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國燾和蔣介石都關押過他,但又不敢傷他分毫,晚年任副國級幹部

廖承志

來自網絡的圖片

張國燾和蔣介石都關押過他,但又不敢傷他分毫,晚年任副國級幹部張國燾是個很專斷的人,紅軍時期錯殺過不少將領;蔣介石更是氣量狹窄心狠手辣,被他關押的人很難逃生。[1]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他們關押過同一個人,卻始終沒有敢殺他,這個人就是廖承志

廖承志到底有什麼背景,讓張國燾和蔣介石如此忌憚?

這一切,還要從他的父親廖仲愷說起。

1925年8月20日,廣州國民黨黨部門口,突然響起一陣密集又刺耳的槍聲,多個殺手同時向一個年近五十歲的男子瘋狂射擊。儘管該男子有衛士保護,還是因為寡不敵眾中槍。

槍聲響過之後,男子倒在門口第三級台階上,頓時血流滿地,4發大口徑手槍子彈打中了他。

此人名叫廖仲愷,1877年4月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出生,父親是個旅美華工。

刺客跟廖仲愷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將他置於死地?

廖仲愷在1903年去日本留學,在那裡認識了孫中山,兩人痛恨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都立志救國,所以一見如故。從此廖仲愷開始追隨孫中山,開啟革命生涯。

從那之後,廖仲愷和何香凝夫婦的家,就成為孫中山開展革命活動的聯絡點和落腳地。

1911年,爆發了辛亥革命,清政府被推翻,作為孫中山得力助手的廖仲愷被委以重任,擔任了總統府財政部部長兼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此後一直到1925年,廖仲愷一直在中山先生手下掌管財務大權。

1925年初,孫中山先生逝世,就在這一年的8月,針對廖仲愷的暗殺事件發生了。

是誰想將他置於死地?

雖然殺手們四散奔逃,有不少被抓捕,他們供認是奉了陳順的命令行刺,然而陳順當時已被廖仲愷的衛士打死。

兇手是誰,就像宋教仁遇刺案一樣,幾乎成為懸案。

對廖仲愷的遇刺,坊間做出種種猜測。

有人說,是謝持、林森、鄒魯等人為首的「西山會議派」;有人說,是孫科、胡漢民、吳鐵城等國民黨要人。

這些人為何要仇視廖仲愷,因為他「親共」。作為孫中山的助手,廖仲愷一直支持「聯俄聯共」的政策,並且堅決貫徹落實,因此跟國民黨右派結怨。

被懷疑是暗殺案主謀的林直勉,在1924年就上書孫中山,堅決反對國共合作。

暗殺事件發生前,林直勉曾經大放厥詞:「廖仲愷叫農民組織農會,還支持那些臭工人罷工,簡直是犯上作亂;我看,廖仲愷是讓共產黨牽鼻子走!」

胡漢民的堂弟、暗殺主謀嫌疑人胡毅生說得更直接:「廖仲愷哪裡是被牽着鼻子,簡直就是共產黨!」

正因如此,廖仲愷才成為國民黨右派的眼中釘,慘遭暗殺。

廖仲愷是國民黨中的進步人士,也一直是共產黨人的摯友。他的妻子何香凝,同屬國民黨中的左派,也擁護國共合作。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作為國民黨婦女部長的何香凝隨即辭去國民黨政府的一切職務,進行反蔣鬥爭。

廖仲愷先生的思想,不可能不影響到下一代。先生遇刺身亡的時候,廖承志已經是17歲的少年。面對父親冰冷的屍體,廖承志緊握雙拳,怒目圓睜。

父親身亡時,廖承志本已經加入國民黨,然而父親的死讓他猛醒,讓他認清了反動派的本來面目,宣稱要跟國民黨右派勢不兩立。

不過廖承志當時對蔣介石還心存幻想,因為當時國共合作還沒有破裂,而蔣介石又把自己偽裝成「左派」。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對共產黨人和工人揮起屠刀,史稱「四一二政變」。

消息傳來,正在日本留學的廖承志怒火滿腔,拿出國民黨黨證將它付之一炬,跟蔣介石徹底決裂。

1928年初,廖承志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到了11月,廖承志又轉入德國共產黨(回國後再轉到中國共產黨),這是因為當時他在組織的安排下,到德國學習。

廖承志什麼時候跟張國燾產生交集,為什麼被關押?

