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新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新權
張新權
出生 1962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畫家

張新權(1962-)1983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一直從事油畫等其它西洋繪畫的創作。代表作品:《串親》,《巷兮》,《憶沂蒙》。1988年赴浙江美術學院進修期間,曾被破例調入其油畫研究生班研修。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及省級美術作品展覽。主要作品有:《憶沂蒙》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帶鹹味的風》入選第二屆全國水彩、水粉畫展覽,《巷兮》入選「杭州'89中國水彩畫大展」,《串親》入選「杭州'90中國首屆水彩節大展」,部分作品被選 送到美國、日本、香港等地展出。其作品在《新美術》、《美術大觀》、《大眾美術報》等刊物發表。現為山東濱州畫院學術部主任、山東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畫師、山東青年美協理事、濱州地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濱州地區青年美協主席。[1]

藝術評價

從張新權走過的油畫發展之路來看,他迄今曾經歷過兩次重要的轉折,或者說經歷了兩次重大的飛躍。一次是本世紀初,他的畫風為之一變,一改之前學習蘇聯油畫體系時並沒有什麼獨特個性面貌的格局,而以堪稱精湛的油畫藝術的表現手法和個性色彩鮮明的面貌,開始在全國一些重要的美術作品展覽會上嶄露頭角,並獲得了重要的獎項。這一時期,他的作品開始顯露出油畫藝術特有的表現力和視覺衝擊力,以濃墨重彩的方式展示了他繪畫語言的特色。再一次是前些年,當他將繪畫題材由都市風景轉向船的系列和姑蘇園林之後,他以其與眾不同的藝術視角和藝術表現手段,更加大膽地對視覺圖像進行了有視覺張力的藝術重構,2008年創作的《巡邏艦》在中國油畫學會主辦的「拓展與融合」展覽上受到好評。2010年創作的《雪龍號》在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油畫)上榮獲金獎,同時期的一批以姑蘇園林為題材的風景畫也引起人們的關注,獲得好評。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藝術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意義。張新權油畫藝術的兩次重要的轉變,切合繪畫藝術的發展規律。兩次轉變,均凸顯出他對油畫藝術的思考和對繪畫語言的探索,並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徵,頗具「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的風采,可以說,張新權對油畫藝術重要因素的理解和把握,應當是他的成功帶給我們的有益啟示。

主要作品

《信號台》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銅獎、 中國美術館2004

《碼頭》入選「精神與品格—中國當代寫實油畫研究展」 中國美術館2006

《海灘》參加「文化江南油畫邀請展」 中國美術館2007

《甬江碼頭》參加「中韓油畫邀請展」 寧波美術館2007

《十里洋場》入選「第三屆中國油畫展精選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2003

《風雲十六鋪》入選「中國百家金陵油畫展」2006

《十字街頭》等作品參加「三種記憶——三人油畫展」 上海聖凌畫廊2006

《有軌電車》等作品參加六人油畫聯展 蘇州2005.

《世紀的回眸》獲首屆中國粉畫展銀獎, 蘇州2003

《陽光水鄉》獲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獎, 中國美術館1999

《憶沂蒙》《臘月的晴日》分別入選第七、第八屆全國美展。 1989.1994

《船系列》等參加「走向本體」江蘇當代油畫16人作品巡展 上海、南京2007

《蘇州河》等作品參加「意象-西花—油畫作品展」 蘇州2008

《陸巷碼頭》入選「中國寫生油畫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2008

《巡邏艇》入選「拓展與融合---中國現代油畫研究展」 中國美術館2008

《海魂系列》等參加「互設與邊界---南京、蘇州油畫邀請展」 南京2009

《致遠艦》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獲獎提名 中國美術館 2009

《喘息》 參加「研究與超越—第二屆中國小幅油畫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 2010

《致遠艦》參加「生存、和諧、美好---上海世博會中國美術作品展」上海 2010

多件作品和論文發表於《美術》《美術觀察》《中國油畫》《新美術》《藝術界》等刊物,出版有《素描技法》《裝飾色彩》《設計素描》《三種記憶》等書籍。[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