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強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強鎮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張強鎮

所屬地區:遼寧省瀋陽市康平縣

張強鎮,隸屬於遼寧省瀋陽市康平縣,地處康平縣西部,東鄰二牛所口鎮,南靠東升滿族蒙古族鄉、柳樹屯蒙古族滿族鄉,西接沙金台蒙古族滿族鄉,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後旗接壤, 行政區域面積147.67平方千米。 清光緒六年(1880年),張強鎮境域屬康平縣;1984年,改張強鄉;同年,張強鄉改鎮。 截至2018年末,張強鎮戶籍人口有26514人。截至2020年6月,張強鎮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2011年,張強鎮財政總收入3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475萬元,比上年增長21%。 2018年,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9個。 [1]

位置境域

張強鎮地處康平縣西部,東鄰二牛所口鎮,南靠東升滿族蒙古族鄉柳樹屯蒙古族滿族鄉,西接沙金台蒙古族滿族鄉,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後旗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47.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張強鎮境內西南部為丘陵漫崗,多溝壑,中部為低丘平,東北部低洼易澇。

氣候

張強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6.6℃,1月平均氣溫-13.3℃,7月平均氣溫23.5℃,平均氣溫年較差36.8℃,年平均日照時數2867小時,無霜期年平均150天;生長期年平均158天;年平均降水量542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8月。

水文

張強鎮境內河道屬馬蓮河水系,馬蓮河自官寶村北注入境內,流經東一棵樹村、大莫力克村、小莫力克村、魏家窩堡流入西泡子水庫,境內河長23.6千米。

自然災害

張強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雹災、龍捲風、蟲災等。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2009年,春夏連續乾旱,人畜飲水困難,有2.3萬人受災,農田絕收面積達4.8萬畝,造成經濟損失達4344.8萬元。2011年洪澇災害,倒塌房屋294間,受災人口達4100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82萬元。

人口

2011年末,張強鎮總人口2690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94人,城鎮化率4.8%。另有流動人口383人。總人口中,男性14105人,占52.42%;女性12801人,占47.5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6794人,占99.58%;滿族112人,占0.42%。2011年,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1.6‰,人口自然增長率4.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70.3人。 2017年末,張強鎮常住人口為24264人。 截至2018年末,張強鎮戶籍人口有2651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張強鎮財政總收入3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475萬元,比上年增長2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342萬元,增值稅31萬元,企業所得稅6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296.3元,比上年增長20.7%。 2018年,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9個。

農業

2011年,張強鎮農業總產值4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53.3%。耕地面積8.3萬畝。 張強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萬頭,年末存欄0.53萬頭;家禽飼養量25萬羽。

工業

2011年,張強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6億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1%。2011年末,工業企業5家,職工292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張強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440人,專任教師11人;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小學在校生1300人,初中在校生650人,專任教師18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168.7萬元,比上年增長2.3%。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3.39%。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張強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4個,各類圖書室16個,藏書3萬多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80人。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6266戶,入戶率100%。 2011年末,張強鎮有學校體育場地1處。86.6%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1%。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張強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8個;病床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48張,固定資產總值76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03人,其中執業醫師16人,執業助理醫師35人,註冊護士8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張強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8戶,人數190人,支出415296元,比上年增長33%,月人均182元;城市醫療救助14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84戶,人數1156人,支出95.55萬元,比上年增長30%,月人均68.9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2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12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19人。社區服務設施18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5個。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萬人,參保率79.4%。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