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大於藍的時候(張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當青大於藍的時候》是中國當代作家張杰的散文。
作品欣賞
當青大於藍的時候
「各位同事好。明天上午9:30在南校和諧樓報告廳召開「青藍工程」會議。請按照座區安排準時與會。」工作群里冒出了一條消息。同時附上了「青藍工程」啟動儀式文件。
我掃了一眼,啟動儀式的內容很全,包括了時間、地點、主席台、主持人、參會人員、活動籌備、字幕、會議流程、結對名單……從主席台人員來看,這是一個學校教學口最高規格的會議。
我提前坐在了我的位置上。說真心話,我對這樣的流程沒有多少的興趣,參加這次會議有被迫的成分在。
會議在按照流程進行着……我的心思卻像長了翅膀一樣飛遠了,似乎回到了自己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那是30年前的事了,記憶的切口有些毛糙,有些模糊,也有了藕斷絲連的意味了。
那時的拜師儀式是簡約的。沒有奏唱國歌,沒有名單宣讀,沒有代表發言,沒有聘書發放,沒有頒獎合影,沒有端茶拜師師……可能是時間遠了,我遺漏了某些細節,但框架似乎是全的。我的老師是李玉昌老師,我和我的恩師坐在一個會議室里了。這是一個很短的拜師會。儘管其他人都說李老師平易近人,但我還是感覺到了自己的緊張。我的臉有些紅了,我的表情有些僵了。李老師似乎看出了我的緊張,便遠遠地沖我輕輕地一笑,好像在說:「只是一個儀式而已,許多年以前,我和你一樣,也是拜了師的,而且我的老師還不是一個,比如鄭樹文老師,比如斐敬卿老師……」神聖嚴肅的氛圍一直縈繞着我,我偷偷地瞄了瞄周圍其它的學生,他們也都我一樣,表格是嚴肅認真的。看到大家都和我一樣,我的心便也逐漸寬了下來,表情也逐漸也緩了下來。
以後的日子是幸福的,而工作是充實的。
單身狗一個,吃飯都是問題的。那個時候,我常常為吃飯的事苦惱。學校的餐廳里的食堂,可每份兩角的價格還是讓我們這些小年青們咋舌。恩師是懂我的,每每在食堂碰了面,他便要我去家裡吃。
「今天拌的是黃瓜,去家裡吃吧。」恩師說。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是不好意思去。時間長了,我覺得恩師是真誠的,也就應了去。
「今天是白菜燉的白菜,去家裡吃吧。」恩師說,我便打了饅頭隨了去。
……就這樣,我有了第二家餐廳。只不過,與學校的食堂相比,恩師家的菜是不花錢的。
「怎麼樣了,你的個人問題。要不要我給你介紹。」恩師有些隨意地問。
「我……」頓時,我紅了臉,變得吞吞吐吐起來。
「男大當娶,女大當嫁。再正常不過的事,不用害羞。」恩師笑着說,師娘也附和了起來:「有沒有自己覺着合適的,我去當紅娘。」
「她叫趙若冰,是李老師的學生。」我說。
「那好呀!有時間,軋合趙若冰一起來玩吧。」師娘比恩師更加得興奮。
從此,由原來我一個去變成了我和趙若冰一起去。恩師的徒弟有比我早的,也有比我晚的,日子長了,徒弟的隊伍也日漸龐大起來,連同徒弟的另一半,以至於相約去恩師家裡的時候,滿屋子都是人,坐都坐不下了。
這幾乎成為了一種定例。人多,笑聲多,自然是感染力大。在我們走後,自有鄰居見面問詢:「你的徒弟們又來看你了?」「是。他們約了到家說話。」師傅回答得淡然。
我和若冰的婚禮是恩師主持的。我至今記得他的祝福:「新郎是我的徒弟,新娘是我的學生,兩人是親上加親……祝願兩位新人生活幸福,永遠幸福;祈福大家身體健康,永遠健康……」
