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春霖(魚類學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春霖

來自 中國科學院 的圖片

中文名:張春霖

國 籍:中國

出生地 河南省開封

出生日期 1897年農曆2月21日

逝世日期 1963年9月27日

職 業 魚類學家

代表作品 中國鯉科志,中國鯰類志,

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

南海魚類志,東海魚類志

字 震東

張春霖,字震東,屬鑲黃旗蒙族,原姓巴依特,從他這一輩始才以漢字張為姓。1897年農曆2月21日生於河南省開封。幼時家貧好學,他有一兄二弟,僅他一人靠國家公費上學。1914年1月到1918年12月在開封師範學校畢業。1919年任河南省嵩縣和樂高級小學校長。1920年任鞏縣縣立高級小學教員。1922年1至3月任開封縣立高級小學教員。1963年兼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第一屆編委。 張春霖晚年患高血壓、糖尿病,子女又多,生活清苦。後又患半身麻痹,不幸於1963年9月27日在家突然因心肌梗塞去世。 [1]

張春霖簡介

張春霖,字震東,屬鑲黃旗蒙族,原姓巴依特,從他這一輩始才以漢字張為姓。1897年農曆2月21日生於河南省開封。幼時家貧好學,他有一兄二弟,僅他一人靠國家公費上學。1914年1月到1918年12月在開封師範學校畢業。1919年任河南省嵩縣和樂高級小學校長。1920年任鞏縣縣立高級小學教員。1922年1至3月任開封縣立高級小學教員。當中國現代動物學創始人秉志於1922年回原籍開封探親時,聽說家鄉青年張春霖聰明好學,建議他去南京高等師範生物系任職員,收入雖少但若能考入大學可以勤工儉學深造。張春霖乃辭掉開封小學教職去南京高師生物系任助理員,當年7月考入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前身),1926年6月畢業,獲農學學士學位。旋任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助教,專攻現代魚類學。他學習艱苦努力,當時國內尚無人研究過現代魚類分類學,其中許多術語及方法都是他自己從英文文獻中反覆體會後才了解的。1928年8月赴法國留學,先在馬賽突擊學習法語,然後到巴黎大學隨路易斯·儒勒博士(Dr.Louis Roule)研究魚類學,並於1928年10月到1931年6月受聘為法國巴黎博物館研究員,1930年10月獲法國巴黎大學研究院理學博士學位。同年被吸收為法國動物學會及漁業學會永久會員,還曾到英國倫敦自然博物館工作。在國外學習時期,他妻兒的生活費用都是蒙他恩師秉志私人藉助維持的,所以他獲博士學位後很快即回國工作,畢生對秉志衷心感激。

1931年7月到1941年12月任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技師和動物標本室主任。1937年七七事變後,曾短期到開封河南大學(1937年8~12月)及湖北省華中大學教書(1938年2~7月),因子女多負擔重乃返北平仍以教書為生。1931~1940年間,曾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法大學等處兼課。1942年初到1945年3月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兼理學院長,1945年4,7月任北京大學教授兼理學院長,他的大兒子葉光(原名張宗舒)因與同學李新民參加抗日活動暴露,他讓他們逃走被發現,因此張春霖被撤職並被投入南城草籃子胡同監獄。不久出獄,於1945年底到1946年7月改任北平臨時大學教授;1946年8月到1947年夏任中國大學教授;1947年夏到1951年底又到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授並曾兼生物系主任。

1951年與孫雲鑄等創建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兼任理事及秘書。1952年初到1963年任中國科學院動物標本工作委員會(1953年改為動物研究室,1957年改為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兼魚類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先後擔任一些學術兼職。如1950年受聘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門委員,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員會學術名詞統一委員會委員及中國科學院動物標本整理委員會委員;1951年受聘兼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委員;1956年受聘兼中國科學院動物圖譜編輯委員會委員;1963年兼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第一屆編委。 張春霖晚年患高血壓、糖尿病,子女又多,生活清苦。後又患半身麻痹,不幸於1963年9月27日在家突然因心肌梗塞去世。

