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克忠 (化學工程學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克忠
出生 1903年1月16日
國籍 中國
籍貫 天津
母校 南開大學
職業 化學工程學家,教育家
研究領域 教育和科研事業

張克忠[1][2],化學工程學家,教育家。他長期從事教育和科研事業,在南開大學創辦了化學工程系和我國第一個高校應用化學研究所,提倡學用結合,培養了大批化工科技人才,並為化工企業解決了大量技術問題。他先後在重慶昆明青島興辦化工企業,生產市場急需的化工產品,並鍛煉了一批工程技術人才。張克忠對開創我國化學工程教育和振興我國早期化學工業作出了傑出貢獻。

個人經歷

張克忠,字子丹1903年1月16日生於天津。祖籍河北省靜海縣。父親早喪,他與母親住在家境並不寬裕的外祖父家,母親靠做些女紅含辛茹 苦地撫養兒子。張克忠不負母親的希望,小學畢業後考入南開中學。酷愛人才的張伯苓校長非常器重這個聰明過人又非常勤奮的學生,特批准他免費就讀,又由於他長於數學,破格特許張克忠當寒暑假數學補習班的教師,這樣小小年紀的張克忠既是「南中」的學生又是「南中」的教師。張校長開通的政策終於使這個後來的化 學英才沒有因家貧而輟學。

張克忠中學畢業後,正處於草創階段的南開大學尚不具備招收數理科學生的條件,張克忠只好就讀於唐山交通大學,但很快南開大學設立數理科系,張克忠重新報考,成為南開大學最早的文理混合班學生,得以再續與南開的情緣。

同年,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董事長簡氏兄弟設立簡氏獎學金,以資助國內大學生赴美深造。只有大學一年級的張克忠本無資格報 考這項面向畢業生的考試,而一向愛才如命的張伯苓校長親自跑到簡氏基本招考機構力薦張克忠。有伯樂,焉能沒有千里馬。張克忠被破格允許參加考試,年齡最小、學歷最淺的他竟脫穎而出,名列第一名。1923年,張克忠得到簡氏資助赴美留學,並且進入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在美國也是一門新興學科的化學工程學。從此,他一生的生命指針便指向了化工。

學院中被人們戲稱為化工「鼻祖」的著名教授路易士(W.K.Lewis)非常驚訝於張克忠這樣一個來自科學落後的國度的學生竟 有着這樣好的數理化功底和英文水平,親任張克忠的導師。

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終於使張克忠在五年後戴上了博士的桂冠。1928年,麻省理工學院在授予張克忠科學博士學學位的同時,出版了他的博士學位論文《擴散原理》一書。此書立刻轟動了美國科學界,一向不被看重的中國人竟令美國科學界大長見識,「擴散原理」被定名為「張氏定理」。那年張克忠只有二十四歲。

張克忠經過5年的艱苦努力,以驚人速度學完一般需八九年才能完成的從大學本科到博士生的全部課程和實驗,寫出了高水平的博士論文。論文提出的擴散原理,是他研究精餾過程機理,將原基本擴散方程積分,結合實驗數據,對影響塔板效率的因素作定量分析得到的成果。這一擴散原理很有指導意義,被稱為「張氏擴散原理」,至今仍被沿用。1928年,張克忠以優異成績成為在該院獲得化學工程科學博士的第一個中國人。導師路易斯對張克忠的成就和才能極為讚賞,執意要他留下作助手,但張克忠懷着為祖國培養化學工程人才和振興化學工業的強烈願望,毅然離美歸國,回到母校南開大學。

就在張克忠回國的前夕,他曾與麻省理工學院的同學後來的化工學家張洪流促膝長談。他向張洪沅談到在擁有廣闊海陸資源 的中國,發展化學工業是一條可行的富國之路。張克忠還談到他非常敬重張伯苓這位愛國的教育家,非常熱愛南開,為了報答恩師 的知遇之恩和母校的培養,他決定接受南開大學的聘請去任教,盡 管當時南大由於要自募經費,資金有限,能給他的薪金與國內同等學校相比相差較大。張克忠甚至還說動了張洪流學成歸國後也來南開,因為那裡大有「用武之地」。

張伯苓的理想是把南開辦成國人公認的名牌大學,而當時,南開與清華、北大這些知名大學相比,無論是在教授陣容、設備條件還是在經濟力量方面都相差甚遠,怎樣辦出自己的特色呢?張校長根據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認為教育本來就是要培養有用人才,研究也應切合國計民生,於是他決定抓住「應用」二字下功夫。

長於應用化學的張克忠的歸來,無疑使張校長如久旱逢甘霖 般興奮,難怪當時一些先生們開玩笑地對張克忠說:「張校長從麻 省理工學院得到了及時雨。」張克忠一向非常贊同麻省理工學院「理論與實際並重」、「教學與科研並舉」的辦學方針,這本身就與張 校長的想法一拍即合。張克忠確實是張伯苓的「及時雨」,而張克忠回到南大也是如魚得水,馬上大幹起來。

