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文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文奇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張文奇(1915.7.10—1990.5.24),男,漢族,冶金學家、教育家[1]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鐵道部鐵道科學研究院、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的創始人之一[2]。我國腐蝕與防護科學技術領域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之一。創建了我國腐蝕與防護專業,組建了世界三大腐蝕中心之一的北京科技大學腐蝕與防護中心,組建了第一個該專業的教學與研究中心。為中國的冶金教育和腐蝕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北京鋼鐵學院原院長[3]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河南省南陽縣

出生日期----1915年7月10日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逝世日期----1990年5月24日

畢業院校----帝國理工學院

代表作品----腐蝕與防護

人物簡介

1915年7月10日生於河南省南陽縣。

1931-1935年 在焦作工學院礦業工程系學習。

1935-1937年 在北洋大學工學院,學習礦業工程。

1937-1940年 在江西鎢礦工程處工作。

1940-1945年 任雲南大學礦冶系副教授,兼任昆明煉銅廠工程師。

1945-1948年 在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皇家礦冶學院進行科研工作,獲得帝國理工學院博士學位。

1948-1952年 先後任北洋大學教授、唐山工程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冶金系主任。

1950-1954年 作為人民代表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任唐山市副市長。

1952年 全國院系調整:北洋大學礦冶系併入中國礦業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唐山工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冶金系成為新 建立的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基礎力量,張文奇教授也奉調到北京鋼鐵學院,任北京鋼鐵學院教 授、院長,兼中國礦業大學教授。

1952-1990年 歷任北京鋼鐵學院教授、副院長、院長、顧問。

1990年5月24日在北京逝世。

生平經歷

張文奇,1915年7月10日出生於河南省南陽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在當小學教員的父親的教誨和影響下,他從小熱愛讀書,刻苦勤奮學習並成績優異。1931年初中畢業,考取焦作工學院預科班,他邊工作邊學習,由於成績優秀獲得了獎學金學生的資格,被破格錄取為焦作工學院礦業工程系的本科生。

1935年轉考到北洋大學工學院,學習礦業工程。不久,爆發"一二·九"學生運動,他和同學們一道走上街頭反對南京國民政府賣國行徑和日本侵略軍對中國的侵略。他深感到國家貧弱的原因在於實業落後,科學落後,於是立志教育救國。

1937年6月,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大學學業,來江西鎢礦工程處工作。為了支援抗戰,他拖着身患瘧疾的身驅,走遍了江西各礦區,發表了《江西鎢礦概況》一文。同時,在工程處提倡和推廣新法開採,使鎢礦產量大幅度提高。

1940年2月,張文奇輾轉來到昆明,應聘雲南大學礦冶系副教授,開始了他長達50年的教育生涯。1943年8月,昆明煉銅廠聘請他兼任該廠工程師,負責主持利用中國鋁礦石進行煉鋁的試驗研究工作。兩年後,他完成了全部的實驗研究工作,制訂出一整套利用中國鋁礦煉鋁的工藝流程和技術措施,這在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創舉。

1945年張文奇赴英國留學,在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和皇家礦冶學院進行高強度鋁合金的強化理論和應力腐蝕機理的研究。他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出色地完成了研究工作,獲得了帝國理工學院冶金學博士學位。

1948年8月,他回到了祖國,應聘於北洋大學,任冶金系教授。同年12月任國立唐山工程學院冶金系主任、教授,兼任唐山鐵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1949年7月,任唐山工程學院新校務委員會委員,在全體委員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阻止了反動勢力策劃將學校南遷蔣管區的企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張文奇被選為建國後第一任唐山市副市長,主管文教衛生工作,籌組鐵道部鐵道科學研究所(現鐵道科學院),同時堅持唐山工程學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1953年1月7日,他成為建國以來唐山市第一批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高級知識分子。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張文奇被任命為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副院長,1979年任院長。他從事冶金高等教育五十年間,治學嚴謹,言傳身教,教書育人,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1956年被選為中共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1964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80年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自1956年起,他先後擔任國家科委冶金學科組組長、腐蝕學科組常務副組長。曾組織領導我國冶金科學和腐蝕科學發展規劃的制訂和執行。當選為中國金屬學會副事長(1955)、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副理事長(1979年)和理事長(1983)、國務院冶金、金屬材料及熱加工學科評議組成員,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1980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冶金卷》副主編,《金屬腐蝕手冊》和《金屬防腐蝕手冊》主編等職。