簡歷

1897年2月21日(農曆)生於河南省開封縣。 1914~1918年 省立開封師範學校讀書並畢業。 1919年 任河南省嵩縣和樂高級小學校長。 1920年 任河南鞏縣縣立高級小學教員。 1922年1月至3月 任開封縣立高級小學教員。 1923~1926年 畢業於(南京)東南大學,獲農學士學位。 1926~1928年 任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助教。 1928~1930年 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研究院,獲理學博士學位。 1931~1941年 任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技師、動物標本室主任。 1942~1945年 任北京大學教授兼理學院長。 1945~1946年 任北平臨時大學教授。 1947~1951年 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曾兼生物系主任。 1950~1963年 任中國科學院動物標本整理委員會委員,動物研究室研究員兼魚類研究組領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兼脊椎動物區系分類室副主任。 1963年9月27日 因病逝世於北京家中。

主要論著

1、張春霖.南京魚類之調查.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匯報,1928,4(4):1-42(英文). 2、張春霖.中國鯉科二新種.法國巴黎博物館雜誌,1929,(2)I(4):239-243(法文). 3、張春霖.四川鰍類一新種.法國巴黎博物館雜誌,1929,(2)I(5):307-308(法文). 4、張春霖.中國鯉科新屬種.法國動物學雜誌1930,55(1):49-52(法文). 5、張春霖.四川鯉科之新種.法國巴黎博物館雜誌,1930,(2)2(2):84-85 (法文). 6、張春霖,長江鯉科分類.解剖.生態之研究.巴黎大學博士論文,1930,ANo.209:1-171(法文). 7、張春霖.長江上游之鯉科魚類.中央自然博物館叢刊,1930,I(7):87-94 (法文). 8、張春霖(與壽振黃合作).河北省鰍科之調查.靜生生物調查所匯報,1931,2(5):65-84(英文). 9、張春霖.四川鯉科之調查.靜生生物調查所匯報,1931,2(11):225-244 (英文). 10、張春霖.浙江一新鰍.靜生生物調查所匯報,1932,3(6):83-85(英文). 11、張春霖.中國魚類三新種.靜生生物調查所匯報,1932,3(9):121-125 (英文). 12、張春霖.中國鯉類志(一).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中國動物志,1933.2(1):1-247(英文). 13、張春霖.山西鯽魚化石之記載.中國地質學會志,1933,7(4):467-468 (英文). 14、張春霖(與周漢藩合著).河北習見魚類圖說.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出版,1934. 15、張春霖.雲南(䰾)屬二新種.靜生生物調查所匯報,1935,6(2):60-65(英文). 16、張春霖.雲南一新.靜生生物調查所匯報,1936,7(2):63-65 (英文). 17、楊鍾健、張春霖.山東魚類化石之記載.中國地質學會志,1936,15(2):197-205(英文). 18、張春霖,脊椎動物分類學.北平:北洋圖書社,1936. 19、張春霖.盲鰻之重述.北平博物雜誌,1940,15(2):153. 20、張春霖.中國淡水魚類的分布.地理學報,1954,20(3):279-285. 21、張春霖,成慶泰等.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1955. 22、張春霖.雲南西雙版納魚類名錄及一新種.動物學報,1962,14(1):95-98. 23、朱元鼎,張春霖,成慶泰等.南海魚類志.北京:科學出版社,1962. 24、朱元鼎,張春霖,成慶泰等.東海魚類志.北京:科學出版社,1963. 25、張春霖,張有為.中國棘茄魚屬的研究.動物學報,1964.16(1):155-160.

中國淡水魚類學研究的開拓者

張春霖的科研工作,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他的科研生涯的前一階段,主要從事中國淡水魚類的研究。他在二三十年代所做出的成果,有不少是中國魚類學領域的開創性工作。1928年在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匯報發表的《南京魚類之調查》,是中國魚類學家獨立發表的第一篇魚類分類學方面的論文。

1929年在法國巴黎博物館雜誌發表的《中國鯉科魚類二新種》則是中國魚類學家獨自發表有關中國魚類新種描述的第一篇論文;1930年在巴黎大學發表的《長江鯉科魚類分類、解剖及生態之研究》是中國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魚類學家的博士論文,其中不僅有魚類外部形態的比較研究,而且還有現在魚類學家很重視的內部解剖特徵等內容;1933年發表的《中國鯉類志(一)》又是中國魚類學家第一部關於鯉類魚的學術專著,書中記述了魚類117種及亞種,包括有導言、研究史、系統描述、地理分布及圖版說明等。他是中國淡水魚類分布學的開拓者。

