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秋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秋桔
張秋桔
縮略圖
張秋桔
出生 福建詔安
國籍 中國
職業 畫家
知名作品 真英岩一下好耕作
坦途初開
春分
秋風伴我行


張秋桔

  一九七三年出生于福建省诏安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漳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张秋桔,1973年生,福建省诏安县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3年畢業於泉州師範美術系。     2007年就讀於中國美術創作研究生課程班,師從著名山水畫家滿維起、張復興老師。美術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性的美術展覽。   

主要作品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展覽:

      《青山旧白云新》入选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2005). 
      《巡田》参加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第三届青年中国画年展获银奖(2005). 
      《坦途初开》获第五届大河春天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四百家奖"(2005). 
      《 绿塘》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0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5) 
      《春分》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2006). 
      《秋风伴我行》入选中国美协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并被收藏.(2006年) 
      《深耕细作》 获第三届北京国际双年展备选资格展优秀作品奖.(2006) 
      《家山秋韵图》,《山屏素裹》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九次新人新作展.(2006) 
      《峰暖谷翠》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06年全国中国作品展.(2006) 
      《太行秋爽》获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小幅工笔重彩画作品展优秀奖(2007) 
      《绿色阶梯》入选第四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2007) 
      《一曲清音出秋山》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07年全国中国画展.(2007) 
      《五渡归牧》获第五届全国青年中国画年展优秀奖.(2007)

