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彌市鎮位於虎渡河畔,東與荊州長江公路大橋相距5公里,南與公安接壤,西與松滋相鄰,北臨長江,省道沙劉公路橫穿境內。彌市鎮屬平原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湖北省優質油棉,良種豬生產示範基地,著名的魚米之鄉。

2019年10月,彌市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1]

中文名稱: 彌市鎮

外文名稱: Mishizhen

別 名: 彌陀寺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

下轄地區: 彌市、劉家橋、謝家垸、姚家鋪、兩縣街、新華橋

政府駐地: 彌市

電話區號: 0716

郵政區碼: 434035

地理位置: 荊州古城西南15公里

面 積: 168.62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61710人(2017年)

方 言: 西南官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荊州玫瑰園、虎渡河、荊江分洪區隔堤

機 場: 沙市機場

火車站: 荊州站

車牌代碼: 鄂D

GDP: 3.2億元人民幣(2008年)

公 路: S322、荊松一級公路、二廣高速

目錄

鄉鎮概述

全鎮轄1個居委會、25個村委會:彌市、劉家橋、謝家垸、姚家鋪、兩縣街、新華橋、蘇家鋪、里甲口、陳家灣、五靈觀、太平橋、雙馬、沿河、大橋、老場、改口、合興、新堤、普興、彌市、龍華、工農、邱市、炮台、觀台、天保。鎮政府駐彌市村。

1949年建彌市區,1958年改為公社,1961年復設區。1987年建鎮。1997年轄2個居委會、53個村委會。隨着荊州長江大橋的貫通,彌市鎮已成為荊州市重點開發區,湖北省重點小集鎮,正發生天翻地覆、日新月異的變化。彌市鎮計劃生育辦公室,共有6人(主任1人、副主任1人、助理3人、計算機操作員1人)其中大專文化1人,高中文化5人,中共黨員5人,平均年齡38周歲。

荊州區彌市鎮東依虎渡河,南接公安,西臨松滋,北靠長江,國土面積168.62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13.7萬畝,轄25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委會,2個鎮直漁場,總人口61710人(2017年)。省級沙漁公路橫穿全境,是荊州區唯一的江南建制鎮。

作為省、市「新農村建設試點鎮」、「楚天明星鄉鎮」和「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彌市鎮委、政府確立了「生態彌市、實力彌市、魅力彌市、和諧彌市」的發展戰略,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現代農業蓬勃發展。全鎮確立了優質糧、棉、油,優質畜禽、優質瓜果蔬菜、名優水產等特色支柱產業。形成了「虎渡」三元雜交豬、「楚原香」油菜籽等特色品牌。農副產品遠銷港澳和廣東、上海等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工業經濟揚帆起航。全鎮現有新亞油脂、源發紡織、長鷹織造、華盛棉業、凌輝棉業、江南客貨、鑫隆達化工、方園塑料、進元新型建材等20餘家骨幹企業,為彌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新農村建設春潮湧動。鎮委、政府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充分整合各類資金,捆綁投向新農村建設,按照「抓好一線、辦好一點、帶動一片」的工作思路,重點抓了「雙馬新村」住宅小區、集鎮市政、天保村「一建三改」等試點工程建設。徜徉虎渡河畔,漫步城鄉大地,沙漁公路旁綠樹依依,雙馬新村內紅牆藍瓦,江南明珠彌市鎮正以昂揚的姿態闊步向前,煥發着璀璨的光芒。

內設機構

1、黨政綜合辦公室:負責承辦黨委、政府的各項日常工作,宣傳上級各項方針、政策、法規,檢查督促各部門隊上級方針、政策、法規、法令的貫徹落實,協助人大、政協各項事務,承辦紀檢、組織、計劃、審計、統計、體制、婦聯、共青團、老乾、信訪、工會、工商聯、宣傳、政法、統戰、人武、編制、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等各項工作。

2、經濟發展辦公室:研究制定和組織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村鎮工業、商貿、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規劃,指導農業產業化建設、農業結構調整、農產品加工和銷售、農業生產和村鎮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協調財政、工商、稅務、物價、金融、技術監督、郵電、交通、電力、商業、供銷、糧食和涉農部門的各項事項。

3、社會事務辦公室:研究制定並組織實施村鎮建設和社會公共公益事業的發展規劃、中長期人口和年度人口計劃,負責轄區內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計劃生育工作,協調土地、城建、環保、民政、科教文衛、文物保護、公檢法司等部門的工作事項。

