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寶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寶相
  張寶相墓誌
出生  
國籍 中國隋唐時期
職業 大同道行軍副總管

張寶相 ,貞觀四年春正月乙亥,定襄道行軍總管李靖大破突厥,獲隋皇后蕭氏及煬帝之孫正道,送至京師。甲辰,李靖又破突厥於陰山,頡利可汗輕騎遠遁。三月庚辰,大同道行軍副總管張寶相生擒頡利可汗,獻於京師。 [1]

簡介

其時北突厥大兵壓境,氣勢洶洶,企圖一舉消滅唐朝。當他們行至長安城外時,唐太宗親自出城迎敵。他一面斥責突厥人,一面向他們展示唐朝軍隊的陣容。[2]

頡利可汗見唐軍旗幟鮮明,不免心生怯意,於是馬上派人講和,唐太宗當即應允。次日,太宗到城西,按突厥習俗殺白馬一匹,和頡利在渭水橋上發誓結盟,然後突厥兵退。[3]

事跡

太宗英雄孤膽,不戰而屈人之兵,臣屬不解,太宗便解釋說:"我剛即位,國家還不安定,老百姓還不富裕,需要社會穩定以利生產發展。

一旦和突厥開戰,損失必然很大,突厥雖敗而未必滅亡,若其汲取教訓而發憤圖強,再來報仇,我們就不一定能取勝。今天我們同意休戰,送其金銀,他們得其所好;自然就會退兵。

這樣下去,突厥必然驕傲自滿,不再防備;而我們卻可以養精蓄銳,將來找到機會,徹底消滅它。驕傲是敗亡的開始,所以古人說,'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就是這個道理了。"

唐太宗能屈能伸,到公元629年,他終於感到時機成熟,下決心對北突厥用兵。是年隆冬,唐太宗命令唐朝10萬大軍在兵部尚書李靖統率下分6道出擊,消滅盤踞在北方草原的北突厥汗國。

新年將至,前方捷報頻傳,突厥酋長紛紛繳械投降,唐太宗激動地對大臣們說: "我大唐王朝剛建立時,突厥強盛,先父為了讓人民休養生息,忍辱負重,向突厥稱臣納貢。我經常為此難過,總想有一天能洗刷這一奇恥大辱。今天,各路出兵所向克捷,我的願望要實現了。"

隨後不久,東北的小國也振遣使者入朝進貢,唐太宗說:"西域小國遠道而來,這是由於突厥被平定的緣故。前人說處理周邊部族問題沒有好辦法,我現在使中原得到治理,實現安定,周邊各族就前來歸順,這不是好辦法嗎?"

公元630年正月,李靖率精銳騎兵3000趕到亞陽嶺(今內蒙古和林格爾附近),夜襲定襄,攻破大利城,頡利可汗想不到李靖來得這麼快,他以為,唐朝若不是傾全國兵力來進攻,李靖絕不敢孤軍深入。

他的部眾被嚇得人人如驚弓之鳥,連忙將王帳北遷。李靖又派間諜到頡利的心腹中間施行反間計,結果頡利親信的胡商首領康蘇密帶着隋煬帝的蕭皇后以及煬帝的孫子楊政道前往李靖處投降。

同時,另一支唐朝軍隊在通漠道行軍總管李世績的率領下從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出擊,與突厥大戰於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大敗突厥。最後唐朝行軍副總管張寶相活捉頡利可汗。

頡利被捕以後,北突厥汗國滅亡了,大漠以南全部成了唐朝疆域。西域伊吾(今哈密)、一直臣服於北突厥,北突厥一滅,伊吾城主就把全境共7座城鎮轉而奉獻給唐朝,唐朝馬上就在這一地區設立了西伊州(後改稱伊州)。

其他

唐朝消滅北突厥的戰爭在周邊地區引起極大反響和震動。公 元630年3月,周邊各國各部國王酋長雲集長安,尊唐太宗為"天可汗",即周邊各部共同的盟主。

唐太宗矜持地說:"我是大唐天子,又降尊再做可汗!"意思是接受了大家的請求,唐朝大臣和周邊來客們高興得喊"萬歲"。從此以後,唐朝皇帝在賜給西邊、北邊的詔書中就都稱己為"天可汗"。


參考來源

  1. [html 羅續 ],搜狐, 2014-06-27
  2. [html 羅續 ],搜狐, 2014-06-27
  3. [html 羅續 ],搜狐, 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