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明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明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7年12月17日
湖北省京山縣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明高(1937.12.17- ),男,無線電波傳播專家[1]中國工程院院士[2]。1937年12月17日出生於湖北省京山縣。196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2003年被評為武漢大學第三屆傑出校友。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研究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理學院兼職教授、雙聘院士,青島海洋大學教師、電波傳播專家。中國ITU-R電波傳播研究組主席。

人物介紹

張明高長期從事無線電波傳播研究。提出了全球適用的對流層散射傳輸損耗統計預算方法,1990年被國際無線電諮詢委員會(CCIR)採納,取代了美國NBS方法和法國方法,1992年形成CCIR P.617-1建議,成功地應用於國內外的對流層散射電路的評估之中,效果良好,為我國贏得了聲譽,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隨後於1995年又被編入ITU-R的地面電波傳播手冊。主持研究確定了一套適於中國及鄰近地區衛星通信系統規劃與設計的電波預測方法,在衛星移動通信方面提出的海面反射衰減預測方法,形成了ITU-R P.680-3建議取代了僅適於1-2GHz的日本方法;電離層閃爍長期統計預測方法形成了ITU-R P.531-5建議,這些理論成果為我國有關衛星和飛船的通信系統的論證和設計提供了電波傳播方面的科學依據,獲2001年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在地面無線電業務電波預測方法研究中,對Hata模式的改進使適用距離從20km擴展到100km,此成果已納入ITU-R P.529-2建議之中;有關大氣衰減的簡易預測改進方法被納入ITU-R P.676-3建議,取代了英國方法。先後七次獲國家級和部委級科技進步獎。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明高,2004年12月獲青島市科學技術功勳獎

1937年月出生於湖北京山,現為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研究領域

長期致力於地面和空間無線通信及頻譜管理等領域的電波預測技術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先後主持完成十幾項重大科研課題和國防重點工程,建立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和國際領先水平的電波預測方法,其中在對流層散射通信、陸地移動通信和衛星移動通信等方面的六套方法已分別替代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原有權威方法形成國際電信技術標準(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通信技術建議),廣泛應用於國內外。

曾先後榮獲國家級和部委級科技進步獎七項,獲光華科技獎[3]、青島市科技功勳獎和全國電子行業十大科技成果稱號[4]

2012年9月10日,全職加盟山東大學信息學院。

研究成果

近年來主持研製我國第一個面向各類電子系統的管理裝備。在國內外發表重要學術論文50餘篇,論著七篇。

視頻

我的家鄉在京山 - 張明高

參考來源

  1. 張明高院士山大談無線電波傳播研究進展 ,齊魯網, 2011-10-19
  2. 張明高 ,中國工程院
  3. 張明高 ,名人簡歷網
  4. 張明高 ,武漢大學, 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