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剛(畫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剛,1985年生於河北省張家口,現居北京宋莊,職業畫家。

個人簡介

張剛,1985年 生於河北省張家口

現居北京宋莊為職業畫家

參展記錄

個展

2003年 《張剛個人習作展》(天 津)

2005年 《張剛個人作品展》(天 津)

2013年「迷●盲」蛻變的前奏曲——張剛個人作品展(北 京)

「大城內像」——張剛個人作品展(北 京)

2014年「征途」之上的燃燒——張剛個人作品展(北 京)

聯 展

2003年「五人作品聯展」(天 津)

2004年「在校優秀生聯展」(天 津)

2005年「映想」《冬日陽光》一等獎(北京)

2008年「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河北省美術作品展」二等獎(石家莊)

2009年「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省展(石家莊)

2010年「油畫藝術與當代社會——中國油畫展」(北 京)

「第五屆河北省藝術聯展」(石家莊)

2011年「辛亥百年 和諧中華 台灣翰墨之旅 2011中華名人名家作品展」(台 北)

2012年「生路——風景繪畫邀請展」(北 京)

生路畫派」首展(北 京)

「中—烏文化藝術交流展」(襄陽、基輔)

2013年「五感—當代藝術名家邀請展」(麗 江)

「中國名家畫北京——主題作品展」(北 京)

「醇—藝」2013中國當代油畫精品西部邀請展(銀 川)

「白廟計劃」(北 京)

「中傳華彩小幅國畫油畫邀請展」(北 京)

「星·宸」全國孤獨症藝術家與當代藝術家作品展(北 京)

2014年「無」語境——當代油畫四人展 參展藝術家:張剛 林劍鋒 蕭煜 劉朝輝(北 京)

愛爾蘭文化藝術展 「影子」(北 京)

「Affordadle Art Fair」(香 港)

「藝術VIVA」傳遞中國畫風正能量VIVA藝術節(北 京)

「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北京紅子藍藝術中心代理(香 港)

「中國意象表現主義邀請展」(北 京)

「微藝術博覽會」(北 京)


「泰和新·象——中國當代油畫名家邀請展」(銀 川)

「無微不至——2014年上上首屆微作品大展」(北 京)

「第17屆北京藝術博覽會」——台北鄭甘美藝術空間代理(北 京)

「2014年新銳藝術家」國際邀請展(北 京)

河北省慶祝「建國65周年——河北美術大展」(石家莊)

2014年中國藝術品產業博覽交易會「致敬——青春」青年藝術家特展(北 京)

「第四屆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台北鄭甘美藝術空間代理(上 ?海)

2014融合與前瞻」第二屆油畫邀請展——北京油畫學會(北 京)

「2014首屆成都城市藝術博覽會」——台北鄭甘美藝術空間代理(成 都)

首屆南京國際美術展(南 京)

「第十八屆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海田青畫廊代理(上 海)

「新像續」——2014年中國現當代藝術作品展(銀 川)

「匯點」——京津冀青年藝術家聯展(北 京)


「青春」——六人行當代油畫聯展參展藝術家:楊爭 張剛 高山 杜楓欽 黎青松 若山真央(北 京)2015年

「第十七屆平谷國際桃花節」——當代藝術邀請展(北 京)

「蝴蝶谷藝術創作基地」——首屆藝術邀請展(蔚 ?縣)

「藝術改變鄉村」——宋莊藝術工廠建立10周年藝術作品展(宋 莊)

「Formosa Art Show Taipei(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鄭甘美藝術空間代理(台 北)

「2015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 ——鄭甘美藝術空間代理(上 海)

「寧波首屆國際藝術博覽會」 ——鄭甘美藝術空間代理(寧 波) 

藝術評價

別樣人生——張剛《虹之蛻變計劃》 文/王寧

《虹之蛻變計劃》是張剛在2011年的新作,在這組作品中,張剛依舊延續着他對於色彩的偏執性追求,在如同城市夜火的霓虹色之下,形色各異的人群或坐、或立於畫面,而從這些人身旁臃腫的行李可以得知,張剛畫面中主角的身份——農民工。隨着社會對於農民工人群的不斷關注,以此為題材的藝術創作也越來越多,相比之下,張剛對於這一題材的經營則顯得更加用心。在場景上,張剛並未以勞動中的狀態來體現其對於農民工問題的思考,而是創造性的選取了在車站前等候的場景進行描述,這在之前是從未有過的。如此一來,農民工返鄉問題與春運一票難求就成了張剛在《虹之蛻變計劃》中的問題所指,在這樣的問題指引下,重新觀看和理解張剛的作品,就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 

當代藝術強調在場,如何真正做到在場則需要每個藝術家對自我生存經驗的體悟。在場並不只是簡單的觀看,他需要藝術家身在其中的同時又不被現象所迷惑,通過對簡單事物的重新加工,整理出現象背後所隱藏的內在價值。車站是一座城市的縮影,形色各異的人群在這裡聚合、分散,而這些動態的人群構成了整座城市的靈魂,為城市帶來生機與希望。但在這些人群之中,總會有一堆堆肩扛手提大包小包行李的人聚集在一起,這些人群要麼衣着簡樸甚至破舊,要麼充滿時尚與潮流,前者是為尋求財富而背井離鄉的打工者,而後者則是為尋求知識而踏上求學之旅的莘莘學子。或許在之前的日子裡,張剛屬於後者,作為求學者走出車站,踏上尋找夢想的旅程,而在他或者每一個有過外出經歷的人在走出車站的時候,身邊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背負巨大行李的打工者。城市因為有了他們的加入,從而變得更加美好,當都市人以主人公的身份理所當然的享受着城市的文明時候,卻忽略了這些已悄然消退的城市文明的建設者。或許正是有過這樣的經歷,張剛的《虹之蛻變計劃》在表現上更具力量感與感染力,奔放的線條,誇張的色調,變形後的人體在向我們重現車站前繁華的同時,也在向我們講述着一段段充滿辛酸的故事。[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