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國人物之張津
張津(2世紀-200年代),字子雲,出身於荊州南陽郡的東漢末期官員,官至交州牧。靈帝駕崩之後,在京城生活的他,成為讓何進和袁紹在未來規劃除掉宦官過程的關鍵人物。接著,受遣到京城以外地帶,先後擔任交阯刺史和交州牧。最後,被部領殺害而死。關於正史記載方面,三國志和後漢書皆描述其生平,卻無單篇為他而撰的傳記。[1]
說服何進
張津早年懷有想要匡正扶持當時的朝政的志向,而待在朝廷中擔任官職。接着,成為大將軍何進所信任的人,也投靠於袁紹的麾下作為門客。 到了中平六年(一八九年),袁紹為了要誅殺張讓這群宦官,決定張津執行說服大將軍何進的任務,然後一到達的時候就說:「像是張讓這群常侍掌權已久,且又跟董太后聯合奪取利益。故大將軍您能趁機來整頓天下,來屏除禍根。」何進一接受他的意見之後,立刻決定和袁紹討論誅殺宦官的計劃。
治理交州在交阯刺史朱符遭到當地人的殺害之後,朝廷派遣張津擔任交阯刺史。直到建安二年(一九七年),當時擔任交阯太守的士燮給朝廷上表說:「如今天下的十二州皆擁有州的地位,但惟獨交阯的最高行政長官仍稱為刺史,看來朝廷沒公平對待我們。」朝廷遵照意見而成立交州,並改任張津為交州牧。後來,因跟荊州刺史劉表發生糾紛,開始一年接着一年地交戰,但他與劉表的兵力比較之下簡直是天壤之別。與劉表的戰爭不但沒有達到目的,而且造成部將愈來愈憎恨他,甚至也有一些人擅自離開他身邊。另外,他對於約束和監督這兩方面做得很鬆散,故可以說他是沒有威信的人。由於這個原因,他常遭受其他人的侮辱和欺壓。另外,他還無視聖賢的教訓和國家制定的法律,又在頭上裹着紅頭巾布、彈琴燒香,並且對於道教經典十分沉迷,他聲稱這能達到利於自己的程度。建安八年(二零三年),張津將出產在交趾郡和合浦郡的益智子製成的粽子贈送給了曹操品嘗。過一段時間後,被部將區景殺害。社會交流張津一生當中跟一些當時有名氣的人士有一定的交情,如出身於「四世三公」名門背景的袁紹、擔任大將軍的何進,甚至是被許劭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然而,他在治理交州時,卻與部將的關係逐漸惡化。
影響在張津去世之後,劉表搶先朝廷一步,派遣零陵郡出身的賴恭就任交州牧,暗示要把交州納入他的勢力範圍之下。接着,朝廷也得知劉表因張津去世而派人治理交州的消息,而授予士燮擔任綏南中郎將的詔書,請託他要觀察交州底下七郡的情況。除此之外,曾經有人用張津生前的舉止來作為發表看法的參考。例如,孫策曾用張津因迷信而導致被殺的例子來反對底下的一些將士聯合為于吉求得釋放的請求。不過,依照時間點而言,張津不可能比孫策早去世,故此處存疑。另外,薛綜擔心繼呂岱的下任交州刺史比不上呂岱來得佳,而寫<<上疏請選交州刺史>>給孫權提供參考。其中,有舉例說明張津治理交州不佳的問題所在。 評價對於張津的評價很多是負面的,但仍有人給予不錯的評語。孫策認為張津會遭到他人的殺害是他對道教過度迷信而造成的。薛綜上書給孫權,其中認為張津因忽視部屬的感受、對監督不嚴謹,以及威武不足,才遭到許多欺侮,註定逃不了被殺的命運。不過,許靖在寫《與曹公書》表明他拒絕投靠於其麾下時,曾推薦張津是位可以協助朝廷的人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