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震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震方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張震方

職業;電影美術師、報刊社記者

主要成就;出版了書畫、散文、詩歌、

報告文學、新聞理論、少兒教育等著作

性別;男

張震方。逐日齋主。大學學習中文專業,得書畫耆宿的親授。歷任電影美術師、報刊社記者、美術編輯、總編助理、總編輯,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少年新聞學院教授、副院長。張震方系美術、書法、詩詞等多家社團會員、理事。數年來,多次參加國家級書畫詩詞文學新聞等作品評選並獲各種獎項。出版了書畫、散文、詩歌、報告文學、新聞理論、少兒教育等著作20餘部。作為主講嘉賓在全國各地應邀講座百餘場次。名字被輯入多部辭書典籍。[1]

沉醉丹青

--張震方耕硯自敘

書畫與吾之緣,蓋前生註定也。余未及始齔之年,嘗以塗鴉為樂。那些恣意任性塗劃於牆壁、窗欞、桌案以及父兄珍愛的書卷、本冊之上的小人兒、小鳥兒、小花兒、星星月亮、高山流水等等,大有靈光乍現、出手不凡之態,彰顯着上天賜予之書畫靈性。待入學堂,得遇穀雨先生,乃吾之大幸也。先生懷不羈之才惜時乖命蹇,於省府美院"貶謫"此窮鄉僻壤小學。他耳提面命,解疑釋惑,令吾猶如洪爐點雪,撥雲見日。余自此曉知中國畫與西洋畫;曉知洋人畫家達芬奇、畢加索和梵高;曉知中國大書法家"二王"、"顏柳"、孫過庭、懷素、張旭、黃庭堅;曉知國畫大師徐渭、朱耷、"揚州八怪"、吳昌碩、齊白石……先生還將線裝本的《芥子園畫傳》予我。余如獲至寶,手不釋卷,焚膏繼晷,臨帖摹畫,心胸遂為之洞然。九齡之童,余便能為鄉鄰書寫春聯;歲近舞象,余已有書畫作品入選省展並見諸報端矣。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余正春風得意、志存高遠之時,豈料突遭"文革"之變,考取美院之瑰麗夢想化為泡影。然餘生命深處痴情書畫、獨好丹青之心不泯也。余以自然為師,以傳統為師,以百家為師。蓋余之喜愛、為余有用者,皆為余之師也。余見賢思齊,痛下苦功,磨穿鐵硯,韋編三絕,力學篤行。天終不負苦心人,余弱冠之年便以驕人書畫佳績躋身電影美術行列,成為一名職業畫師。寒暑相易,八度春秋,余解衣盤礴,揮毫舞墨,何其快哉!然此時余不能不忍痛割愛,接受復得再上大學之機緣。余夢寐以求大學美院之門卻被緊緊關閉,敞開的是另一扇窗--學習中文專業並畢業入行媒體以文為生。大學聖殿,知識浩瀚,余猶餓漢撲向盛宴,瘋狂饕餮,貪婪攫取;記者生涯,余有隙八方遍訪,飽覽山川之奇秀,江河之壯闊,人事之殊異,天地之大美;至若案牘之外,余肩美編,繪製插圖,美化版面,經營專欄"翰海覓寶",朝夕展讀精彩紛呈之書畫佳品,編輯審閱見仁見智之評論文章。沉醉其中,物我兩忘,不期然而然,豁然心胸,受萬千之陶冶,非常之歷練;得不盡之學識,雄厚之滋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初陰差陽錯修業中文、步入媒體,豈知卻成為余書法繪畫一生之底蘊。

讀書卷以發之,廣見聞以擴之。展現余眼前者,乃蔚為遼遠、深邃、廣大之書畫藝術氣象也。強厚書畫之根基,提升書畫之功力系首要大事。餘利用三年時間,系統學習中國書畫函大全部課程;負笈京都,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求師深造。 劉巨德老師之繪畫藝術賞析,高屋建瓴;李燕老師面授"機宜",句句珠璣;杜大愷王玉良霍春陽李魁正程大利呂雲所郭石夫梅墨生張旭光夏碩琦蔡祥麟等老師深入淺出講解書畫之道法,無一理不盡矣;還有諸位各懷"絕技"的同道學子之不吝賜教……幸甚至哉,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余受益匪淺,猶虎添翼。