張克忠受聘於南開大學時年僅25歲,是當時最年輕的教授。他首先積極創建化工系和工學院。1931年8月,化工系成立,他立即延聘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學博士張洪沅教授,以及高少白教授、蔣子瞻研究員、伉鐵雋講師等來校,分別講授化工原理、化工計算、定量分析等課程。張克忠親自講授工業化學。他還每年安排一定時間讓學生參加實際工作,如化學分析,設備安裝和調試等。張克忠是中國化學工程學會創始人之一。為活躍學術交流,張克忠和中國化學工程學會的同仁創辦的《化學工程》雜誌於1934年起在天津出版,他擔任經理、編輯。文章用英文發表。每年4期,為1卷。這是我國第一本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化工類高水平學術刊物,頗受化工界同行重視。 應用化學研究所與化工系相繼建立起來,恰恰符合了「教學與科研並舉的方針」。張克忠也身兼應化所所長和化工系系主任之職。

從當年的應化所報告書中可見,在1932年到1936年五年間,應化所共接受委託分析化驗樣品323個。其中,美國的《化學文摘》曾摘錄了應化所研究人員對Goutel氏的煤發熱值計算方程式的修正以及對錳礦石內含錳量的分析方法的改進兩項研究工作的要點。為了抵制洋貨,應化所還仿製了一些輕工業產品。同時,為了更好地解決生產難題,應化所還派人親自送技術上門,可謂「傳授到家」。

在應化所的委託工作中,有一件事值得特書一筆,那就是天津 利中公司硫酸廠的設計和建築。天津利中公司原本想讓外商包建一座日產三噸的硫酸廠,外商開的價是設備費25萬元加上負擔一名工程師每天15美元和兩名焊工每人每日5美元的工資,而當時利中公司所能籌集的資金總額不過20萬元。在此種情況下,利中酸廠的發起人趙雁秋與吳印塘兩先生慕名找到了應化所。張克忠 欣然同意,並和張洪沅、蔣子瞻二位挑起了這個重擔。從1933年6月開始投入設計到1934年5月酸廠試車成功,公司只花費了13萬元投資,酸廠就建成投產,各項包工指標都超過了外商。原來想撈些「油水」的外商除了嘆惜外,也只有嘆服了。利中酸廠的建立無疑給天津制酸工業奠定了基礎,也讓中國化工科技人員大長了志氣,應化所在1934年報告中記錄了這件事並得出結論:「中國問題可由國人自行解決」,「中國工程師未必不如外人也」。

1937年7月29日午夜一點,蓄謀已久的日本侵略者炮轟天津城,而炮轟目標之一就是南開大學。張克忠苦心經營的應化所與化工系也遭轟炸,南開蒙難,他未在現場,而是在南京協助范旭東、侯德榜擴建硫酸鈕廠。留守的高少白教授與伉鐵鐫冒着炮火搶救出了許多的設備,隨後,他們攜帶着這些設備隨南開遷往西南後方。

1947年,也就是南大復校不久,張克忠回來了,擔任工學院院 長兼化工系主任並重建應化所。此時張克忠教授上「工業化學」課,並親自利用業餘時間編寫該課程的教材,《無機工業化學》與《有機工業化學》兩書相繼出版了。張克忠是位嚴師。據當時張克忠的學生現在天津大學化工系副教授姚玉英回憶:「張先生常常是還沒講課就考試,使大家非常緊張,上他的課之前必須預習,而考完試之後,他又會根據考試中 反映出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這樣一來大家記憶非常深刻 …… 他的考試非常難,有一次全班只有一個同學及格。同學們都怕他。……一次我做實驗時,用電爐加熱,由於想去拿一些東西, 只離開了片刻。正巧被張先生看到,他狠批了我一頓,因為接操作規程是不允許的。百分之一的疏漏都可能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大家雖怕他,卻誰也不得不折服於他在學術上的嚴謹……張先生的家長作風很嚴重,在我畢業前夕,他根本就不與我仔細談談,徵求一下我的意見,而只是對我說一句『你留校』,也就替我決定了我的命運。」話雖如此說,姚玉英如果不是出於對老師的一片敬畏之情,想離開學校也並非難事,張克忠的三個字決定了她的大半生。

人物簡歷

  • 1922年考入南開大學化學系,1923年考取助學金赴美留學生,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化學專業,1928年獲博士學位。
  • 1928年張克忠回國到南開大學任教,積極籌辦化工系和南開應用化學研究所。
  • 1942年任昆明化工廠廠長,在抗戰極端困難條件下辦起了硫酸(鉛室法)、酒精、磷肥和呂布蘭法制鹼等車間,一直堅持到抗戰結束。
  • 1947年回南開大學任工學院院長兼化工系主任,並重新組建了應用化學研究所。
  • 1951年任天津市工業試驗所所長。

主要論著

  • 1 張克忠.無機化學工業.北平:國立編譯館,1936
  • 2 張克忠.有機化學工業.北平:國立編譯館,1937
  • 3 張克忠.工業化學(第一、二、三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50,1952,195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