廖承志在德國從事革命活動,被當局驅逐出境,在1932年回國。回國後,廖承志在上海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部長,在周恩來的領導下開展革命工作。

周總理跟廖家交情很深,當年廖仲愷先生在世的時候就開始了。早在創建黃埔軍校的時候,二人就開始合作。廖仲愷雖然比周恩來大了30歲左右,但是二人合作默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鄧穎超是在1904年2月4日出生的,跟何香凝與廖仲愷的千金廖夢醒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人。因此,何香凝對鄧穎超非特別親近,當親女兒看待。而鄧穎超每次見到何香凝,都是很自然很親熱地稱「媽媽」。

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廖承志工作很努力。到了1933年,我黨出了叛徒,導致廖承志在上海被捕。後來經過營救,廖承志出獄了,但是身份也已經暴露,不適合在白區繼續工作。

1933年8月,在組織安排下,廖承志離開上海,帶着中共中央給紅四方面軍的指示和敵軍密碼的破譯法手冊,化裝成一個碼頭工人,風餐露宿,歷盡艱辛,輾轉來到了成都。

他和四川省委常委羅世文一起,在交通員的護送下,又經過了一番周折。在三周之後,廖承志來到川陝革命根據地,以「何柳華」的名字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最初,廖承志擔任的是川陝蘇區省委常委、工會宣傳部部長。1934年初,廖承志調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的秘書長。

那時的廖承志,才26歲,堪稱少年得志。可是不久後,廖承志的人生跌入低谷,遭遇了一場生死劫。

原來,紅四方面軍的主要負責人張國燾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他積極推行「左」傾路線,他以「肅反」為藉口,採取刑訊逼供的殘酷手段,對軍政幹部進行迫害,造成很大損失,引起四方面軍部分將士的強烈不滿。

廖承志堅持真理,勇敢地站出來,對張國燾提出批評。

張國燾最忌諱的是,別人挑戰自己的權威。

1934年9月,四川巴中縣川陝省委駐地,一伙人突然出現,將正在辦公的廖承志逮捕。

廖承志被押到附近的娘娘廟,那裡光線黑暗,只有一盞煤油燈,燈下的八仙桌後面端坐着一個人。他不是別人,正是第四方面軍的領導人張國燾。

「我到底犯了什麼錯?」廖承志不解地問。

「明知故問,你有兩項罪名,第一是反黨;第二是奉國民黨之命打入我黨、我軍內部!」張國燾怒氣沖沖地說。

「你們這樣說不負責任,請拿出證據來,我對革命無限忠誠,問心無愧!」廖承志大聲辯解說。

然而張國燾置之不理,還是宣布開除廖承志黨籍,並下令將其戴上手銬,囚禁起來。從這之後,廖承志便失去了自由。

在鄂豫皖蘇區的「肅反」中,被抓的幹部很難倖免,大多都被殺害了。因此看押廖承志的小戰士認為他凶多吉少,悄悄對他說,快寫遺書吧,不然怕來不及。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張國燾最後並沒有殺他。

廖承志為何能夠倖免於難?

首先是廖承志的父親廖仲愷是國民黨元老,還是我黨的好友。她的母親何香凝,聲望也很高,是民主人士,跟我黨關係密切。

張國燾想要處理廖承志,不能不有所顧忌。

其次,廖承志曾經是共產國際中國代表,還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他的共產國際和蘇聯背景,也讓張國燾不能不慎重從事。

事實上,得知廖承志被關押的消息,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林育英在以共產國際代表團的名義,給張國燾發電報,要他善待廖承志,這給了張國燾很大壓力。

還有,廖承志的書法不錯,雕刻、繪畫也很內行。

廖承志會刻蠟版,還會畫畫,紅四方面軍要印刷和發行鈔票,不能沒有廖承志幫忙。

不過,在行軍的時候,廖承志要被戴上手銬,以防他逃跑。只有工作的時候才取下,旁邊有人看着。

可以說,廖承志是作為「犯人」完成了長征,又有人說他是「戴枷」長征。

在此期間,周恩來一直關注着廖承志的安危,多方打聽他的消息但無果。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周恩來,在去寧夏同心縣預旺鎮的路上,突然遇到一個被保衛部門看押着,隨隊行軍的「犯人」。