他在魚類地理分布方面將中國劃分為東南區(廣東、廣西及福建)、西南區(雲南、貴州及四川)、長江區(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蘇及浙江)、東北區(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及滿洲)和西北區(綏遠、甘肅、新疆及蒙古等),圖版中有18種魚的口型及18種魚的下咽骨及下咽齒;這些至今仍是難能可貴的科學資料。他於1933年在中國地質學會學志上發表的《山西鯽魚化石之記載》是中國魚類學家發表的第一篇關於化石魚類的論文,證明上新世太古已有鯽魚。1934年他和周漢藩合著的《河北習見魚類圖說》一書,其中介紹80多種魚除有精繪的圖及中文描述外,中文名下尚有很多古文獻中的名字,是參看不少古書而寫成的很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1936年他與楊鍾健合著的《山東省山旺魚類化石的研究》論文,證明中新世山旺地區已有中新世雅羅魚(Leuciscus miocenicus Young et Tchang)、臨朐鯉(Barbus linchuensis Toung et Tchang)、斯氏鯉(B.scotti Young et Tchang)(因背鰭與臀鰭前緣最後一硬刺後緣鋸齒狀,現知應歸鯉屬)和大頭麥穗魚(Pseudo rasbora macrocephalus Young et Tchang)存在,很有科學意義。他對魚類的比較、解剖及演化很重視。1937年七七事變後,魚類調查工作被迫停止。在當時戰亂那樣困苦的情況下,他曾對青魚(Mylopharyngodon aethiops)的腦以及紅鰭鮊(Culter erythropterus)和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骨骼等作過解剖觀察研究。1954年,張春霖發表了《中國淡水魚類的分布》論文,此文把他1933年在《中國鯉類志(一)》中關於地理分布的劃分作了進一步的充實,將東南區改為東洋區(雲南東部、貴州南部、廣西、廣東、海南島及福建)、西南區改為怒瀾區(西藏南部、雲南西部及四川)、西北區改為西北高原區(新疆、西藏北部、青海、甘肅中北部、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東北區改為黑龍江區(黑龍江及綏芬河水系),長江區改為江河平原區(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河南、山東、河北、遼河和鴨綠江水系)。

限於當時資料貧乏,不可能十分完整,但他已勾勒出中國淡水魚類分布區劃的雛形,尤其首次提出江河平原區及江河平原魚類等術語,至今仍被魚類學家所沿用。

中國海洋魚類研究的奠基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張春霖轉為着重開展海洋魚類的研究,這是他科研生涯的後一階段。

從1951年開始,張春霖領導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魚類研究工作,鑑於中國科學院設立的水生生物研究所主要是從事中國淡水水生生物的研究,而因中國海域廣闊,對其海產魚類過去研究很少,文獻十分零散,為了能給國家提供較完整的魚類資料,給中國的海洋漁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他積極提倡、發起和組織有計劃地調查全中國海區的魚類。1951年初,他就讓他的學生李思忠調查河北省海產魚類;1951年底,他的學生成慶泰博士自法國留學回國,領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室(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前身)的魚類分類調查工作;1952年在張春霖、成慶泰二人領導下,將「中國海產魚類的調查研究」上報中國科學院,作為兩所長期合作的科研計劃。先自渤海及黃海開始魚類調查,1953年底首先完成了《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文稿,1955年底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部魚類學專著。

自1954年始,又擴大聯合上海水產學院朱元鼎,開展南海魚類的調查工作,由朱元鼎承擔軟骨魚類的研究。不料1957年整風反右,張春霖領導下的一些主要科技人員被冤誣為「右派反黨集團」,隨後全部中青年科研人員下放到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臨時設立的三門峽、白洋淀及十三陵三個工作站養魚勞動,因而南海魚類調查不得不長期停止,直到1961年初才讓倉促交稿,這就是196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南海魚類志》。儘管此書包括860種魚,似乎是一部中國空前的魚類學巨著,但實際上遺漏很多。在此書內有朱元鼎寫的軟骨魚類74種,成慶泰及其學生寫鱸形目的大部259種和月魚目2種,其餘525種都是張春霖和他的學生鄭葆珊、李思忠、王文濱等承擔編寫的,絕大部分都是1957年夏以前的存稿。

