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閣鎮隸屬於河南省商丘市豫東綜合物流產業聚集區,由商丘新區管理,地處梁園區東部,東與虞城縣接壤,南與周集鄉為鄰,西與平安街道、平台街道相連,北與虞城縣王集鄉交界,行政區域面積41.69平方千米。 明、清時期,屬馬牧鄉;1986年6月,撤鄉設張閣鎮。截至2018年末,張閣鎮戶籍人口為36220人。截至2020年6月,張閣鎮轄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張閣村。 2011年,張閣鎮完成財政總收入317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7萬元。2018年,張閣鎮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8個。[1]

目錄

建置沿革

明、清時期,屬馬牧鄉。 民國二年(1913年),分屬第二行政區和第十行政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分屬董樓、曹樓2鄉。 1949年12月,置張閣鄉,屬商丘縣。 1951年7月,劃歸谷熟縣。 1954年6月,復歸商丘縣。 1956年10月,並董樓、孫集、王窯、周集4鄉入張閣鄉。 1958年6月,成立張閣公社。 1977年8月,析南部12個生產大隊置周集公社。 1983年12月,改公社為張閣鄉。 1986年6月,撤鄉設張閣鎮。 2011年,將張閣鎮委託商丘新區管理。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張閣鎮轄16個行政村:張閣、朱店、凌閣、楊莊、沈西、張堂、余樓、陳堤口、沈牌坊、鍾莊、常東、夏廟、董西、董東、孫集、孫小樓,下設113個村民小組。有67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張閣鎮轄16個行政村:張閣村、陳堤口村、夏廟村、常東村、沈牌坊村、鍾莊村、孫小樓村、孫集村、董樓東街村、董樓西街村、凌閣村、沈西村、楊莊村、余樓村、張堂村、朱店村,鎮人民政府駐張閣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閣鎮地處梁園區東部,東與虞城縣接壤,南與周集鄉為鄰,西與平安街道、平台街道相連,北與虞城縣王集鄉交界,行政區域面積41.69平方千米。

水文

張閣鎮境內河流有四級河東沙河,五級河豐民溝、路張溝3條,總長21.5千米。

土地資源

張閣鎮有耕地面積3.9萬畝。

人口

2011年末,張閣鎮總人口313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24人,城鎮化率5.2%。總人口中,男性18000人,占57.5%;女性13300人,占42.5%。總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4.8‰,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長率8.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83人。 2017年末,張閣鎮常住人口為36200人。 截至2018年末,張閣鎮戶籍人口為36220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張閣鎮完成財政總收入317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7萬元。 2018年,張閣鎮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8個。

農業

2011年,張閣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9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0%。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2011年,生產糧食3.1萬噸,人均1000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大棚蔬菜、花生、雜果等,是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0.5萬畝,產量5.2萬噸;花生種植面積310畝,產量1207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2萬頭,出欄1.9萬頭;羊飼養量2.6萬隻,出欄1.3萬隻;家禽飼養量6.7萬羽,上市4.4萬羽。防護林1.1萬畝,經濟林500畝。

工業

張閣鎮以紡織、電動車製造、化工、建築材料、製藥、食品加工為主導產業。 2011年,張閣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5億元,占生產總值的84%。2011年,工業企業138家,職工3120人。

商業

2011年末,張閣鎮有商業網點280個,職工195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850萬元。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1440萬元。

金融業

2011年末,張閣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20萬元。 [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張閣鎮有幼兒園1所,小學12所,初中2所,中小學在校生3680人,專任教師218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科學技術

2011年,張閣鎮有科普宣傳站14個,農技推廣站1個,科技人員12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張閣鎮有學校體育場4個,2個村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張閣鎮有鎮中心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16個,病床95張。專業衛生人員58人,其中執業醫師11人,執業助理醫師22人,註冊護士9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7%。

社會保障

2011年,張閣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718人,支出180萬元;農村五保供養176人,支出23.5萬元。敬老院1個,床位74張,集中供養58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8萬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張閣鎮有鎮郵政所1個,投遞點18個,鄉村通郵率100%;累計發行報紙、期刊4000份(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15個,固定電話用戶1098戶,移動電話用戶1.6萬戶,寬帶接入用戶1020戶。[5]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張閣鎮有供水主管道總長20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10%。