周恩來看着面熟,一時又想不起來,仔細辨認之後,他發現這個「犯人」竟然是廖承志。他已經瘦骨嶙峋,面目全非,差點認不出來。

看到周恩來,廖承志萬分激動。

周恩來是1924年認識廖承志的,周恩來在上海時身穿西裝,英俊灑脫,在長征路上,周恩來不修邊幅,鬍子拉碴。廖承志也是看了好大一會,才認了出來。

分別幾年,分外思念,卻沒想到是以這種方式會面,周恩來發怒了,隨即就找到張國燾,質問他為何關押廖承志。

張國燾吞吞吐吐,無話可說。經周恩來的解救,廖承志終於重獲自由,於1936年12月抵達陝北保安。

那麼,廖承志是什麼情況下又被蔣介石關押的?

到了陝北後,廖承志不但恢復自由,還恢復了黨籍,他躊躇滿志要為黨工作。

廖承志精通日語、德語、俄語、英語等國語言,像他這樣的人才非常難得。在延安期間,廖承志負責延安中華通訊社的外電翻譯工作。

抗戰爆發後,廖承志被派到香港任八路軍駐港辦事處主任,不久後香港淪陷,廖承志只好回到內地,在廣東從事抗日工作。

1942年5月30日,中共南方工委幹部部長郭潛被捕,他經不起考驗,出賣了時任中共南方工委領導人的廖承志。

郭潛為了給國民黨交投名狀,寫了一張紙條,讓中統特務在廣東樂昌縣將廖承志騙走,秘密囚禁在馬家洲「青年留訓所」,這一關就是4年。

1946年國共兩黨在重慶舉行談判,我黨要求國民黨釋放在押政治犯,廖承志才恢復自由。

眾所周知,蔣介石心狠手辣,對關押的共產黨人從來不手下留情,方志敏、吉鴻昌都是被國民黨殺害的。即使是愛國將軍楊虎城,最後也慘死在特務的槍口下。

那為何蔣介石獨對廖承志「網開一面」?

首先,蔣介石是懾於廖仲愷的巨大影響力,其次,何香凝和宋慶齡之間的關係非常。

廖仲愷是國民黨元老,當時蔣介石的反動面目還沒有暴露,兩人關係緊密。黃埔軍校成立的初衷,就是蔣介石為了培植個人勢力,派廖仲愷去,足見二人關係非同尋常。

當時蔣介石資歷尚淺,廖仲愷更有威望,因此在建校初期,蔣介石雖然是校長,但主要是靠擔任國民黨黨代表的廖仲愷來打開局面。

得知廖仲愷遇刺的消息,蔣介石當時痛哭失聲。為了紀念他,蔣介石還在黃埔軍校設立了「仲愷公園」。

儘管蔣介石心狠手辣,對於有恩於自己的人還是要收斂一點的,唯恐落下「忘恩負義」的罵名,傷了手下的心。比如對於曾經救過自己一命的陳賡,蔣介石就手下留情,沒有開殺戒。

對於幫助過自己的廖仲愷後人、共產黨員廖承志,蔣介石一方面對他恨之入骨,一方面又無可奈何,不想痛下殺手。

除此之外,何香凝和宋慶齡關係密切,宋慶齡是孫中山的夫人,蔣介石不能說無所顧忌。

結果,蔣介石不但沒有殺他,起初的時候廖承志在監獄的待遇還很好。被關押在馬家洲的時候,廖承志只是接受詢問,沒有被刑訊。而且廖承志還可以在監獄裡閱覽書刊,寫字畫畫,這是別的政治犯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不過蔣介石對廖承志參加共產黨跟自己作對,內心是非常不滿的,他搞不懂好友的兒子為何要跟自己作對。

在釋放廖承志之前,蔣介石曾經「語重心長」地勸說,希望侄子輩的廖承志能「幡然悔悟」。

他拿出一副長輩的樣子勸說廖承志:「你父親是我黨元老,為了『三民主義』鞠躬盡瘁,你卻參加共產黨反對政府,你愧對父親啊!」

廖承志說:「我父親擁護共產黨,支持國共合作,我這樣做,恰恰是繼承了他的遺志。」

蔣介石聽了氣得直跺腳,悻悻而去。

他也許永遠都不會明白,共產黨人之所以威武不屈,是出於心中的堅定信念。也正因如此,廖承志才百折不撓,毫不動搖。

建國後,廖承志先後擔任中蘇、中日友好協會會長,以及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副國級幹部)[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