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小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彭小川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彭小川,女,1949年12月生於廣州,祖籍江西樟樹。現為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應用語言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應用語言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生地點----廣州

出生日期----1949年12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暨南大學中文系

祖 籍 ---- 江西樟樹

職 稱 ---- 教授

人物簡介

澳門《粵語研究》副主編。招生方向:現代漢語語法(博士)、對外漢語教學與華文教育(碩士)。1987年畢業於暨南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方言學專業,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為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應用語言學系教授。現任學術期刊《海外華文教育》、《國際漢語》、《國際漢語學報》、《廣州華苑》、《對外漢語研究》顧問。

學術專長

漢語方言學

在漢語方言尤其是粵方言研究方面頗有建樹,參與了粵方言重大調查研究項目,《粵語論稿》集中體現了她在粵方言研究領域的成果特色。在漢語方言語法方面也做了若干開創性的工作。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釋疑201例》是她潛心鑽研的結晶,在海內外大受歡迎,一再重印,並出版了韓文版。

對外漢語教學

彭教授具有豐富的對外漢語教學經驗,在對外漢語教學理論與實踐方面,也多有思考和研究,曾作為國務院僑辦專家組成員赴文萊國培訓華文師資。主持和參與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8項,出版專著和合著9部,合作編寫教材3部,並在《中國語文》、《方言》、《語言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開設課程

彭小川教授開設學士、碩士、博士層次的專業課程。本科生課程有:漢語虛詞。碩士生課程有:現代漢語語法專題、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研究、教學語法與課程設置等。博士生課程有:語法名著精讀、語法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等。

主要經歷

1976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學院中文系。

1987年畢業於暨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68.11 ~ 1973.8 廣東東莞縣沙田公社西太隆大隊插隊務農(其中1969.10 ~ 1973.8任該大隊學校民辦教師,後任校長)

1976.9 ~ 1977.8 華南師範學院中文系借用編寫教材

1977.9 ~ 1979.1 廣東罐頭廠子弟學校教師

1979.2 ~ 1984.8 廣東教育雜誌社編輯

1987.8 至今 暨南大學教師(先後任教院係為文學院中文系、對外漢語教學系,華文學院漢語系、應用語言學系)

主要著作

(一)學位論文

《南海沙頭話語音研究》,1987.5。

(二)專著:

《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對照》(合著,詹伯慧、張日升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

《珠江三角洲方言詞彙對照》(同上),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

《珠江三角洲方言綜述》(同上),廣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4月。

《南海縣誌》(方言篇),中華書局,2000年11月。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釋疑》(第一作者),商務印書館,2003年10月。

《粵語論稿》,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

(三)教材:

《漢語快速閱讀訓練與測試》(合編),華語教學出版社,1996年。

《漢語教學法研修教程》(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新時空粵語》(合著,詹伯慧、丘學強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主要論文:

1.《廣西欽州海擦話的聲韻調》,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第3屆學術討論會,1985年。

2.《試論漢語方言分區的典型性問題》,《暨南學報》(社科版)1987年第2期。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87年第6期轉載。

3.《廣州方言》,《廣州年鑑》(1987),廣州文化出版社,1987年10月。

4.《南海方言止攝精莊、知章組字讀音的演變過程》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學術年會,1988年7月。

5.《沙頭話古非敷奉母今讀重唇音》,《中國語文》,1989年第3期。

6.《南海、廣州兩方言動詞完成體的比較》,《澳門日報》1989年10月15日"語林"(25版)。

7.《廣東南海(沙頭)方言音系》,《方言》,1990年第1期。

8.《沙頭話古全濁平聲字讀音的歷史層次》,《暨南學報》(社科版)1990年第3期。

9.《粵語韻書<分韻撮要>的聲母系統》,《第2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1990年12月。

10《漢語精讀課語法例句的設計與展示》,《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年11月。

11.《廣東南海九江方言的語音特點》,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第6屆學術討論會,1991年。

12.《粵語韻書<分韻撮要>及其韻母系統》,《暨南學報》(社科版),1992年第4期。

13.《廣州話的結構助詞"到"》,《廣州話研究與教學》,中山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14.《從化粵方言的內部差異》, 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學術年會,1993年。

15.《從化縣誌第三十一篇第五章"地方語言"》,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

16.《番禺縣誌第二十五篇第五章方音》,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

17.《南海沙頭話古雲、以母字今讀初析》,《中國語文》,1995年第6期。

18.《論"精講活練"》,《廣州華苑》第5期,1995年。

19.《<說文>會意字歸部初探》,《語言文化論集》,暨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11月。

20.《廣州話的動態助詞"住"》,胡明揚主編《漢語方言體貌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

21.《廣州話的動態助詞"咗"》,胡明揚主編《漢語方言體貌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

22.《廣州話的"有得(冇得)"句》,暨南學報》(社科版)1996年第4期。

23.《對比設疑》,周健主編《漢語課堂教學技巧》,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8年。

24.《畫圖解說》,周健主編《漢語課堂教學技巧》,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8年。

25.《聽後表述》,周健主編《漢語課堂教學技巧》,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8年。

26.《循環回答》,周健主編《漢語課堂教學技巧》,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8年。

