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開闢絲綢之路第一人----張騫(朱文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開闢絲綢之路第一人----張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開闢絲綢之路第一人----張騫》中國當代作家朱文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開闢絲綢之路第一人----張騫

2017年9月20日中國郵政發行《張騫》特種郵票,一套2枚,分別為:鑿空西域、開闢絲路,小型張1枚,圖案內容為:張騫像。第一枚「鑿空西域」,以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為背景,畫面上的張騫持節不失,忠誠使命。在擺脫匈奴長年囚禁後,面對艱難萬險的前途,仍矢志不移,面現堅毅,不畏艱辛跋踄前行;第二枚「開闢絲路」,以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為背景,描繪了張騫以漢朝中郎將的身份到訪西域,與西域各國政權建立友好關係的場景;小型張為「張騫像」,以漢代宮廷建築環境為背景,展現了晚年張騫的英姿。

《張騫》郵票是繼《關公》《諸葛亮》《包公》《玄奘》之後我國郵政部門即將發行的第5套中國古代人物系列郵票。

《漢書》記載:「張騫,漢中成固人也」。是我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險家。公元前2世紀,張騫從漢長安城出發,歷經20年,鑿空萬里,兩使西域,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與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關係,為中外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前無古人的偉大貢獻。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張騫「以郎應募,使月氏」。郎,為皇帝的侍從官,沒有固定職務,又隨時可能被選授重任。張騫出使西域是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共同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他從長安率隊出發,至隴西一帶,被匈奴截住,拘禁了10多年。但張騫持節不失,始終保持漢朝特使符節,匈奴單于硬逼他娶當地女子為妻,還生了兒子,可這絲毫也沒動搖他出使月氏的決心。終於找到機會率部屬逃離匈奴,向西急行,越蔥嶺,經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過康居(今哈薩克國東南),抵大夏,(今阿姆河流域)最後來到大月氏國。但卻得不到大月氏國聯合抗擊匈奴的響應,只好歸國。誰知又被匈奴截住,拘禁了一年多後,在公元前126年,乘匈奴內亂,張騫才脫身,歷經千辛萬苦返回長安。他出使時率100多人,返回時只剩下他和堂邑父兩人。

這一次出使西域,雖未達目的,可對西域各國的地理物產風俗習慣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為漢朝開闢通往中亞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元朔元年,張騫隨大將軍衛青出征,由於他熟悉沙漠的地理環境,「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立下大功,被封「博望侯」。

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直搗匈奴老巢,大敗匈奴,形勢發生了大的變化。此時張騫向漢武帝提出「聯絡烏孫,再抑匈奴」的建議。遂被封為中郎將,第二次出使西域。他率300人組團,每人備雙馬,帶牛羊萬頭,金帛貨物價值「數千巨萬」。並聯絡烏孫成功,他又遣副使持節到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國。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烏孫王派數十人護送張騫回到長安,被朝廷拜為大行令。

可第二年,即公元前114年,張騫就在長安被病魔奪去生命,葬回他的故鄉,漢中城固。現在城固有張騫墓,被列入絲綢之路 「長安-天山廊道」路網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墓前有三通石碑,正中墓碑隸書「漢博望侯張公騫墓」,還有二尊石虎,經千年風雨,雖剝蝕嚴重,但仍雄奇威武,虔誠地衛護着這位開闢了絲綢之路的千古第一人。

在絲綢之路的起點,當年張騫出使西域的出發地長安,(今西安市)很多地方都有 「絲綢之路」「張騫出使西域」的壁畫、繪畫、雕塑作品,以紀念這位燭照千秋的不朽人物。

[1]

作者簡介

朱文杰,男,1948年10月25日出生於西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