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公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公蘭
出生 1930年8月
江蘇省徐州市沛縣大屯鎮大屯村
國籍 中國

張公蘭 (1930年8月 - ) 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女性,江蘇省徐州市沛縣大屯鎮大屯村村民。2009年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孝老愛親模範、2009年第三屆全國孝親敬老之星。[1]新二十四孝之一。

簡介

16歲那年,一頂花轎,吹吹打打,張公蘭從山東省微山縣西平鄉東明村,嫁到了搭界的江蘇省沛縣大屯鎮大屯村。從此,成了唐伊氏的大兒媳婦。

張公蘭的父母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農民。他們勤勞善良,忠厚孝老,在周圍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張公蘭耳聞目濡,孝字在她心裡逐漸生了根。在村頭大槐樹下,還是小丫頭的張公蘭時常坐在人堆里,聽人拉呱。二十四孝、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李逵下山,說來聊去,總是離不開這些段子。她特別喜歡家裡那隻白山羊和兩隻小羊羔,看羊羔跪着吃奶,總不忘給母羊添一把鮮嫩的青草。臨出嫁了,母親一遍遍叮嚀:「你婆婆不容易呀! 一個人把兩個兒子拉扯大。到了人家就要聽人家的話,好好孝敬婆婆。」張公蘭雖然聽不懂母親講的全部內容,但是孝敬兩字刻在了心裡。發嫁前要絞臉。給張公蘭絞臉的二嬸一邊絞,一邊哼歌:「人不孝其親,不如畜與禽。慈鳥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孝竹體寒暑,慈枝顧本末……」[2]

行孝一生

一位81歲高齡的老人,28年來對癱瘓在床的婆婆事親至孝。江蘇省沛縣大屯鎮大屯村張公蘭老人,以瘦弱的身軀踐行着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

1979年,張公蘭的丈夫唐金成患胃癌不幸去世;1981年6月,婆婆接受高位截肢手術,從此失去右腿……年過五十的張公蘭強忍悲痛,對婆婆說:「娘,只要兒媳婦我有一口氣,就會把這個家撐起來……」

很長一段時間,張公蘭白天忙一整天地里的活兒,傍晚回到家,就在家門口擺攤賣茶水瓜果;夜晚侍奉婆婆睡下後,又點盞油燈紡紗織布,時常熬到深夜時分。「為了養家糊口,耕田插秧收稻子,捕魚挖藕割葦子,俺娘什麼活兒都幹了!」張公蘭的大女兒唐如敏回憶往事時,泣不成聲。

身累,張公蘭的心更累。婆婆的性情變得越來越冷漠孤僻。儘管想盡辦法照顧,張公蘭卻還是經常遭到婆婆的埋怨。

張公蘭理解婆婆的心情,她總以極大的耐心化解婆婆心中的積鬱。婆婆冷靜時也深感兒媳的苦:「老天爺咋不讓我死了呢,偏讓我這樣拖累着兒媳婦遭罪!」

每當聽到婆婆這樣說,張公蘭總是馬上打斷婆婆的話:「娘,您可不能這樣想!您不是俺的拖累,您就是俺的親娘,有您和俺拉呱嘮家常,俺才覺得有活頭,再苦再累也值。」一番話,說得婆婆破涕為笑。

2002年,98歲高齡的婆婆下身癱瘓,完全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年過七旬的張公蘭侍奉婆婆的耐心卻一點沒有減退。

久臥的病人不易消化,張公蘭想方設法調理婆婆飲食;癱瘓在床的病人衛生最難保障,可婆婆的房間總被拾掇得井井有條。

張公蘭對婆婆的生活體貼入微。每天再忙再累,她也要抽空陪婆婆拉呱說笑;婆婆愛吃糖,她就在婆婆手邊擺個裝滿冰糖的小罐兒;婆婆想吃水果,再貴她也要買回來……婆婆常對四鄰說:「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分,遇上這麼個好兒媳。」

走進張公蘭和婆婆的房間,會看到張公蘭的床鋪緊挨着婆婆床頭。「挨在一起,伺候俺娘起夜方便。」張公蘭解釋說,婆婆年紀大了,有時一夜要起十幾次,因此她養成習慣,夜裡睡覺從不脫衣。婆婆每次大便都很困難,張公蘭就用手去摳。

在張公蘭悉心照料下,百歲的婆婆吃得好、睡得香,精氣神也足,看上去像個七八十歲的人。鄰居們由衷地誇獎說:這都是張公蘭的功勞!附近一位老者更是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娶妻當如張公蘭。」[3]

上榜理由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女性,但她卻用一生做了一件令所有知者望而仰敬的大事,為這個時代立起了一座「孝老尊親」的豐碑。她是一位被生活的不幸接連打擊的女人,可她卻以驚人毅力扛起了生活重負,用無限堅韌支撐着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她就是張公蘭,一位不被命運所敗,用信任守護良心的善德行者。

善言慧語

◆俺沒做啥了不得的事,孝敬老人是應該的,俺憑的是自己的良心!

◆孝敬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是做後輩的職責。父母對孩子恩深似海,做晚輩的當然要對他們好,沒有別的理可講。

◆自己都一把年紀了,還被人依賴着,多幸福呀![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