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建水燒豆腐

建水燒豆腐又稱臨安豆腐是雲南省建水縣的特色傳統特色名吃。經《舌尖上的中國》提及過後,臨安城的建水燒豆腐早已名聲大振,遍及滇南城鄉,建水城街巷、菜市、夜市、風景旅遊景點的燒豆腐攤,人來熙住,成為古城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也是吸引遊客的一大亮點

目錄

中文名

建水燒豆腐


目錄

菜品特色

做法

菜品特色

建水縣舊稱臨安府,臨安城豆腐的歷史極其悠久,早在清代中後期就享有盛名,所以臨安豆腐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臨安城中要數城西鄒氏燒豆腐味道最佳,鄒氏(鄒崇元)豆腐從公元1883年(清光緒九年)開始製作, 其選料認真,加工精細,專用大而圓的白皮黃豆,西門大板井的甜水,做出的豆腐潔白細嫩、火燒不變黑,做好後用小塊紗布包好,壓上特別的木板,待水流盡後,去掉紗布裝入簸箕內,每塊豆腐放上一點鹽,在太陽下曝曬數日,隔日翻動一次,待水分除去六、七成,呈灰白色,即可燒烤了。燒時用火盆裝上點燃的木炭,架上用鐵條焊接成的炕,鐵條上切不可塗抹香油,放上豆腐烘燒,邊烤邊翻動,待豆腐充氣膨脹,即可蘸以配好的甜鹹醬油、辣椒末、蒜泥、味精、小米辣等佐料食用。

做法

雲南臭豆腐之所以味美,主要得益於滇南建水製作的豆腐品質優良,當地的豆腐具有雪白如乳、細膩軟嫩的特點。它的製作工藝較為複雜,黃豆經過篩選、脫殼、浸泡、磨漿、過濾、煮漿、點漿、成型、劃塊、發酵等十道工序。

好豆腐和水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好水才做得出好豆腐。建水小城做豆腐的人家都是用城外的井水,很多豆腐作坊緊靠着水井邊,城裡的作坊也都僱人天天運水做豆腐。

聞起來臭,吃起來香,這是臭豆腐的特點。老人常吃臭豆腐,可以增加食慾,還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民謠雲:"雲南臭豆腐,要數臨安府(臨安府即現在的建水縣)。聞着臭,吃着香,脹鼓圓圓黃燦燦,四棱八角討人想,三頓不吃心就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