個人成就

發展冶金教育,培養冶金工業科技人才

從1940年應聘擔任雲南大學礦冶系副教授開始,他先後任北洋大學教授,國立唐山工程學院教授、冶金系主任,北京鋼鐵學院教授、副院長、院長,從事冶金教育長達50年。在半個世紀的歲月中,他共講授了15門課程,為國家培養大批優秀的冶金科技人才,培養博士8人,碩士20多人,其中獲得國家突出貢獻的博士稱號2人,他的學生遍布全國和世界各地的冶金領域。

20世紀50年代初,張文奇擔任唐山市副市長,工作非常繁忙,他仍然堅持唐山工程學院冶金系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他回學校後,總是先處理一些系裡的事情,然後回家備課,一直到深夜。當時他承擔着"有色金屬冶金學"及"選非學"兩門課。雖然這兩門課他已教了多年。但是他每堂課都要重寫教案與講稿,他講課內容豐富生動,邏輯性強,課堂教學效果很好,非常受學生們的歡迎。在此期間,他編寫出版了《非鐵冶金學》一書,結合中國礦產資源和冶金工業狀況,闡述了現代冶金技術,是一本密切結合中國國情的教科書。他在假期里總要親自帶學生到工廠實習。每次外出實習,總可以看到他穿着一身鐵道員工的藍制服,肩挎背包,手提行李,和學生一起走向唐山火車站,從車站步行到工廠。在他的言傳身教的作風帶動下,唐山工程學院冶金系的教師對教學工作都非常認真負責,受到學生們的歡迎,使系裡師生間的感情非常融洽。

從1952年起,張文奇陸續擔任北京鋼鐵學院副院長、院長,在領導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嚴格按教育規律辦事,努力培養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和建設者。他強調學生要學好基礎理論、學會理論聯繫實際,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領,使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及發展潛力。他在主持制訂學校發展規劃,專業教學計劃,組織管理教學工作和科研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傾注了畢生心血,為中國冶金教育的發展和北京鋼鐵學院這個中國的"鋼鐵搖籃"的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張文奇深入教育實踐,認真總結教育經驗,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努力探索高等教育尤其是冶金高等教育工作的特點,從教育管理的角度,從認識規律的角度去研究如何培養冶金領域的高級人才。他指出:"教育規律" 總的講和認識規律是一致的,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但教育又有它的特殊性。要讓學生在前人的基礎上接受新的知識,必須處理好直接和間接認識、理論和實踐的關係。在教學中即要重視實驗、學習、設計等實踐性環節,又需強調理論教學的重要性。學校教育的特點,是要在短時間內讓學生集中接受大量的知識,因此不可能全部重複所有的實踐環節。"他還認為:"沒有理論知識,學生將來到了工作中往往沒有後勁,要做到事半功倍。"

張文奇非常強調大學裡的基礎教育,認為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才能枝榮。在他的主持下,北京鋼鐵學院在60年代初,就建立了基礎課教學委員會,把有關專業的教授和基礎課教師組織起來,加強基礎課的教學和研究。"文化大革命"後,他首先恢復了原來的基礎部,增加學時,並注意抓教學質量的檢查。

在撥亂反正中,他堅決執行中央關於保證教師六分之五時間用於本職工作的精神,為北京鋼院教師業務水平的儘快恢復和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支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建立德育教研室,開設德育課,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張文奇還非常重視對冶金企業領導幹部的教育工作。1955年作為北京鋼鐵學院的副院長,他親自擔任由冶金企業領導組成的幹部班的班長,給他們講授"金相學"。在1956年中國共產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與蔣南翔聯名向大會提交了對冶金企業廠礦長和經理們進行科學化武裝的報告,這一報告刊登在當時的《人民日報》上。這對當時中國冶金工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也為其後的經常性的冶金領導幹部的繼續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開拓與發展中國腐蝕與防護科學技術領域