《東海魚類志》則僅做了年余專門調查即倉促寫出。中國海魚調查雖長期遭上述不幸,但從這三本書已可較清楚地了解中國從渤海到南海魚類的大致全貌,迄今仍是研究中國海產魚類最重要的參考書,並為編著中國動物志中的海產魚類奠定了基礎。張春霖不愧是中國海魚研究的主要奠基者。 張春霖命名的魚類至今仍被魚類學家公認為有效的有秉氏墨頭魚(Garra pingi pingi Tchang,1929),異鰾鰍(Gobiobotia boulengeriTchang,1929),四川鯝(Xenocypris sechuanensis Tchang,1930),齊口裂腹魚(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1930),雲南鯉(Cyprinus yunnanensis Tchang,1933),大頭鯉(C.pellegrini Tchang,1933),花鱸鯉(Percocypris pingi regani Tchang,1935),黃氏四須䰾(Barbus huangchuchiensis Tchang,1962),中華棘茄魚(Halieutea sinica Tchang et Chang,1964)等20多種,並常被魚類家引用。

受人崇敬的教育家

張春霖一生不僅勤懇進行科學研究,對培養人才也很重視。早在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任職時,即兼教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的脊椎動物分類學。曾編著《脊椎動物分類學》一書(1936年出版),是中國科學家較早自己編寫以中國動物為內容的一本大學教科書。1937 年七七事變後,他任專職教授教書多年,其間又編寫出脊椎動物學實驗指導的大學用書。

他為人忠厚熱誠,能幫朋友解決困難,如與傅桐生、楊惟義教授等都是很親密的好朋友。他對學生非常愛護關心,他所培養的學生不少已成為動物學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對張春霖老師都很尊崇和敬重。如蜘蛛專家王鳳振、魚類學家施懷仁、成慶泰、鄭葆珊、鄭慈英、王香亭、王所安、張春生、劉成漢、王文濱、張有為、岳佐和、張玉玲,化石魚類學家劉憲亭,脊椎動物解剖學家包桂浚、馬克勤,動物生態學家孫儒泳,鳥類學家鄭光美,棘皮動物專家張鳳瀛等都是出自他的門下。王鳳振、施懷仁等與他數十年來往,親如一家人。美籍生物學家牛滿江,在北京大學上學時曾隨他研究過魚類,離別40多年回國時仍念念不忘他的張春霖老師。

據李思忠:「本人有幸於1948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研究院隨他專習魚類學,1950年研究院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又長期在他領導下工作,因此能隨時聽到他的教誨。他常講,在研究工作中要專心仔細,注意專業知識積累,發現問題要養成隨時摘記的習慣,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要有耐心和毅力。他對人慈善和氣,主張光明坦直,要有吃了虧不加計較的胸懷。最使我欽佩與感激的有兩件事。一件是1953年底我們對黃渤海魚類的調查研究暫告一段落時,曾向他建議「中國海域廣大,魚類很多,少數人不易研究得很好,如能多團結些國內魚類學家參加,較易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他聽後十分同意,即通過一些途徑,聯繫國內外的魚類學家共同參加工作。1953年底他派成慶泰、鄭葆珊和我去上海水產學院代表他邀請王以康及朱元鼎教授參加。王以康以身體欠佳婉謝,朱元鼎則表示很願參加承擔軟骨魚類的研究,但現有的困難是既無經費又無助手幫助採集標本。我們向他匯報後,他當即慨允可無償地利用我們采的標本和收到的有關資料,還讓在《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中原承擔軟骨魚類研究的王文濱,改作他自己原承擔的鯡形目的研究。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張春霖胸懷的大度和無私!

另一件事是當1957年整風鳴放後,我被冤誣為右派,當時處境非常艱難。他對我不僅沒有另眼看待,相反經常給我以鼓勵。勉勵我「要經得起艱難的考驗,要努力工作與學習,前途光明」。可見他對學生是多麼關心和愛護」。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