供電

2011年末,張閣鎮有輸變電站1個,主變壓器4台,鎮區全年用電量220萬千瓦時。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張閣鎮有花壇5個,綠地7處,綠化面積5000平方米。

交通

張閣鎮境內有鐵路隴海線、濟廣高速公路、310國道經過。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張閣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張閣村得名。

建置沿革

明、清時期,屬馬牧鄉。 民國二年(1913年),分屬第二行政區和第十行政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分屬董樓、曹樓2鄉。 1949年12月,置張閣鄉,屬商丘縣。 1951年7月,劃歸谷熟縣。 1954年6月,復歸商丘縣。 1956年10月,並董樓、孫集、王窯、周集4鄉入張閣鄉。 1958年6月,成立張閣公社。 1977年8月,析南部12個生產大隊置周集公社。 1983年12月,改公社為張閣鄉。 1986年6月,撤鄉設張閣鎮。 2011年,將張閣鎮委託商丘新區管理。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張閣鎮轄16個行政村:張閣、朱店、凌閣、楊莊、沈西、張堂、余樓、陳堤口、沈牌坊、鍾莊、常東、夏廟、董西、董東、孫集、孫小樓,下設113個村民小組。有67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張閣鎮轄16個行政村:張閣村、陳堤口村、夏廟村、常東村、沈牌坊村、鍾莊村、孫小樓村、孫集村、董樓東街村、董樓西街村、凌閣村、沈西村、楊莊村、余樓村、張堂村、朱店村,鎮人民政府駐張閣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閣鎮地處梁園區東部,東與虞城縣接壤,南與周集鄉為鄰,西與平安街道、平台街道相連,北與虞城縣王集鄉交界,行政區域面積41.69平方千米。

水文

張閣鎮境內河流有四級河東沙河,五級河豐民溝、路張溝3條,總長21.5千米。

土地資源

張閣鎮有耕地面積3.9萬畝。

人口

2011年末,張閣鎮總人口313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24人,城鎮化率5.2%。總人口中,男性18000人,占57.5%;女性13300人,占42.5%。總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4.8‰,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長率8.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83人。 2017年末,張閣鎮常住人口為36200人。 截至2018年末,張閣鎮戶籍人口為3622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張閣鎮完成財政總收入317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7萬元。 2018年,張閣鎮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8個。

農業

2011年,張閣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9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0%。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2011年,生產糧食3.1萬噸,人均1000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大棚蔬菜、花生、雜果等,是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0.5萬畝,產量5.2萬噸;花生種植面積310畝,產量1207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2萬頭,出欄1.9萬頭;羊飼養量2.6萬隻,出欄1.3萬隻;家禽飼養量6.7萬羽,上市4.4萬羽。防護林1.1萬畝,經濟林500畝。

工業

張閣鎮以紡織、電動車製造、化工、建築材料、製藥、食品加工為主導產業。 2011年,張閣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5億元,占生產總值的84%。2011年,工業企業138家,職工3120人。

商業

2011年末,張閣鎮有商業網點280個,職工195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850萬元。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1440萬元。

金融業

2011年末,張閣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2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張閣鎮有幼兒園1所,小學12所,初中2所,中小學在校生3680人,專任教師218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科學技術

2011年,張閣鎮有科普宣傳站14個,農技推廣站1個,科技人員12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張閣鎮有文化服務中心1個,村文化活動室16個;農家書屋12個,藏書5萬冊;有腰鼓隊、秧歌隊。 2011年末,張閣鎮有學校體育場4個,2個村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張閣鎮有鎮中心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16個,病床95張。專業衛生人員58人,其中執業醫師11人,執業助理醫師22人,註冊護士9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7%。

社會保障

2011年,張閣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718人,支出180萬元;農村五保供養176人,支出23.5萬元。敬老院1個,床位74張,集中供養58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8萬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張閣鎮有鎮郵政所1個,投遞點18個,鄉村通郵率100%;累計發行報紙、期刊4000份(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15個,固定電話用戶1098戶,移動電話用戶1.6萬戶,寬帶接入用戶1020戶。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張閣鎮有供水主管道總長20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10%。

供電

2011年末,張閣鎮有輸變電站1個,主變壓器4台,鎮區全年用電量220萬千瓦時。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張閣鎮有花壇5個,綠地7處,綠化面積5000平方米。

交通

張閣鎮境內有鐵路隴海線、濟廣高速公路、310國道經過。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張閣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張閣村得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