作品畫風

      中国画发展至今,形成了一个多元并举的格局,尤其是被指为“反传统”或是“实验水墨”等当代新水墨画,已经在诸多质疑、嘲讽声中一步步的走出来,并且得到了它应有的艺术席位。正因为它是正处在于成长期,方显其鲜活的可探索品质,诸多先驱者也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彰显的文化价值。
      现代水墨画,在这时代审美要求下面,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强化的结构效果,与视觉上的张力,但这种探索并不是简单的粗率、狂肆、和色彩俗艳的夸张。它应该是以笔墨见长的中国画为基础,再渗入西方绘画的抽象表现主义。
      从中国画的种类来区分,青年画家张秋桔的山水画当属于“小青绿” 范畴,“小青绿”,就是在水墨淡彩打底的基础上,用石青,石绿,赭石等其他矿、植物颜料为辅的设色山水画。青绿山水画的特点就是不用或极少用皴法,然后着色。如张秋桔在入选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作品《秋风伴我行》中,近处的坡、石全用青绿,先施以平涂,再顺土石的文脉用较深的青绿色或淡墨钩出线条,最后再以淡绿色点苔,云水烟霭流转升腾,十分轻松灵活。整个过程,显得十分协调,与灿若彩霞的红林掩盖交相辉映,勾出一幅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对传统中国画许多核心问题有着他自己的独到见解,故而在绘画语言上,作出了许多探索,如其对色彩的悦目、和谐、雅俗共赏追求无疑极具个性化。但他的色彩也不并非“画”出来,而是“写”出来,他深深的知道过度的强调色彩渲染,在大面积、多层次渲染就会挤掉笔墨表现能力,或导致过分的装饰性;所以张秋桔在运用笔墨的方法画色,有皴有擦,有泼有积,既见色又见笔,努力做到“以色当墨”。有的作品在以平面构成的方法上安置色块、墨块。有的在保持笔墨表现的同时,留出一些局部染以重色——这等等的表现特性上,都可以看出其个性语言的丰富性。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条不破法则,成功的绘画作品,并不是对自然景观的惟妙惟肖的摹写,而是通过“气韵”和“意境”来突出画者的精神、心理和情感等元素。观张秋桔的山水画,笔墨之间,气息之间与意象结构之间还是有着中国文化传统的深深印迹。他这是一种“建构式还原”的思考与探索,他在试图通过“写生”来“还原”为“意象”的创作。他的构图布置主要得益于郭熙、范宽,立意造境“施以巧赡,布置渊源”,景物的布陈布势,林木的疏密,山势的高低起伏,都显现出天工造化的节奏美感,赏读之不但让人感觉到可行、可游、可望、可居。飞云流水,四面生气,墨与彩渗化得浓淡有致,更是韵味无穷,可以以诗意韵律而论之。
      笔墨是水墨画的主要“语言”。作为传递绘画内涵的媒介与手段,它本身也具有文化符号性和一定的精神意义--作为特殊的传达方式和接受方式,它凝聚着中国文化独有的气质与性格。无声的视觉语言具有世界性,但这种世界性也有限--东西方绘画“语言”背后的深层意蕴、情致、趣味、文化个性和精微绝妙之处,是很难被对方感觉和理解的。(郎绍君《笔墨论稿》)水墨画,尤其的山水画的现代性的什么?张秋桔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他欣赏像当代画家如卢禹舜的那种既保留传统笔墨内涵,又大大拓展了色彩运用,同时有极具时代感的画风。可以这样说,一个画家要画出他的个性,个性又体现在风格上,但风格却同时受到时代与传统的制约。中国画理论中认为即便是重视颜色的工笔重彩画,也大多含有笔墨勾皴因素。笔墨几乎无处不在、无处不与造型、结构、骨架、表现发生关系。除重彩花鸟、大青绿山水外,笔墨总是比色彩更重要,总是处于支配地位。“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之不可夺墨,犹宾不可夺主也。”
張秋桔1
      张秋桔深谙青绿山水画“虚和”之理,更讲究“灵气”, 从技巧层面说,最难处理的莫过于笔墨与颜色的关系--前者透明,后者不透明,而透明与否,关系到作品的格调与趣味。因为过分追求色彩势必弱化笔墨,但完全放弃笔墨,须有其它方面(如西画)的强势相支撑,并付出在相当程度上失掉传统风格的代价。比如强调色彩渲染,大面积、多层次渲染就会挤掉笔墨的表现性,或导致过分的装饰性;或如在保持笔墨表现的同时,留出一些局部染以重色,使整个作品造成色与墨的强烈对比,但怎样使两种效果完美统一,如何在覆盖大面积青绿的同时,还保持笔墨的透明性,并做到“青绿斑斓而愈见墨采之腾发”?张秋桔一直在努力思考与尝试着——
      纵观张秋桔的山水画,是一种水墨技法与工笔效果的结合,乃至大面积的设色渲染,都能形成一种统一协调,达到一种“和畅之气”的境界。工而不腻,工而不塞,色彩鲜艳处不见艳俗,浓重处也不显得停滞。即便是金碧山水,用泥金渲染出来的土坡、浅滩、云彩、虹霞,乃至于勾勒宫殿、楼阁、桥梁等建筑物,都是涂抹细致,务去笔痕,力求匀称,让青绿与泥金相配合,使画面具有了富贵辉煌的气势。越是淡雅之处,越可见浓厚。也可以说是他找到了青绿山水之所以艳而不俗的根源——即“绚烂之极,仍归自然”的法则。
      张秋桔虽然还很年轻,但他的作品从风格样式到技法手段,都已经相对成熟,他这种成熟,并非是一种僵化,而是画家在现有的艺术思想发展阶段中,已经能够熟练地组织,以有效的方法程序去表达与实现心中的意图。突出形式力量,某种形式的自由令他可以摆脱形象的束缚,进入近乎抽象的境界,将生命与生活的联系纳入笔墨的情境之中;他准确地把握了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微妙,令他的具有了很多的实验性,游走于笔墨与感觉的边缘。其作品构图上都能达到一种意境高远,气象浩渺,博大空灵的效果。其风格与表现上的轻松、灵动、富于诗意,对色彩的悦目、和谐、雅俗共赏性的追求,无疑都是极富个性。

人物評價

      张秋桔为人谦逊、朴素,个性坦荡、执着。他出生在福建省最有名的“书画之乡”——诏安县一个农村家庭,自小即深受民间书画氛围的熏陶,及长又就读于师范学校艺术专业。在2000年初,受家乡书画前辈们的影响开导,才矢志投身于绘画艺术的创作,他认为书画艺术就是他的事业,同时也是他的人生。他一直认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是成功必由之路。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他已经初露头角,显示出非凡的艺术禀赋,他的山水画作品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一系列展览,入选、获奖,作品为各报刊杂志发表,被国内外美术馆、艺术机构、个人所收藏,这些都是社会各界对他的认可与肯定。

參考資料

張秋桔藝術官方網站

詞條標籤

美術 人物 工筆畫

合作編輯者

百科用戶 ,百科用戶 ,百科用戶 ,興奮貨郎 ,碧雲天 ,血腥雙刃 ,有事請留言 ,飛魚王子 免責聲明搜狗百科詞條內容由用戶共同創建和維護,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場。如果您需要醫學、法律、投資理財等專業領域的建議,我們強烈建議您獨自對內容的可信性進行評估,並諮詢相關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