領導分工

代秋紅 鎮委書記、人大主席:主持全面工作

熊志波鎮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協助書記管好全面工作;側重抓工企業、集鎮開發與管理、項目爭取與實施、財貿稅收、計劃生育等工作;包天保農村工作責任片

宋國鎮委副書記:協助書記管好黨務群團工作;主管農業經濟、農業、農村、新農村建設、機關、財貿、檔案、統計等工作;分管物價、煙草、發展和改革、勞動和社會保障、民政、殘聯、教育、衛生等工作;包太平口農村工作責任片,聯繫黨政綜合辦公室

陳剛鎮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政法委書記:主持紀委、政法委全面工作;主管維穩、經濟環境治理等工作;分管政法、統戰、信訪、土地治理項目實施等工作;包里甲口農村工作責任片,聯繫社會事務辦公室

陳能會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主管農業、水利、多種經營、科技科協、血防、畜牧、林業、水產、能源、水改等工作

劉 毅 鎮黨委委員:主管組織、宣傳、文化、勞動和社會保障、人事、編制、老乾、史志、檔案等工作;協管黨務群團、機關、財貿等工作

黃 肖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主管武裝、統戰、政法工作;協管城建,側重抓城鎮日常管理

譚 何 鎮黨委委員:主管計劃生育工作;

劉 柳 副鎮長:主管教育、衛生、招商引資,協管工企業,兼任招商辦主任。

孟祥生 鎮政協聯絡組長:主持政協全面工作,主管城建、土地、交通、居委會等工作。

曾祥智 鎮人大副主席:負責鎮人大日常工作;主管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引進項目入園和入園項目的協調,兼任園區辦主任。

易典峰 鎮工會主席:主持工會全面工作;主管信訪維穩、煙草等工作

蔣永文 正科級幹事、老乾所所長:主持老乾所全面工作;協管新農村建設工作

王桂棠 正科級助理:主管項目協調;側重抓彌鉀開採協調工作;

胡美承 正科級助理:主管發展和改革、物價等工作;協管項目建設

辦公地址

辦公地址:荊州市荊州區彌市鎮彌市東街155號

歷史沿革

彌市鎮位於荊州市以南,與松滋市、公安縣接壤,緊靠長江,劉沙省級公路橫貫全鎮,全鎮國土面積168.62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面積12.3萬畝,轄25個村民委員會,2個居委會,總人口61710人(2017年)。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彌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彌市鎮人民審勢度勢,以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確立了「以農穩鎮、以工強鎮、以小城鎮建設靚鎮、商貿活鎮」的發展戰略,使彌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一年有一個新起色。曾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百強鄉鎮,位居第44位,綜合實力擠進荊州市10強,被省政府命名為「楚天明星鄉鎮」,曾獲得荊州市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並獲得三等獎,2003年被省政府確定為重點鎮。

彌市鎮是一座古老的集鎮,據《江陵縣誌》記載,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經過漫長的發展和建設,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抓住機遇,謀求發展,使集鎮規模逐步擴大,基礎設施日趨配套,現建成規劃區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2.63萬人,城鎮化水平率達31.6%;鎮辦工業38家,其中骨幹企業17家,工業產品18類,45個品種;虎渡牌53°紅糧液在一九九三年十月獲中國白酒精品,38°紅糧液榮獲一九九四年度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金獎;一九九三年第一造紙廠生產的黃板瓦楞紙獲湖北省楚鷹獎,現建有兩個工業園區和一個商業小區,即集鎮南部紙品工業小區、北部工業小區和解放路中段商業小區。

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3.2億元,財政收入達1100萬元,財政收入在全區鄉鎮排列第二名,企業對本鎮財稅貢獻率達45%。集鎮建有中心醫院一座,占地10792平方米,現有床位120個,設施齊全。幼兒園3所,即:新世紀幼兒園、苗苗幼兒園、小博士幼兒園等。建初級中學一所,占地21344平方米,在校學生850人;高中一所,在校學生2200人。廣播電視差轉站1座,前端550的有線電視系統一套,入戶率達3500戶。設電信支局和郵政支局各一家,裝機容量12600千伏安,年供電量2200萬千瓦時。現有公共汽車客運站一座,停車場1500平方米,發送車輛通往全國各地。集鎮建有公廁14座;中心集鎮建φ50型軸流式排水、排污泵站一座;垃圾處理率達75%;中心城區綠化率達26.5%,人均公共綠化面積4.5平方米以上,居住小區綠化面積占用地面積35%。

