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莖懸鈎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弓莖懸鈎子 |
弓莖懸鈎子(學名:Rubus flosculosus Focke)是薔薇科,懸鈎子屬灌木,高可達2.5米;枝拱曲,紅褐色,小葉卵形、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頂生小葉有時為菱狀披針形,托葉小,線形,頂生花序為狹圓錐花序,側生者為總狀花序,花梗細,苞片小,線狀披針形;花萼外密被灰白色絨毛;萼片卵形至長卵形,花瓣近圓形,粉紅色,花葯紫色,花絲線形;果實球形,紅色至紅黑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於中國河南、山西、陝西、甘肅、湖北、四川、西藏。生長在海拔900-2600米的山谷河旁、溝邊或山坡雜木叢中。
果較小,甜酸可食,也可供制醋。
中文學名:弓莖懸鈎子
拉丁學名:Rubus flosculosus Focke
別 稱:弓莖莓、小花莓、山掛牌條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薔薇亞目
科:薔薇科
亞 科:薔薇亞科
屬:懸鈎子屬
種:弓莖懸鈎子
命名者及年代:Hook. f.,1876
目錄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栽培技術 [1]
形態特徵
灌木,高1.5-2.5米;枝拱曲,紅褐色,有時被白粉,疏生紫紅色鈎狀扁平皮刺,幼枝被短柔毛。小葉5-7枚,卵形、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頂生小葉有時為菱狀披針形,長 3-7厘米,寬1.5-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上面無毛或近無毛,下面被灰白色絨毛,邊緣具粗重鋸齒,有時淺裂;葉柄長3-5厘米,頂生小葉柄長1-2厘米,側生小葉幾無柄,與葉軸均被柔毛和鈎狀小皮刺;托葉小,線形,長約5毫米,有柔毛。頂生花序為狹圓錐花序,側生者為總狀花序,花梗和苞片均被柔毛;花梗細,長5-8毫米;苞片小,線狀披針形;花直徑5-8毫米;花萼外密被灰白色絨毛;萼片卵形至長卵形,長3-6毫米,頂端急尖而有突尖頭,在花果時均直立開展;花瓣近圓形,基部具短爪,粉紅色,與萼片幾等長或稍長;雄蕊多數,花葯紫色,花絲線形;花柱無毛,子房具柔毛。果實球形,直徑5-8毫米,紅色至紅黑色,無毛或微具柔毛;小核卵球形,多皺。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900-2600米的山谷河旁、溝邊或山坡雜木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河南、山西、陝西、甘肅、湖北、四川、西藏。
主要價值
果較小,甜酸可食,也可供制醋。
栽培技術
栽前要將苗木的根系在水中浸泡12-24小時,使根系吸足水分以利提高成活率。栽植的要求是深栽淺埋,深栽就是苗木的根系要距地面10-15厘米,淺埋就是在苗木周圍30厘米以內,覆土時不要超過苗木原有的土印。深栽是因為每年新生的根狀莖隨着樹齡增長而逐年上移,而下邊的根系會逐年老化,為保證樹體的正常生長,要深栽。淺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縮短緩苗期,提高成活率。 懸鈎子春季栽植後,由於植株的營養中心在地下根部,而不是地上,一般需要1-2個月的時間才能抽出基生枝,這是懸鈎子與其他種類果樹不同的特殊性,所以調查懸鈎子的成活率宜在栽後2個月進行。秋栽後,懸鈎子的根系在土壤結凍前已恢復生長,而地上部分芽體進入休眠狀態不萌發,這樣不僅提高了成活率,而且為第二年的快速生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懸鈎子秋植的成活率要比春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