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嘉謀 | |
---|---|
張嘉謀(1874~1941年),民國教育家、藏書家。字中孚,晚年自號梅溪釣徒。祖籍濮陽縣。高祖父時遷居河南南陽。今南陽市宛城區人。光緒二十三年(1897)舉人,曾任內閣中書,主講於陝州三門書院、淅川丹江書院。創辦有南陽敬業學堂,河南女子師範學堂等學校。任河南省議會議員、中州文獻征輯處調查員,1931年任河南通志館纂修、河南省博物館館長等職。[1]
人物生平
張嘉謀學齡時受業於本縣名師南蔭棠,學習勤苦,成績優異。17歲時考入南陽府學,得補廩生。
1895年遊學開封,入明道書院讀書。
1897年中選拔貢,同年中舉人。社會名流爭與交之,他與杞縣蔣恢吾、固始萬純安、通許胡石青、鞏縣王摶沙、商丘井偉生、信陽劉邃真、南陽熊紹龍,合稱中州八大名流。
1898年張嘉謀赴陝州任三門書院主講,次年任淅川丹江書院講席。他在教學中,教導學生經世致用,對國學與西學、精神與物質,能夠正確地對待,批判地接受。
他擁護資產階級民主改革,並身體力行創辦新學。
北李南張
1905年,他多方籌劃經費、招聘教師,在南陽創辦了南都小學堂和敬業小學堂,並親自擔任了宛南中學堂總教習。自張嘉謀首創新學以來,南陽人才輩出。這不能不說是他熱心興辦地方教育事業的功勞。當時,河南教育界將他和李時燦並稱為「北李南張」。
女子學堂
1907年,張嘉謀被清廷委以內閣中書,並出任河南學務公所議紳,協助李時燦議長掌管河南省教育行政。當年,他就和李時燦一起,在開封租民房創辦了河南省第一所女子中等學堂——中州女學堂。當時河南民風未開,女孩子只能在深閨繡戶中生活,他就動員未婚兒媳劉立先帶頭到中州女學堂報名,還親自提着點心去勸學,很多家長深深為此感動,紛紛送女兒到學堂。同年,他又在南陽縣白莊創辦端閫女學堂。這所學堂是南陽最早的女子小學。
1910年,他與在滎陽舉辦新學最力的張潤蒼,以及許子猷、閻春台等,將中州女學堂改辦為河南女子師範學堂,校址遷至信陵書院(今河南大學藝術附中),為推動河南女子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發掘殷墟
1928年,中央研究院派人到安陽發掘殷墟,他大力贊助並親自參與調查。1931年,張嘉謀被推為「河南古蹟研究會」主任委員。清光緒年間,張嘉謀雖任內閣中書等職,但他反對帝制,贊成共和。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成立時,他被選為眾議院議員。
徵集文獻
畢生致力於文化教育事業。對河南鄉邦文獻征輯,出力尤多,先後征獲地方文獻1 597部。極喜收藏圖書,總藏書數萬卷,以史書和地方志為多。並樂意將藏書借人,凡有求借者,從不拒絕。1924年,力主創辦南陽第一圖書館,並將自己所藏書捐獻給圖書館,1942年正式開放,即現在南陽圖書館的前身,曾建議名為「中孚圖書館」。編纂《疆域沿革志》、《南陽府志》、《南陽縣誌》、《河南通志》、《方城縣誌》、《鞏縣誌》、《孟津縣誌》、《中州詩抄》等,著有《濬縣彝器》、《殷墟彝器》、《汲縣彝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