南宋鄧椿雲:"畫者,文之極也"。又雲:"其為人也多文,雖有不曉畫者寡矣;其為人也無文,雖曉畫者寡矣"。董思翁亦有題畫詩曰:"一一毫端百卷書"。 余嘗聞唐伯虎拜師周臣學畫,不日唐寅青出於藍超過老師,人問其故,師曰:"但少唐生三千卷書耳"。尤其中國畫,遠狀物象形,重主觀情懷、意匠獨運。昔"揚州八怪"之鄭燮板橋先生論畫竹:"其實胸中之竹,並非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匠人畫竹,竹即一竹耳;板橋畫竹,"未出土時先有節,至凌雲處仍虛心","衙齋臥聽蕭蕭竹,疑為民間疾苦聲",其學識、格調盡蘊其竹一枝一葉之中矣。好書,吾之天性也。數載光陰,余奢書如命,古今中外,詩文史哲,畫史畫論,把卷寄樂。吸先賢超逸之文思,取古今書卷之雅韻。於讀書中體驗生命質感,在學習中拓寬藝術品位。余崇尚文人畫之筆墨語言與繪畫語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緣物寄情","遷想妙得"。余之書畫,追求"神會而跡化"、言有盡而意無窮、詩畫相濟之境界。余好詩文,"畫意之不足,詩文以補之",畫上題詩,乃余之所樂也。余畫綠柿,題詩其上:"青澀留不住,成熟無奈何。畫中柿子綠,歲月豈能奪。"傳達青春長駐之嚮往,賦予幾個平常之綠柿以深意韻味;余畫幾隻蝌蚪,題詩云:"今日不經意,明朝刮目時。一鳴水陸震,大器晚成遲。"蓋小小蝌蚪畫,乃《大器晚成圖》者也;畫一叢金菊伴兩盞清茶,題"風冷瀟瀟起,東籬燦燦黃。案頭弄筆墨,紙上寫秋光。品味香茗熱,哲思世態涼。蒼天不佑我,我自更須強。"一展傲視世態炎涼,與命運抗爭之豪氣風骨……

張震方作品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善畫者必先善書"--賓翁之謂也。國畫以線造型,乃線條之藝術。線,乃國畫之骨也。余之於書法所下功夫甚於畫畫。篆、隸、行、草,皆我所愛,其中猶以草書為最。余喜歡草書縱橫跌宕、婉轉迴環、蒼勁奇倔、滿紙雲煙之氣韻;喜歡草書筆墨恣肆、體勢開張、奔放飛動、咄咄逼人之生命體驗和個性張揚。余心儀法帖,追慕古賢,多年砥礪,略得其筆意。書法助吾摸透筆、墨、水、紙之特性,"直從書法演畫法",以書入畫,揮毫抒寫,筆見筋骨 ,墨見精神,使余畫品平添些許空靈、清雅、秀逸、酣暢之氣韻。

"大道至簡"。初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曰:"夫畫特忌形貌采章,歷歷俱足,甚謹甚細,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於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識其了,是真不了也。"中國畫講究"計白當黑","無畫處皆成妙境"。餘力行"以少少許勝多多許"、"以簡為上"之畫風。"誦經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放筆直入,盡取佳境。"筆簡形具"、"筆簡意足",余輒有會心;信手拈來、率意天成系余所奉丹髓也。

余非職業書畫者流,書畫乃餘事。揮筆潑墨於宣紙之上,圖寫人生喜怒哀樂與詩書情懷,乃餘人生一樂耳。然中國書畫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得其心源、妙於了悟",何其難也!歲月淹忽,光陰荏苒,余雖霜染兩鬢,卻眷眷莫釋此情,仍懷筆墨老到、境界一新之心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尚祈方家有教於吾。

參考資料

  1. 張震方詩畫《聽松》 , 網易 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