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延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延昀
圖片來自張雄藝術網

張延昀(天白),中國畫家,中國書法家,院士,教授。中國易經山水畫創始人,中國易經山水畫文化研究院院長。

基本信息

中文名:張延昀

別 名:天白

國 籍:中國

職 業:畫家、書法家

主要成就:中國易經山水畫創始人

出生地:聖都

代表作品:《與老子同行》

性 別:男

人物簡介

《與老子同行》大型文獻電視劇籌委會老子書畫創作室副主任。

藝術簡介

張延昀,字天白,號子乙齋,聖都人,拜佛門泰斗本煥長老門下,賜法號常明。筆墨凝重渾厚,瀟灑神逸,華韻而清新,開創了「張氏潑寫法」。現為中國易經山水畫創始人,中國易經山水畫文化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書畫研究院院士,孔府楹聯歷史文化研究會主席。

曾被國家授予「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建國六十周年書畫藝術突出貢獻獎」,「中國藝術年度人物」,「最具學術價值和最具收藏價值的書畫家」,「中國書畫家100強」,「中國當代傑出藝術家」等。

央視《時代先鋒》和央視書畫頻道《品說》欄目均為專題報道。

部分作品被珍藏於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炎黃藝術館、徐悲鴻藝術館等。

出版有《張延昀書畫集》《天白畫集》、《天白書畫精品集》、《孔府楹聯大觀》等。

張延昀的書畫藝術理念

張延昀先生的書法兼融碑帖,功力深厚。作品自然高妙,奇逸灑脫,筆力矯健,氣魄豪邁。他運筆豁達豐潤,精妙而富於變化;起筆含毫,承筆呼應,顧盼有神;回藏提按,收縱有度;筆墨剛勁,如鐵畫銀鈎,遒潤而峻強;間或參以章草筆法,更增其古厚之韻致。其體勢開張放達,有鷹鶻飛躍之神采;墨法靈韻,枯潤虛實相生;布局參差錯落一任自然,大小倚正疏密相間。時疾如風雨,矯若游龍;磊落如墜石,纏繞如古藤;跌宕中有收留,縱橫馳騁中又沉着凝重;氣韻貫通,骨力洞達;真氣舒勃,意韻不盡。通觀磅礴大氣,風神撼人。

張延昀先生的國畫渾厚華滋,意境深邃。多年研究和創作的積累使其思想和藝術漸入逸趣天和之境。他以書入畫,重「勢」重「質」。筆墨酣暢淋漓,華滋豐潤;構圖大氣恢宏,境界高邁;運色明而不滯,畫面層次分明,氣韻雄渾,濃郁淳厚,使自然景物和藝術境界達到高度的和諧統一。其水墨清真雅正可比白陽,筆縱秀髮,墨韻濃郁,才思俊逸,氣韻清絕。傳統文人書畫的精髓和西方點線面結合的寫景法的融合,使其畫面更為豐富深入,於筆墨豪放峻逸之中足見意象之精微。其氣象之大觀,奪造化而移精神,予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和美的享受。

筆墨氣韻的自然境界───解讀張延昀(天白)以自然為宗的藝術精神

「筆法自然,渾然天成」是說書畫家的技藝已到了習學純熟,超脫化境的境界;哪怕是信手拈來,行為的流露仍是道法自然的渾跡。這是書畫家創作心境的表白。習學純熟,遊戲三昧,筆墨之法,妙逸神往之宗也。以「禪」之念,悟心淨氣;以「道」之意,除塵滌俗求新創異於靜遠處以升華,於澹泊中得至味,以中庸之質中權變來主導意境,方能妙逸橫生,千古依然。

與天白相識數年,知其書畫創作,無論真草隸篆,無論山水花鳥,無論巨細工意,興至揮毫,筆墨淋漓;意至筆隨,逐入化境。他精書,用筆法平、圓、留、重、變,重古而不泥古,集前人諸家之長,推陳出新,風格卓雅,瀟灑逸然。「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閒雅」,用此形容他的書法不為過矣。至其國畫,亦達有我無我之境。山水作品富境界之奇,花鳥作品蘊生命情趣。他非常注重筆墨韻致和詩意心境的表白,以高山流水,閒庭孤舟,林泉高士,表達儒雅追求。崇山峻岭之磅礴大氣,寫意小景之靈秀清新,繼承傳統又銳意求新,風格靈動灑脫,可與觀者相晤對。其古典詩意作品,含蓄蘊藉,雖筆致簡約,而無不營造出古詩詞那濃郁的氣韻和高妙的意境。他集詩、書、畫、印於一體,書畫合璧,淳厚璀璨,構築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天地。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國畫的美自然而朴華,在創作期間需要打開自己心靈的那扇窗,讓自然之法滲透於書畫,做到人與自然的「融通」,造化與心靈的結合。天白的山水作品多以泰山為題材。生活中他「拜」泰山為師,苦心求索,精深悟化,中得山川之奧秘,創造出華韻清新的藝術語言和鮮明的個性美。觀其作品可謂「胸中有丘壑,落筆起雲煙」。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精神和思想的升華。天白早年皈依佛竟,本煥長老為授皈傳戒本師,並賜法號常明。多年來深得佛門炙言親慧,「以身是佛,心胸豁朗」。他努力尋找着禪理與書畫的契合,「書畫中要有筆有墨,濃淡乾濕,輕重緩急運用到位,構圖布白經營得當;正如佛心廣大,逐見天廣地闊;佛心恆和慈善,逐見穩健醇化而自然」;他以「法自然」的精神去審視和體悟中國傳統書畫的哲學魅力;他破譯南北歷代書畫巨擘筆墨的奧妙,俱臻絕倫,獨開門戶,以極鮮明的筆墨意寫,肆意傾灑,寄託于丹青中的山川意境,至乎「天人合一」。

天白先生一身傳統修為筆墨功夫,來之不易。在長期體「道」合「禪」中,參悟「順其自然」,「自然而然」,「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並將此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以筆墨旦月書畫,涵泳遊藝,談言微中,以逸作正。而今先生已屆耳順之年,正逸品迭出之時,讀者當引領以待。[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