張文奇是我國腐蝕與防護科學技術領域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之一,他畢生的精力都在開拓與發展中國的腐蝕與防護科學技術事業。1945年張文奇赴英國深造,在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皇家礦冶學院進行科研工作。他主要研究高強度鋁合金的強化理論和鋁合金的應力腐蝕機理,是中國第一位系統從事材料腐蝕研究並獲得博士學位的科學家。在二次大戰中,航空工業得到訊速發展,作為飛機主要結構材料的鋁合金的強度和抗應力腐蝕是一個涉及飛機壽命與安全的關鍵問題。張文奇在高強度鋁合金的強化理論和鋁合金的應力腐蝕機理的研究獲得重要的突破,研究成果為英國北方鋁業公司所採用。他的研究成果--專著《強力鋁合金及其抗蝕性能研究》分別在倫敦和國內出版。

在英國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後,他就投身於我國腐蝕與防護科學技術事業。

他在北京鋼鐵學院組建腐蝕與防護專業,從事腐蝕與防護科學技術的教育與科研工作,積極地培養腐蝕與防護科學技術領域的研究生。他在這一領域共培養了30多名研究生,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個研究材料腐蝕的博士,就是出在他的名下。在他的指導下,關於金屬再鈍化的研究,合金在混合氣氛中高溫腐蝕的研究,新型保護技術的研究,以及電化學腐蝕測試技術,特別是微區電化學測試技術等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先後在國內外有關學術刊物上發表了《不鏽鋼在熱氯化物溶液中的鈍化過程及動力學規律》、《交流阻抗的快速測量》等學術論文幾十篇,獲得數項發明專利。

為了發展我國腐蝕科技事業,他向國家科委和冶金工業部等有關領導建議在中國成立腐蝕與防護中心。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爭取到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中國政府的聯合資助,在北京科技大學成立了"北京腐蝕與防護科技培訓與諮詢中心"。該中心獲得聯合國近百萬美元的資助,國家科委投資了近百萬元人民幣,原冶金工業部投資在北京科技大學建設了腐蝕與防護中心樓。現在,腐蝕與防護已經發展成為北京科技大學的優勢學科領域,北京科技大學腐蝕與防護中心已經成為中國腐蝕與防護領域培養科技人才,從事科學研究的核心單位之一,也是國際上知名的腐蝕與防護中心之一。

他參與制訂國家腐蝕科學的十二年發展規劃。在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他參與了國家科委腐蝕科學學科組的領導工作。"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他擔任了國家科委腐蝕科學學科組常務副組長職務,領導與參加了"1978-1985十年腐蝕學科發展規劃"的制訂工作。

在他和許多專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於1979年在杭州成立,他被選為第一屆理事會的副理事長,之後,他又連續地被選為第二屆、第三屆理事長。在他的主持下,腐蝕與防護學會的工作蒸蒸日上,成為國內學術團體中比較活躍和辦得比較好的學會之一,在國際腐蝕科技界享有很好的聲譽。他非常重視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他多次出訪蘇聯、民主德國,捷克,波蘭等東歐國家。"文化大革命"後,他先後率中國腐蝕學會代表團訪問美國、日本、英國、聯邦德國等國家,與美國腐蝕工程師協會(NACE)、日本防蝕學會等團體建立了聯繫,為我國腐蝕與防護科技界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奠定了基礎。

學術兼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第二屆理事長。

中國金屬學會第一至三屆副理事長。

《中國大百科全書·冶金卷》副主編。

國務院冶金、金屬材料及熱加工學科評議組成員。

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金屬腐蝕手冊》和《金屬防腐蝕手冊》主編等職。

主要論著

1.張文奇,等.非鐵冶金學.上海:上海-龍門聯合書局.1951

2.張文奇,等.中國大百科全書冶金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

3.張文奇.金屬腐蝕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4.張文奇.金屬防腐蝕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

5.張文奇.腐蝕科學的回顧與展望.材料保護, 1980, (2):1.

6.張文奇,朱日彰,過家駒,等.18-8奧氏體不鏽鋼應力腐蝕破裂前端微區電化學行為的研究.材料保護,1982,(6):1.

7.張文奇,朱日彰,聶鎔,等.局部腐蝕微區電化學測試技術的研究--微區測試用鎢電極的研究.,北京科技大學學報,1982,(3):108.

