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歸去來兮(楊廷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歸去來兮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歸去來兮》中國當代作家楊廷松的散文。

作品欣賞

歸去來兮

人的生活狀態,不時會發生變化。打小起,我就在一個不斷變幻的環境下遊蕩。讀小學,曾被扯出校門,回隊裡放牛;中學過程中,被送到柘林學木工;這是未成年時期的顛簸。後來考入師範並參加工作,做老師,當幹部,剛剛混個副科,中年喪妻,當爹做媽,只好重返學校。

這是一次無可奈何的「歸去來兮」。

第二次是從校長的崗位上退居二線,直到現在退休了。這回的 「歸去來」,感觸頗多。

可以說,回歸本位,自然法則。憑心說,大凡重要的工作崗位,擔任領導職務,內心並沒有表面所見的那麼風光。左支右絀,迎上撫下,並不輕鬆。何況 「豬娘到老,終有一刀」,遲早都是要退下來的。退下來有退下來的好處,自由清閒。

我常想,人都是赤條條的來到人間,原本沒有任何負擔。自己出身貧寒,有了一份工作,端着一個鐵飯碗,這已經是老天注情了,夫復何求?所以,面對升降榮辱,心態相對平靜。

儘管如此,在退下來以後,還是讓人有些不適應。在位時,麥克風里大聲寡氣「講話」,作「指示」,甚至罵人,沒有人當面理論與頂撞。路上,遇見的無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一個個親熱的笑容,讓人覺得春光燦爛,處處溫暖。即便到了村里,議事、做喜會也有上座等着。腰邊的手機,走到哪,響到哪,聽得心煩。

可是,當不在其位的時候,世界雖然很大,但卻是空蕩蕩的。熟人繞道走,笑臉拉下了,手機不響了。不時的,習慣性的摸摸腰間,以為手機丟了,或者沒有帶在身邊。結果,「硬硬的還在」。這當兒,有一種「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淡淡的憂傷,油然而生。

有些退下來的人,也自然會遇到類似的窘況。於是,大罵先前的同事、部下:「不曉得好歹」,「狗眼睛」,「白眼狼」。

一些退下來的人,找不到存在感,變得憤世嫉俗,或鬱鬱寡歡,或憂心忡忡;有的人,則與世無爭,遁隱終老;而有些人,把心態調整得平常,回歸故里,閒觀花開花落,漫看雲捲雲舒。無事靜坐,煩時讀書,有「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之眷戀。

對此,一位智者曾一針見血又不無戲謔地說過:「人家對你點頭哈腰,是沖你頭上的『帽子』來的;現在,你帽子沒有了,人家不再對你點頭哈腰;其實,人家沒有變」。是的,鑑定別人對你是否真的尊重,那就等自己成為一介平民百姓的時候。不要將過去興時走運時段的熱鬧假象,當成了自己真實的身價。

這樣想着,心情依然不能平靜,唯一的出路,去找心理醫生。

如今,將自己這段心路歷程,冠之以「歸去來」,看上去有扯大旗作虎皮的嫌疑。因為有意無意地把陶淵明當作了參照物。這多少有些讓人嘲笑。晉代陶淵明當了彭澤縣令,幹得不如意,掛印出走。揚長而去,寫下了《歸去來兮辭》。他的那份灑脫,古往今來,少有可比者也。

我們與陶淵明當然不可同日而語。首先是,他當的官比我大,雖然古代的七品縣令是個「芝麻」小官,而我充其量算個「小吏」。其次,他這一走,什麼待遇也沒有,而我卻捨不得丟下飯碗。再者,陶淵明的文化修養與精神追求,我輩是望塵莫及的。當然,還有許多不可比之處。然而,有一點是相同的——彼此都回到了生命的原點,仍然做着先前的平頭百姓。

人在歲月中行走,當抬頭看看天上的太陽時,會有對生命意義的感悟。現今,我的人生感慨,接通了《歸去來兮辭》中的最後兩句 「聊乘化以為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所以,我不太喜歡李白的「人生得意須盡歡」的觀念。時常提醒自己:人生得意須收斂。那種「野雞鑽頭不顧屎股」 的作派,會被人譏笑。

經歷一番風雨後,把心「靜」下來,從嘈雜世俗中解脫出來,就會發覺水闊天高,風光霽月,怡然自得。把日子過得常態化,把心態調整得平靜些,座下人漸少了,牢騷沒有了,煩惱就少了。人必須適應環境,才可以生活愉快。習慣了平凡的生活,人與環境,渾然一體了,才可以活得自在。 [1]

作者簡介

楊廷松 1957年春天出生 大學畢業 2004年公開出版小說散文集《鄉俗》 散文集《一滴墨水》正在審稿中 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