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貞
出生 1636年
山東安邱
逝世 1712年
國籍 中國清朝
職業 著述家、書法家、篆刻家

張貞清代山東畫家。字起元,號杞園,山東安邱(安丘)人。康熙11年(1672)拔貢,官翰林院待詔。18年(1679)薦舉博學鴻訶,不赴。能鑑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著杞園半部、潛州,娛老等集。 [1]

人物簡介

張貞(1636~1712),字起元,號杞園,清初著述家、書法家、篆刻家,世居濰河東高柯莊,自其高祖遷居安丘縣城南門裡。 [2]

自幼天資聰穎,7歲入學,教以《養正圖說》,即能明其大義。13歲補府庠生,治舉子。36歲考為拔貢,選入太學。1679年(康熙18年)舉為博學鴻儒,托母病不就。

後又詔試太和門,御試第三名,授翰林院孔目,仍不赴任。遂征釋侍詔,亦堅辭不從。自此,隱居安丘縣杞城村,拜明清之際有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歷史學家黃宗羲為師,開始了他的漫遊與著述生涯。

特長愛好

他刻苦好學,博覽群書,長書法;善篆刻,並能鑑別名人字畫,好收藏文物古籍;其篆刻曾學周櫟園技法,後另辭蹊徑,獨樹一幟。

往來京師

他往來京師,數游吳越,並帶其子北走燕趙南泛江淮,訪名賢、購異書,結交天下名人,研究各方著述。侍郎周櫟園視察青州,得才士4人,他即其中之一。身居刑部尚書的王士禎凡遇重要文稿,大都請他閱定。

遊仙生活

他放浪形骸的遊仙生活,遺世獨立。疏狂不馴的性格,得到了清初戲曲作家洪升的高度評價。洪升的《詞曲為杞園先生題(浮家泛宅圖)》中的第二首《普天禾》雲:"綠蓑衣,隨身掛,青箬笠,籠頭大……休提起御酒宮花,綸竿自拿,只憑着筆床茶灶生涯"。

1702年(康熙41年),蒲松齡與他第一次相見,二人一見如故,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各自傾訴肺腑之情。蒲松齡的《聊齋詩集》中有"朱主政席中得晤張杞園先生。依依援止,不覺日暮,歸途放歌"一首。

友人評價

同年,蒲松齡還在《題張杞園<遠遊圖>》詩中寫道:"誰者留作湖海人,將無似我張老君……遊仙欲把浮丘袖,笑我雙瞳小如豆……。"

人物著作

他治學嚴謹,著述很多,文章精練。有的成書於浪跡湖海之時,有的寫在田園稼穡之中。主要著作有《渠事山人半部稿》,該書由王士禎、安致遠等24人作序、題詞,作5集,分5次刻印,再版時更名為《杞田集》。

還著有《渠丘耳夢錄》、《浮家泛宅圖詩》、《杞紀》、《青州府志》、《青州鄉賢傳》、《安丘鄉賢傳》、《家乘旗譜》等。上述著作有的列入《清史稿藝文志》中,有的載入《山東經集志》。《渠亭山半部稿》等入國史館。《杞紀》見錄於《四庫全書》,入國史館。

藏書之家

清藏書家、書法家。字起元,號杞園,一號渠亭山人。安丘(今山東安丘)人。康熙十一年(1672)貢生,官至翰林院孔目。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儒,以母憂不試。性博雅好古,精於鑑別,工於金石篆刻,尤工古詩文。

早年游於施潤章門下,與王士禎結為莫逆之交,多文字書畫往來,奇秘古籍互稽互證。曾出遊吳越等地,與高士名僧吟詠為樂,購書千百卷而歸。為藏書世家,先祖已有不少藏書,他更勤奮收藏。

自述 "力耕所入,悉以市書",搜求圖書20餘年,經、史、子、集、農圃、醫巫、稗官、小說,亦略能備。

家有"墨寶樓",儲書萬卷。編有《墨寶樓書目》,藏書後來悉毀於火。藏書印有"安丘張氏"、"張貞從元氏書畫印"等。

著有《杞記》、《青州鄉賢傳》、《安丘鄉賢傳》、《杞田集》、《渠亭集》、《潛州集》、《娛老集》、《渠亭山人半部稿》、《渠邱耳夢錄》、《相印軒印譜》等。

參考來源

   

  1. 張貞 ,360百科
  2. 張貞 ,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