8.朱應揚,於福洲,張文奇.後加載對1Cr20Mn13Nb不鏽鋼應力腐蝕試驗結果的影響及其機理的探討.材料保護,1984,(6):8.

9.朱應揚,王曠,朱日彰,張文奇.陽極極化狀態下鋁的瞬時阻抗.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1985,5(4):250.

10. 張文奇,於福洲,朱應揚.雙相不鏽鋼耐應力腐蝕破裂機理的電化學研究.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1985,5(1):18.

11. 童建築,朱日彰,張文奇.慢應變速率拉伸條件下氫滲透表觀擴散係數的測定.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1986,5(1):18.

12. 朱應揚,王曠,朱日彰,張文奇.不鏽鋼裸表面在氯化物溶液鈍化的動力學規律和機理研究.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1987,7(1):27.

13. 於朴,張文奇,王曠.應力腐蝕的電化學研究.北京鋼鐵學院學報(博士研究生論文專輯),1987,(S2):96.

14. 李長榮,張維敬,張文奇.奧氏體不鏽鋼敏化動力學過程模擬.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1989, 9(4):249.

15. 李德林,朱日彰,張文奇.321不鏽鋼單晶體在3.5% MgCl2水溶液中的再鈍化過程.中國科學.A輯,1989, (2):210.

16. 李德林,朱日彰、張文奇.應力應變對金屬裸體表面溶解電流的促進機理.中國科學A輯,1989,(4):429.

17. 方耀華,徐源,張文奇.超純奧氏體不鏽鋼00Cr25Ni22Mo2N非敏化態晶間腐蝕與磷(硅)的晶界偏聚.金屬學報,1989, 25(6): B375.

18. D.L.Li, R.Z.Zhu, W.Q.Zhang, Acceleration mechanism of stress on anodic dissolution of bare metal surface, Metallurgical Transactions A, 1990, 21A(12):3260.

19. Y.D.He, R.Z.Zhu, W.Q.Zhang,etal.Aluminized coating and Al-Y and Al-Ce codeposited coatings obtained by metalliding from molten salt films. Mater. Sci. Eng. A. 1990, 123A(1): 117.

20. C.R.Wang, W.Q.Zhang, R.Z.Zhu, High-Temperature Corrosion of Titanium-, Niobium-, and Manganese-RichFe-25Cr Alloys in H2-H2O-H2S Gas Mixtures, Oxidation of Metals. 1990, 33(1/2):55.

21. C.R.Wang, W.Q.Zhang, R.Z.Zhu, Simultaneous sulphidation and oxidation of Fe-25wt.%Cr and silicon-containing Fe-25wt.%Cr alloys in H2-H2O-H2S gas mixtures at high temperature. Mater. Sci. Eng. A.1990, 125A(2):223.

22. 於朴,王曠,張文奇.集束微電極(CME)的設計與製備.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1990, 12(2):171.

23. 鄭曉光,張文奇,郭曼玖.幾種鈷基合金在Na2SO4-K2SO4混合鹽中高溫腐蝕行為.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1990,12(2):119.

24. 孫冬柏,朱應揚,楊德鈞,張文奇.非晶態Ni-P合金在鹼性介質中的陽極行為.北京科技大學學報,1990,12(2):97.

25. 劉海平,徐源,張文奇.鋁在硫酸-草酸混合酸中的陽極氧化作用.北京科技大學學報,1990, 12(1) :68.

26. 張普強,吳繼勛,張文奇,等.用交流阻抗法研究鈍化304不鏽鋼在強酸性含Cl介質中的孔蝕.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 1991,11(4):393.

27. 陳紅雨,過家駒,張文奇.快速劃傷法研究裸露金屬的點蝕熱力學.北京科技大學學報,1991, 13(4):373.

28. P.Q.Zhang, J.X.Wu; W.Q.Zhang,etal.EIS Study of Pitting Process of AISI 304 Stainless Steel in Sulfuric Acid Media Containing Chloride,Mater. Sci. Forum. 1992, 111-112:389.

29. P.Q.Zhang, J.X.Wu; W.Q.Zhang,etal.A pitting mechanism for passive 304 stainless steel in sulphuric acid media containing chloride ions,Corrosion Science, 1993, 34(8):134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