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強淵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強淵明[1],字隱季,杭州錢塘人。父強至,以文學受知韓琦,終祠部郎中。淵明進士第,調海州司法參軍,歷濟、杭二州教授,知蔡州確山縣,通判保定軍。

  • 入為太府丞、軍器少監、國子司業。與兄浚明及葉夢得蔡京為死交,立元祐籍,分三等定罪,皆三人所建,遂濟成黨禍。
  • 淵明以故亟遷秘書少監、中書舍人、大司成、翰林學士。大觀三年,京罷相,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徙鄭、越二州。召為禮部尚書,復拜學士,進承旨。翰林廣直廬,帝書「摛文堂」榜賜之。兼太子賓客。
  • 以疾,改延康殿學士、提舉醴泉觀兼侍讀、監修國史。卒,贈金紫光祿大夫、資政殿學士,諡曰文憲。

基本信息

姓名    強淵明  
字號    字隱季      
民族    漢族      
官職    醴泉觀兼侍讀、監修國史  
追贈    金紫光祿大夫、資政殿學士     
諡號    文憲     
出生地   杭州錢塘
出生時間  約1051年   
去世時間   約1120年 
所處時代   北宋   

人物介紹

強淵明[1] ,字隱季,杭州錢塘人。父至,以文學受知韓琦,終祠部郎中。淵明進士第,調海州司法參軍,歷濟、杭二州教授,知蔡州確山縣,通判保定軍。入為太府丞、軍器少監、國子司業。與兄浚明及葉夢得締蔡京為死交,立元祐籍,分三等定罪,皆三人所建,遂濟成黨禍。淵明以故亟遷秘書少監、中書舍人、大司成、翰林學士。

大觀三年,京罷相,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徙鄭、越二州。召為禮部尚書,復拜學士,進承旨。翰林廣直廬,帝書「摛文堂」榜賜之。兼太子賓客。以疾,改延康殿學士、提舉醴泉觀兼侍讀、監修國史。卒,贈金紫光祿大夫、資政殿學士,諡曰文憲。

人物爭議——關於生卒

  • 強淵明之生,卒日期,《宋史》及江南強氏諸譜均不見記載。據江蘇溧陽《五雲堂》譜:強至五子,獻明行三十,陟明行三一,浚明行三六,淵明行三七,偉明行三八。強至生於宋真宗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卒於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 按《宋史》:官員年滿七十須致仕,可視情況是否仍領本職。《強淵明傳》及他書中未提到強淵明致仕,是其卒年未過七十歲。宋人王明清之《揮麈後錄》:徽宗時,禮制局鑄景靈玉陽神應鐘,強淵明作《景鍾頌》:「宣和元年八月丁丑,皇帝召大晟作景鍾。是月二十五日,鍾成,皇帝以身為度,以度起律,以律審聲,以聲制鐘,以鍾出樂,而樂宗焉。於以祀天地,享鬼神,朝萬國,罔不用乂。在廷之臣,再拜稽首。上頌曰:明明天子,以身為度。有景鍾者,眾樂所怙。於昭於天,乃眷斯顧。揚於大庭,罔不時序。億萬斯年,受天之祜。」說明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八月,強淵明仍健在。綜合上述資料推測,強淵明大約生於公元1051年,卒於公元1120年。

史籍記載

  • (元)丞相脫脫,阿魯圖等撰《宋史.強淵明傳》:強淵明字隱季,杭州錢塘人。父至,以文學受知韓琦,終祠部郎中。淵明進士第,調海州司法參軍,歷濟.杭二州教授,知蔡州確山縣,通判保定軍。入為太府丞,軍器少監,國子司業。與兄浚明及葉夢得締蔡京為 死交,立元祐籍,分三等定罪,皆三人所建,遂濟成黨禍。淵明以故亟遷秘書少監,中書舍人,大司成,翰林學士。
  • 大觀三年,京罷相,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徙鄭.越二州。召為禮部尚書,復拜學士,進承旨,翰林廣直廬,帝書「攡文堂」榜賜之,兼太子賓客。以疾,改 延康殿學士,提舉醴泉觀兼侍讀,兼修國史。卒,贈金紫光祿大夫,資政殿學士,諡曰文憲。浚明早死。
  • 《宋史記事本末》:哲宗元符三年春正月,帝崩,太后乃召端王入,即位於柩前。十月,以韓宗彥,曾布 為尚書左,右僕射,中書侍郎。韓宗彥乃韓琦之子,因與曾布左,遂於崇寧元年罷相,改相蔡京。時元祐,元符末群賢貶竄死徙者略盡,蔡京猶未愜意,九月,乃與其客強浚明,葉夢得,籍司馬光等凡百二十人,等其罪狀,謂之奸黨,請御書刻石於端禮門。
  • 《宋史.徽宗本紀》:崇寧元年秋七月,以蔡京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焚元祐法。詔於都省置講議司。八月,詔司馬光等二十一人子弟勿得官京師。九月,詔中書籍元符三年 臣僚章疏姓名為正上,正中,正下三等,邪上,邪中,邪下三等。除韓宗彥,曾布官。籍元祐及元符末宰相文彥博等,侍從蘇軾等,余官秦觀等,內臣張士良等,武 臣王獻可等凡百二十人,御書刻石端禮門。以…范柔中以下五百餘人為邪等,降責有差。
  • 《宋史.蔡京傳》:京於崇寧元年徙大名府,韓宗彥與曾布交惡,謀引京自助,復用為學士承旨。徽宗有意修熙,豐政事,起居舍人鄧洵武黨京,撰《愛莫助之圖》以獻,徽宗遂決意用京。…時元祐群臣貶竄死徙略盡,京猶未愜意,命等其罪狀,首以司馬光,目為奸黨,刻石文德殿門,又自書為大碑,遍班郡國。...京陰托「紹述」之柄,箝制天子,設講義司,自為提舉,以其黨吳居厚,王漢之十餘人為僚屬,大政設施,皆由是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