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清常(1915~1998) 語言學家。貴州省安順縣人。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院中文系。他在語言文字領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音韻學研究、社會語言學研究等方面。早期致力於音韻、音樂、文學三者之間關係的研究。後期致力於語音史、詞彙史及社會語言學的研究。
目錄
簡單介紹
著有《中國上古音樂史論叢》(重慶獨立出版社,1944年,其中有專章論述中國音韻學的興起以及所用術語與音樂的關係)、《胡同及其他--社會語言學的探索》(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0年)、《北京街巷名稱史話--社會語言學的再探索》(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年)、《語文學論集》《戰國策箋注》 等專著。另有 《中國聲韻學裡的宮商角徴羽》(《吳稚暉先生八十壽誕紀念論文集》,1942年)、《中國聲韻學所借用的音樂術語》(《人文科學學報》1945年第1卷第3期)、《古今音變與舊文學的欣賞》(《新生報·語言與文學》1948年第79期)、《中國上古-b聲尾的遺蹟》(《清華學報》1948年第15卷第1期單行本)、《李登聲類和"五音之家"的關係》(《南開大學學報》1956年第1期)、《北京音裡邊的一字異讀問題》(《南開大學學報》1956年第2期)、《內蒙古自治區漢語方音與普通話語音對應規律》(《內蒙古大學學報》1959年第1期)、《內蒙古自治區漢語方音概略》(《內蒙古大學學報》1963年第2期)、《有關京劇十三轍實際運用的幾個問題》(《內蒙古大學學報》1963年第2期)、《古音無輕唇舌上八紐再證》(《語言研究論叢》1980年第1期)、《-m韻古今變遷一瞥》(《語言研究論叢》1982年第2期)、《〈中原音韻〉新著錄的一些異讀》(《中國語文》1983年第1期)、《漢語"咱們"的起源》(《語言研究論叢》1982年第2期)、《內蒙古薩拉齊漢語方言一瞥》(《內蒙古大學學報》1963年第2期)、《內蒙古西部漢語方言構詞法中一些特殊現象》(《內蒙古大學學報》1962年第2期)、《中國古典詩歌平仄格律的歷史經驗》(《內蒙古大學學報》1960年第2期)、《唐五代西北方言一項參考資料〈天城梵書金剛經戲音殘卷〉》(《內蒙古大學學報》1963年第2期)等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