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皇后(明仁宗誠孝皇后)
張皇后(明仁宗誠孝皇后)誠孝張皇后,明仁宗朱高熾元配,永城人,指揮使贈彭城侯張麒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樂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仁宗即位,冊立為皇后。宣宗即位,尊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正統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諡「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葬獻陵。[1]
目錄
人物簡介
張皇后(1378—1442),明仁宗朱高熾皇后。永城(今河南永城)人。父張麟,官至兵馬副指揮;母仝氏。諡號「誠孝皇后」。她歷經了明太祖、明太宗、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初年五朝。
出身
皇后是河南永城高莊鎮張大廠村人,父張麒,兄弟有彭城伯張泉,都督張升。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朱高熾被立為燕王世子,同時封張氏為燕世子妃。永樂二年(1404年),又冊為皇太子妃。張氏孝謹溫順,侍奉成祖夫婦盡心周到,故很得公婆的歡心。
仁宗朱高熾雖貴為太子,其實東宮地位一直不穩,二十年來,太子的位置屢受親生弟弟的威脅,幾度面臨被廢的情形,最後得以鞏固地位並登基為帝,其中有不少是張氏的功勞。
中宮
仁宗生性仁厚端重,舉止言行沉靜有法度,但有時不免失之於懦怯。成祖最喜愛次子漢王朱高煦,覺得他最像自己,有心廢太子立漢王,但徐皇后和大臣們一直阻攔。而且張氏所生長子朱瞻基聰慧好學,深得成祖寵愛,成祖也很喜愛張氏這個兒媳婦,所以最後為了這些原因,才沒有廢太子。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病崩,太子朱高熾即位後,立刻冊封嫡妻張氏為皇后,長子朱瞻基為皇太子。
仁宗日夜勤於政事,是位賢明的君主,可惜在位不足一年便一病而亡,享年48歲。
太后
宣德元年(1426年),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尊封母親張皇后為皇太后,張氏因而成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宣宗事太后極孝,「入奉起居,出奉游宴」,但凡貢物先奉太后,再自己享受。宣宗寵愛孫貴妃,廢皇后胡善祥改立孫妃為後,太后憐胡氏無過被廢,一直非常照顧胡氏,宴席也命胡氏位居孫皇后之上。
宣德九年(1435年),宣宗病亡,享年38歲。皇太子朱祁鎮才九歲,諸臣猜測太后是否會立別的兒子為皇帝,但張太后並沒有這麼做,而是親自指朱祁鎮為新天子。朱祁鎮即位為明英宗,尊張太后為太皇太后。
太后嚴加抑制外戚,不許她的兄弟們干政。當時英宗寵信太監王振,太皇太后得知大怒,重重懲罰了王振,在太皇太后有生之年,王振一直不敢幹政。
太皇太后於正統七年(1442年)病重,不久崩逝。上尊諡為「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昭聖昭皇后」,與仁宗合葬獻陵。
人物評價
張皇后在明代諸後中頗為精明能幹。文獻記載,她平時對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仁宗死後,每遇軍國大事,宣宗都稟明母后再決定。張氏也常詢問宣宗處理朝政的情況,並經常提示宣宗,注意體恤百姓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