兩年後,我當了爸爸。女兒的滿月酒也是恩師主持的……
我也知道,恩師做過我許多師哥師姐師弟師妹的證婚人;我還知道恩師主持過為數眾多的孫輩的滿月酒。師傅對徒弟的好,有時候超過了對他的子女,以至於因此落了埋怨。但師傅每每一笑了卻,待我們疼愛依然。
恩師的課,我聽過多次。他講課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三分備七分講。對,你沒有聽錯。一般人來說,十分背七分講,已經不錯的;但恩師卻有這樣一個常人不具備的本領。他的課大開大闔,縱橫馳騁,天馬行空,恣肆汪洋,令人難望項背。恩師家裡的藏書眾多,滿滿的兩大書櫃還放不下,以至於沙發和床頭柜上也堆滿了書。書,在恩師家裡,成了無所不在的存在。他好書,愛讀,讀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書香瀰漫了恩師的家,書靈浸透了恩師的魂。故而,同樣的一句話,從恩師的嘴裡說出來,和其它人說出來,一樣的意思,卻不是一樣的味道。聽他的課,讓人熨帖,像吃了人參果,身上三萬六千個毛孔無一個不舒暢;聽他的話,讓人通達,如同沐了春風,體內數以億計的細胞無一個不拂面。
有不少的人說:「他的課好聽,可是學不來;他的話順耳,聽也聽不夠。」
恩師也聽過我的課。那堂課,我是準備了的。說實在話,我是有些怕恩師的。他可能也懂我,整整的一堂課,都沒有抬頭看我。直到數天以後,我才知道,不抬頭看我,是怕我怕他,從而影響了講課。
我忘不了評課的環節。其它的老師可能出於對我的呵護,大都以表揚為主。有的也提了缺點,不過提的也客氣,是以希望的語氣提出的。我偷偷地瞄着恩師的臉,沒有一絲的笑容。我的內心又開始懸了起來。
「一、講課不用普通話,那你正什麼音?二、不板書教學目標,學生怎麼知道?三、板書不經過反覆修定,怎麼能叫板書?四、導語不打磨,怎樣引起學生的興趣?……二十、課內不留下時間,學生怎麼鞏固?」恩師的質疑如連珠炮,一炮連一炮,一炮扣一炮,直轟得我面紅耳赤羞愧萬分。其它老師,見我恩師盛怒,見我羞窘不堪,便都忙着打起了圓場……
好聽的話,鼓勵的話,圓場的話,當時的我都聽不見了,只覺得恩師的批評如驟雨暴風,碾過我的腦海,直通通地下到了心底。我的內心好像是用人用手來捋,一把一把的,痛徹心扉,直到麻木。
那是一次讓我刻骨銘心的評課。至今,還深藏在骨髓深處,一觸便疼痛不已。
那也是一次讓我收穫最大的評課。從此,我收起了年輕人的傲氣,變得謙恭奮勉。
如今,我也給不少的年輕老師當過師傅,我也不止一次地向他們述說我的恩師之嚴,之慈。可能是時代變了,我的學生們每每聽到,便無一不瞪大了眼睛驚駭不已。現在的年輕人,似乎有些難以理解了。我能清楚的是,我的徒弟們從來沒有來過我家來探望的;我也知道的是,徒弟們的個人生活,我也是不太關心的。我們之間,除了偶爾工作上的交集,再也沒有什麼其它了。問及其它的師傅和徒弟,也大致了如此。是什麼原因致此,是人情寡淡使然,還是世風易移?我不得而知,其它的師傅也不明就理。
但有一點似乎是明晰的,現在的青藍工程,多了很多的儀式,缺了很多的厚重,少了很多的溫情。
恩師厚峻如山,我只有仰止的份。但我沒有忘記恩師「青大於藍」希冀,故而在五十又五的年齡,依然奮鬥在教學一線。
作者簡介
張杰,中學高級教師,從教30餘年,牢記「立德樹人」的理念,自覺把理論學習貫徹落實在工作中。多年擔任高中語文學科組長,協調同事做好教學常規的落實工作。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