27.《廣州話的"V得(O)"結構》,《方言》,1998年第1期。

28.《廣州話的"唔打得爛" 與"打唔爛"》,《廣州話研究與教學》(第3輯),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8年2月。

29.《南海方音概述》,《李新魁教授紀念文集》,中華書局,1998年8月。

30.《試論華文教學的深入淺出問題》,《暨南學報》(社科版)1998年第4期。

31.《廣州話的動態助詞"翻"》,《方言》,1999年第1期。

32.《副詞"並""又"用於否定形式的語義、語用差異》,《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期。

33.《對外漢語語法課語段教學芻議》,《語言文字應用》,1999年第3期。

34.《論副詞"倒"的語篇功能--兼論對外漢語語篇教學》,《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

35.《廣州話的"VV下"與"V下V下"》,《第7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集》(《方言增刊》)商務印書館,2000年12月。

36.《廣州話動詞重疊的形式與意義》,《漢語學報》(2000年下卷)。

37.《廣州話表示"進行體"的動態助詞"緊"》,《語言研究》2001年(增刊)。

38.《如何提高華裔子弟學習華文的興趣》,《華文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1期。

39.《廣州話的動態助詞"開"》,《方言》,2002年第2期。

40.《論"精講活練"》,《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年第1期。

41.《對外漢語生詞教學不宜忽略的一個環節》《廣州華苑》2003年第1期。

42.《廣州話表"持續"義的幾種形式及其意義的對比分析》,《語文研究》2003年第4期。

43.《廣州話的結構助詞"噉"》,詹伯慧主編《第八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44.《關於"的"的一些思考--從廣州話沒有三個"的"說起》,《漢語方言語法研究和探索--首屆國際漢語方言語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45.《論廣州話動態助詞的特點及其研究價值》,廣東中國語言學會2002-2003學術年會。

46.《連詞"並"用法考察》,《暨南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1期。

47.《關於對外漢語語篇教學的新思考》《漢語學習》2004年第2期。

48.《廣州話虛詞"曬"詞義新解》《學術研究》2004年第6 期。

49.《也談"了2"的語法意義》,《學術交流》2005年第1期。

50.《淺談東南亞華文教育的未來趨勢》,《高教探索》2005年第2期。

51.《廣州話"曬"與普通話相關成分的比較研究》,邵敬敏、陸鏡光主編《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

52.《研究生的創新能力與專業教育和學術研究》,暨南大學研究生部編《引路者論道 研究生指導教師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研究論文選》,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53.《說"一旦"》,《世界漢語教學》2006年第1期。(第一作者)

54.《論漢語方言語法比較研究的"效度"問題》,《語文研究》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

55.《廣州話形成中的程度副詞"超"探微》,《廣西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

56.《類前綴"准"的多角度研究》,《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

57.《廣州話含複數量意義的結構助詞"啲"[ti55]》,《方言》2006年第2期。

58.《充當語篇連接成分的"相反"辨疑》,《漢語學習》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

59.《廣州話是非問句研究》,《暨南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 4 期。

60.《關於是非問句的幾點思考》,《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年第6期。

承擔課題:

· 參加廣東省人文社科"七五規劃"重點項目"珠江三角洲方言調查"。(已完成)

· 獨立承擔廣東省高教廳社科項目"廣州話虛詞研究"。(已完成)

· 主持國家漢辦科研項目、校211項目"對外漢語語法釋疑"。(已完成)

· 參加國家漢辦科研項目"漢語教學法研修教程"。(已完成)

· 參加國家漢辦漢語教學國際合作項目"印尼漢語教師培訓教材"編寫工作,主持編寫其一個分冊"漢語語法知識與教學"。

· 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漢語方言疑問範疇比較研究"(邵敬敏主持)(03 – BYY029) 2003.1~ 2005.12 7萬

· 獨立承擔校211科項目"廣州話與普通話助詞對比研究",2003年

· 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粵方言地圖集"(甘於恩主持)(04 – BYY032) 2004.5 ~ 06.12 7萬

所授課程

語法名著精讀(博士生學位課)

現代漢語語法專題(碩士生學位課)

現代漢語專題研究(碩士生非學位課)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研究(碩士生非學位課)

教學語法與課程設置(碩士生課程進修班課程)

現代漢語語法(本科基礎課)

現代漢語語法概要(留學生本科課程)

現代漢語虛詞(留學生本科課程)

漢語語法教學(志願者培訓課程)

對外漢語教學法(華文教師進修課程)

微型教學 (華文師資培訓課程)

社會職務

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理事

《粵語研究》副主編

榮譽與獎勵

· 《珠江三角洲方言調查報告》(三卷本)(集體項目)於1995年獲國家教委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獎,1999年獲廣東省社科規劃課題優秀成果二等獎。

· 《珠江三角洲方言調查報告》(第二、三卷)(集體項目)獲1994年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專著一等獎。

· 《沙頭話古非敷奉母今讀重唇音》一文獲1990年暨大青年教師社科研究會第二次學術成果優秀論文獎。

1997年9月獲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稱號。

1998年9月獲"國務院僑辦所屬學校優秀教師"稱號。

2001年獲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與賈益民教授等五人)。

2002年9月獲"廣東省高校師德標兵"稱號。

2004年9月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2]

2004年12月《南海縣誌》(集體)獲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廣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廣東省第一屆新編地方志書一等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