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電解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強電解質 |
電解質一般可分為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兩者的導電能力差別很大。可以認為強電解質在溶液中全部以離子的形態存在,即不存在電解質的「分子」(至少在稀溶液範圍內屬於這類情況)。由於濃度增加時,離子間的靜電作用力增加,使離子淌度下降,當量電導也隨着下降。對於弱電解質來說,它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態是分子,它的電離度很小,所以離子數目極少,靜電作用也很小,可以認為離子淌度基本上不隨濃度而變,因此當量電導隨濃度增加而迅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電離度的很快下降。
簡介
式中A為常數,溶液的當量電導與當量濃度的平方根呈線性關係。這一點與F.W.G.科爾勞施的精確電導測量結果完全符合,甚至昂薩格的電導公式中的常數A也與實驗測得的斜率相同,說明在極稀溶液範圍內(對鹽酸和氯化鉀等對稱的一價離子電解質來說,在<0.01N範圍內適用),上述強電解質模型是反映實際的。上式中的Λ0是外推法得到的C→0時的當量電導,相當於無限稀釋時的當量電導。此時離子間的距離足夠遠,可以認為各種離子是獨立移動的,靜電力不起作用。離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極性鍵的共價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為離子,沒有分子存在,所以,不存在分子和離子之間的電離平衡。這樣的電解質屬於強電解質。強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為離子。如強酸及其酸式根、強鹼和大部分鹽類是強電解質。
評價
電解質的強弱沒有絕對的劃分標準,強弱電解質之間並無嚴格的界限。通常所說的電解質強弱是按其電離度大小劃分的,能夠在水中全部電離的電解質叫強電解質,相反,能夠在水中部分電離的電解質叫弱電解質。所以,已溶解於水的電解質是否完全電離是區別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唯一依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