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衡墓是為了紀念東漢時期科學家、文學家張衡而修建的陵墓,位於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小石橋村。張衡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景點簡介
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夏村),曾任尚書和河間相等職。他"天資睿哲,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舍晝夜。道德漫流,文章雲浮,數術窮天地,製作侔造化,奇技偉藝,磊落煥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樹起了一座巍巍豐碑。
景點故事
在地震學方面,他發明創造了「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學方面,他發明創造了「渾天儀」,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動的大型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著有《渾天儀圖注》和《靈憲》等書,畫出了完備的星象圖,提出了「月光生於日之所照」的科學論斷。在地理學方面,他繪製有完備的地形圖,並研製出了「記里鼓車」、「摜車」等。在數學方面,他著有《算罔論》,並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間。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這樣精確的計算,不能不使人們感到驚嘆。在氣象學方面,他製造出了「侯風儀」,是一種預測風力、風向的儀器,比西方的風信雞早1000多年。在機械學方面,他製造的「獨飛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1],還製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動日曆等。在文學方面,他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光輝燦爛的明星。名著《東京賦》和《西京賦》合稱《二京賦》,描寫了東漢時期長安和洛陽的繁華景象,諷刺了官僚貴族荒淫無恥的寄生生活。《南都賦》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南陽郡的社會風貌、自然風光和民間風俗。此外還著有《歸田賦》、《思玄賦》、《四悉詩》等30餘篇。在藝術方面,他居東漢著名的六大畫家之首。
張衡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方面所做出的偉大貢獻,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也是留給整個人類歷史的寶貴財富。張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奪目的科學和文學的雙子星座。1956年10月,郭沫若先生曾題詞道:「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1990年5月,嚴濟慈先生也曾為張衡墓敬獻題詞:「精儀揭天地,科聖著千秋。」
張衡在本世紀50年代就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1953年、1955年,中國先後發行了印有張衡畫像和地動儀的郵票;1960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翻譯出版了他的《二京賦》;1970年、1977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分別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為「張衡山」,太陽系中一顆編號為1802的小行星為「張衡星」。1981年上海造船廠把中波公司建造的一艘16000噸多用途貨輪命名為"張衡號」,巨輪帶着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航行在世界各地。張衡墓位於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小石橋村西北隅。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漢科學家、文學家張衡之墓。墓北200米處為平子讀書台故址,西臨鄭(州)南(陽)西線公路,鄂城寺塔峙立其東。《水經注》云:淯水南,洱水注之……又經西鄂縣南,水北有張平子墓。時墓園建造宏偉壯觀,翁仲、石獸對立。張衡友人崔瑗曾為其樹碑立傳[2],晉代夏侯湛曾撰刻碑碣。後歷經戰亂,墓園僅存孤冢和石碑數通。1956年,南陽縣人民政府對墓園及讀書台進行整修。
視頻
張衡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張衡:中國古代真正的發明大王 ,搜狐,2020-05-16
- ↑ 南陽張衡墓:精儀揭天地 科聖著千秋 ,搜狐,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