經濟發展

彌市鎮地處長江以南,與荊州古城隔江相望。東連武漢,西達巴蜀,南望三湘,北瀕長江。自古以來是商賈雲集之地,是湖北省著名的魚米之鄉。全鎮轄53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現有總人口八萬餘人,版圖面積166平方公里,隨着荊州長江大橋的貫通,彌市鎮已成為荊州市重點開發開放區,湖北省重點小集鎮,正發生天翻天地覆、日新月異的變化,是各界朋友、客商理想的投資之地。

彌市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能人輩出,遊子遍布全國乃至世界,且各領風騷。彌市鎮屬於平原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湖北省優質油、棉、良種牲豬的生產示範基地。

隨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全國新一輪開放開發熱潮正在到來,彌市鎮委、政府將牢牢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進行新一輪創業,實現新一輪大發展,突出做好招商引資,擴大開放這篇文章,一如既往地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政策優惠、環境優越、服務優質」——彌市鎮將以優惠寬鬆的政策環境、公正有序的市場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完善配套的設施環境、穩定祥和的社會環境,以及淳樸、熱情、豪爽、好客的人民,竭誠歡迎國內外客商、有識之士前來投資興業,攜手共創輝煌。

區位優勢

彌市鎮位於虎渡河畔,黃金水道——長江依境東逝,「一橋飛架南北」的荊州長江大橋相距5公里,北距荊州港4公里,省道沙劉公路橫穿境內,沙市飛機場、荊州火車站近在咫尺,水面交通十分便利。

自然條件

彌市鎮地勢平坦多為旱地,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2℃年,年平均降水量1064毫米,無霜期244—255天,空氣質量和水質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基礎設施

供水集鎮自來水日供應量設計可達5萬噸,可滿足集鎮居民、周邊農戶及企業用水需求。供電現有變電設施可滿足全鎮內企業和居民、村民生產生活的需要,去年已投入400多萬元資金進行集鎮電網改造,設置供電台區9個,徹底改變了過去電力不足的現象。國家投資32億元的三峽至廣東直流輸電工程橫穿彌市境內。

通訊移動公司、電信公司、聯通公司為鎮內客商提供移動通訊、固定通訊、數據傳輸、微波通訊等服務,郵電支局可提供各類國內、國際郵政業務。 金融農行、信用社、郵政儲蓄可為客商提供優質的開戶、結算、貸款、融資等金融業務。

計生服務

彌市鎮計劃生育服務站始建於1991年,後經搬遷、擴建、裝修現已建成一幢三層,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醫護人員7人,服務環境優、醫療設備齊、技術水平高、初具規模的中心服務站。覆蓋着全鎮53個行政村及企、事業單位,具有為全鎮2萬多育齡婦女優質服務的能力。2001年被湖北省計生委評為甲級服務站,2002年被區計生委評為優質服務站,2004年度被荊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鄉鎮。

在鎮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鎮投資了3萬元對服務站工作環境進行了改造,還爭取省計生委投入近5萬元,引進了較先進的設備(HW——B超紅外線乳腺診斷儀、多功能HW婦科治療儀)。派服務站工作人員到沙市一醫進行技術培訓。一所擁有全新的面貌,較高規格的服務站展現在全鎮廣大育齡婦女面前。

服務站現有服務項目:上環、取環、化驗、婦檢、孕檢、B超、放射、婦科疾病治療、紅外線乳腺疾病的檢查、治療等。同時還不定期的分別到全鎮每個懷孕、生育對象家中進行隨訪服務。彌市鎮在全鎮範圍內開展低保對象、低保戶公示月活動。

為了使活動紮實有效的進行,鎮民政部門在全鎮26個村(居委會)以統一行動、統一公示內容、統一公示欄製作的「三統一」要求,在全鎮範圍內將低保對象全部公示,接受社會監督。目前,公示工作在各村有條不紊的推進,其內容涉及低保申請對象基本情況、申請低保須知、舉報電話等7項內容。為建立公示的長效機制,這批公示欄將長期保留。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彌市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視頻

荊州市長崔永輝赴荊州區彌市鎮調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