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異鄉或者他鄉(胡楊)

異鄉或者他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異鄉或者他鄉》中國當代作家胡楊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異鄉或者他鄉

一直在長城地帶遊走,也一直有一個悲涼的疑問:如此荒涼廣闊的地域,如何存留下縷縷的思鄉之情。是什麼,滋養了一代代戍守者的男兒情懷。在一段段長城荒蕪的背景里,我想象着一個人或一群人,面朝戈壁,背對故鄉,他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形?戍守生涯生死未卜,妻兒老小,音信全無,內心的痛苦,一如這漫捲的風,呼啦啦展開,吹向遙遠的遠方。沒有人,也沒有任何事物,為他們分擔。

我抓起一把沙土,順風揚起,一股土霧緩緩升起又緩緩落下,就像時間,飄散於茫茫的天空,該遺忘的,全部都遺忘了。

然而,有一種東西不能遺忘,那就是一個人的異鄉或者他鄉。就像意大利小說家卡爾維諾所說的那樣:他鄉是一面負向的鏡子。旅人認出那微小的部分是屬於他的,卻發現那龐大的部分是他未曾擁有,也永遠不會擁有。那些戍守者,背井離鄉來到異鄉或者他鄉,依依不捨中,流露出的是不得已的神情。在異鄉或者他鄉的那些日子裡,開始的時候可能是新穎的,但在漫長歲月的煎熬之中,異鄉或者他鄉,就在戍守者的心目中,漸漸賦予了故鄉的某些特徵。這也是一種不得已的情況。

在戈壁,在長城地帶,要麼你想象,要麼你悲傷。悲傷並不是人的天性,而想象卻彌補了自然的缺陷。我去過許多古代的邊關要塞,作為一個與自然環境完全脫離的旅行者,我僅僅是過客。在苦澀的回憶中,我始終堅信:世界是人的觀念構築的,每一個地方,在人的頭腦中,都有特定的意義。他們可能是家鄉或者異鄉,是親切的或者危險的,令人嚮往的或令人恐懼的;每一處有意義的地方,都成為我們存在的環境並構成我們存在的意義。

一片荒原的意義,一段長城意義,戍守者把它們全部溶入了自己細微的生活之中,使原本機械的、殺機四伏的時光變得美好起來。

這使我想起了卡爾維諾的小說《看不見的城市》中,有一個名叫比希巴的地方,他所描述的這個地方很有意思:

「在比希巴有這樣的信仰流傳:有另一個比希巴懸在天上,城市最崇高的德性與情感都位居那兒,如果地上的比希巴以天上的比希巴為典範,兩座城市就會合二為一」。傳說中的比希巴的景象是一座純金之城,有銀制的鎖和鑽石門,可以說是一座寶石城,全部是細緻的鑲嵌,是在最珍貴材料殫精竭慮、費力費神的成果。比希巴的居民對這個信仰篤信不疑,他們崇敬一切讓他們想起天上城市的事物:他們收集貴重金屬和珍奇寶石,他們棄絕那些轉瞬即逝的奢侈縱慾,他們表現出各種鎮靜沉着的樣態

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欲望之地,這是一個可以期待的地方。如同莎士比亞所說:世界是由夢幻的質料構成的。我想,也許正是因為那些戍守者心存夢幻,才使無情的大漠和血腥的戰爭有了合理的解釋

這使我又想起了歐洲人,歐洲文化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心理,就是將異域理想化為人間樂園。這種心理也是西方地理大發現與資本大擴張的精神動力。雖然,戍守者並沒有把自己要去的地方,理想化為人間樂園,但他們去了,他們帶着自己的傳統,就像我們平常所說的那樣: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無論去了什麼地方,他們心中的樂園,仍然是自己的故土,既然故土難回,那麼,異鄉或者他鄉,也就逐步幻化為故土了。

[1]

作者簡介

胡楊,男,江蘇三強律師事務所律師,蘇州大學法律碩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