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緒(南朝齊官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緒(南朝齊官吏)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姓名:張緒

所處時代:南朝

主要成就:南朝齊官吏

出生地:吳郡吳縣

張緒(南朝齊官吏),字思曼,吳郡吳縣人,其祖張茂度,曾任會稽太守。其父張寅,官為太子中舍人。

宋明帝時,張緒擔任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司徒左長史,升明二年,擔任太祖(蕭道成)的太傅長史,加征虜將軍。永明元年(483年),擔任金紫光祿大夫,領太常。次年,擔任南郡王師、加官南齊書給事中,永明三年,擔任太子詹事,去世時六十八歲。朝廷追贈張緒為散騎常侍。諡號為「簡子」。

僕射王儉對人說:「在北方士人中尋覓張緒這樣的人,過了江是找不着的。不知陳仲弓黃叔度能否和他相比美?[1]

人物經歷

輒嘆其清淡。轉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遷司徒左長史。吏部尚書袁粲言於帝曰:「臣觀張緒有正始遺風,宜為宮職。」復轉中庶子,領翊軍校尉,轉散騎常侍,領長水校尉,尋兼侍中,遷吏部郎,參掌大選。元徽初,東宮罷,選曹擬舍人王儉格外記室,緒以儉人地兼美,宜轉秘書丞,從之。緒又遷侍中,郎如故。

緒忘情榮祿,朝野皆貴其風。嘗與客閒言,一生不解作諾。時袁粲、褚淵秉政,有人以緒言告粲、淵者,即出緒為吳郡太守,緒初不知也。遷為祠部尚書,復領中正,遷太常,加散騎常侍,尋領始安王師。升明二年,遷太祖太傅長史,加征虜將軍

齊台建,轉散騎常侍,世子詹事。建元元年,轉中書令,常侍如故。緒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異。僕射王儉謂人曰:「北士中覓張緒,過江未有人,不知陳仲弓、黃叔度能過之不耳?」車駕幸莊嚴寺聽僧達道人講,座遠,不聞緒言,上難移緒,乃遷僧達以近之。尋加驍騎將軍。欲用緒為右僕射,以問王儉,儉曰:「南士由來少居此職。」褚淵在座,啟上曰:「儉年少,或不盡憶。江左用陸玩、顧和,皆南人也。」儉曰:「晉氏衰政,不可以為準則。」上乃止。四年,初立國學,以緒為太常卿,領國子祭酒,常侍、中正如故。緒既遷官,上以王延之代緒為中書令,時人以此選為得人,比晉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緒長於《周易》,言精理奧,見宗一時。常云何平叔所不解《易》中七事,諸卦中所有時義,是其一也。

轉吏部尚書,祭酒如故。永明元年,遷金紫光祿大夫,領太常。明年,領南郡王師,加給事中,太常如故。三年,轉太子詹事,師、給事如故。緒每朝見,世祖目送之。謂王儉曰:「緒以位尊我,我以德貴緒也。」遷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師如故。給親信二十人。復領中正。長沙王晃屬選用吳興聞人邕為州議曹,緒以資籍不當,執不許。晃遣書佐固請之,緒正色謂晃信曰:「此是身家州鄉,殿下何得見逼!」七年,竟陵王子良領國子祭酒,世祖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辭祭酒以授張緒,物議以為云何?」子良竟不拜,以緒領國子祭酒,光祿、師、中正如故。

緒口不言利,有財輒散之。清言端坐,或竟日無食。門生見緒飢,為之辨餐,然未嘗求也。卒時年六十八。遺命作蘆葭轜車,靈上置杯水香火,不設祭。從弟融敬重緒,事之如親兄,齎酒於緒靈前酌飲,慟哭曰:「阿兄風流頓盡!」追贈散騎常侍、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諡簡子。

建元四年,國子學校剛剛建立,便任命張緒為太常卿,領國子祭酒。張緒升官之後,皇上便讓王延之來代替張緒做中書令,當時人認為這次選人得當,和晉朝任用王子敬、王季琰相當。張緒對《周易》很有研究,講解時總是言語精妙,說理深奧,被當時人所尊崇。他經常講解何平叔所不明白的《》中的七個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各卦的規律所決定的卦義。世祖做皇帝後,張緒轉任吏部尚書,祭酒之職仍舊。張緒每次上朝覲見,(離開朝堂時),世祖都要目送他老遠。(世祖)對王儉說:「張緒因我的身份地位高貴而尊重我,我因他的德操高尚而看重他。」長沙王蕭晃示意張緒選用吳興聞人邕為州議曹,張緒認為他資歷不合適,堅持不同意。蕭晃派書佐到張緒那裡堅持要用聞人邕,張緒便表情嚴肅地對蕭晃的信使說:「這裡是我的家鄉州郡,殿下怎麼可以這樣逼迫我!」永明七年,竟陵王蕭子良領任國子祭酒,世祖敕告王晏說:「我打算讓司徒辭去祭酒,把這一官職授予張緒,外面有什麼議論?」蕭子良到底沒有接受此職。張緒從來不談利祿問題,一有錢財就散給他人。往往是清言端坐,有時一整天都不吃飯。門生看張緒餓了,就給他準備膳食,但他從來不要求。去世時六十八歲。[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