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廖魯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廖魯言
政治家
出生 1913
國籍 中國
別名 廖廣鏖
職業 政治家

廖魯言(1913-1972),男,原名廖廣鏖,南京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領導北平學生運動。後任山西抗日軍政訓練委員會編輯、軍政訓練班指導員。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團政治部、旅政治部主任。1939年到延安。後任中共中央統戰部科長、黨務研究室研究員,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秘書長、副主任。[1]

建國後,歷任政務院參事室主任、政務院副秘書長、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國務院農林辦公室副主任、農業部部長。中共七大候補代表,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人物簡介

廖魯言(1913-1972),原名廖廣鏖,南京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領導北平學生運動。後任山西抗日軍政訓練委員會編輯、軍政訓練班指導員。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團政治部、旅政治部主任。1939年到延安。後任中共中央統戰部科長、黨務研究室研究員,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秘書長、副主任。

建國後,歷任政務院參事室主任、政務院副秘書長、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國務院農林辦公室副主任、農業部部長。中共七大候補代表,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2]

生平簡歷

廖魯言,1913年生,1932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

出身小店員家庭。1929年高中畢業前,因為參加學生運動被校方開除。1930年考入北平陸軍軍醫大學。在校期間參加進步組織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並擔任所在學校和北平市"左聯"負責人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參加並組織支援北平學生南下請願團活動。1932年5月底任中共北平市委成立的抗日團體"北平市民眾義勇軍"執行委員長兼黨團書記。7月參加中共北平市委軍委的工作,以民眾義勇軍代表的身份參加北平市抗日團體聯合會,擔任常務委員,並參加該會黨團工作。參與領導北平學生運動。8月因叛徒出賣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入獄。在獄中堅持鬥爭。1936年11月經黨組織營救出獄,被派到山西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2月任太原抗日軍政訓練委員會編輯室編輯。

抗日戰爭

1937年初至1940年初任中共山西公開工作委員會委員。1937年5月任山西太原抗日軍政訓練委員會軍政訓練班第十二連指導員。8月後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一大隊政治工作員。12月調任決死隊第二縱隊第六總隊政治部主任,併兼管第六總隊中黨的秘密工作。1938年1月至5月任山西省犧牲救國同盟會上黨中心區秘書,晉城中心區--長治中心區秘書。5月至12月任山西新軍政衛第二○九旅政治部主任。1939年10月在《犧牲救國》雜誌上發表文章,反擊國民黨頑固派取消新軍的叫囂,同閻錫山的反共倒退行為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同年底被調到延安。1940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友軍科副科長、科長。1941年8月任中央統戰部部長王明的政治秘書。1942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友軍工作委員會委員。1944年春起調任中共中央黨務研究室黨務組組長、主任、研究員,從事黨的政策研究工作。1945年4月至6月作為中直、軍直代表團成員參加中共七大,並擔任大會記錄組組長。10月起任中共中央書記處辦公廳黨務研究組組長。

解放戰爭

1946年4月後任中共中央研究局黨務研究室主任。同年6月至1947年3月任中共中央法律問題研究委員會委員。1947年6月參加中央機關封城土改整黨工作團,參加晉察冀解放區的土改工作,並參與指導晉西北土改試點工作。同年底調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劉少奇的秘書。1948年至1949年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秘書長、政治組組長、副主任。1949年6月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政策討論委員會秘書。

建國之後

建國後仍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49年12月起任政務院參事室副主任、主任。1950年至1953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直屬黨組小組副書記。1952年8月至1954年9月任政務院副秘書長。1952年11月至1962年11月任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1953年至1955年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國務院)機關黨組副書記。1954年9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農業部部長、黨組書記。1955年11月至1959年6月兼任國務院第七辦公室副主任,協助國務院總理掌管農業部、林業部、水利部和中央氣象局的工作。1959年6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兼任國務院農林辦公室副主任。長期從事農村工作,參與制定黨的農村工作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1960年1月起任國務院業餘教育委員會副主任。1964年9月帶職下放到河北省石家莊地區,兼任中共石家莊地委書記。第一、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關押。1972年11月19日逝世。1979年1月中共中央舉行追悼會,給予平反昭雪。

人物生平

廖魯言家庭較富裕。少年時期走上街頭,參加遊行。讀高中時和進步同學組織文藝團體"人間社",開展革命活動。

1930 年夏季,到北平軍醫學校讀書。後又追尋抗日救國道路,和幾位好友一起創辦《槓桿》 雜誌,積極宣傳抗日救國思想。兩年後,加入左翼作家聯盟,擔任北平"左聯"組織部長,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因組織活動能力強,黨組織調他到"北平民眾義勇軍"任執行委員長和黨團書記。他帶領熱血青年進行政治和軍事訓練,在市區貼標語、撒傳單,組織飛行集會和遊行示威,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

1932 年7 月,北平地下黨組織決定發動進步學生和民眾,在市區舉才了'八一"示威活動,反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宣傳團結抗日思想,廖魯言擔任示威現場總指揮。

1939年6 月,廖魯言調任山西新軍209旅政治部主任。1939 年冬季,廖魯言逃出敵占區,後進入陝甘寧邊區,到達延安。

1943年春, 黨中央成立中央研究局, 劉少奇任局長,楊尚昆任副局長。下設黨務研究組、材料組、圖書館。廖魯言調任黨務研究組組長,主要從事調研工作,為黨中央制定各項政策提供決策依據參考。兩年後,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32歲的廖魯言當選候補代表和大會記錄組組長。後來他又調任劉少奇的秘書。1948年,中央成立政策研究室,彭真任主任,廖魯言任秘書長和副主任。他主要給中央書記處起草文電,搜集有關材料,編輯《黨內資料》供中央領導閱讀。

1952 年10 月17 日,他就"五反"運動問題,向中央報告:"為使小城市和大集鎮的工商戶安心經營,促進城鄉交流和經濟生活進一步活躍,避免影響秋後旺季的市場活動,建議結束"五反"運動。黨中央認為建議十分重要,指示各中央局、分局、各省、市、區黨委,參照廖魯言的意見,根據各地情況,迅速結束"五反"。

1953年10月15日,鄧子陝正在南方考察。毛主席在中南海突然召見廖魯言陳伯達談話,提出"辦好農業生產合作社,即可帶動互助組大發展"。 第二年,年僅41歲的廖魯言被任命為農業部部長,併兼任國務院七辦副主任。他是共和國農業部歷史上最年輕的部長。他參與起草、制定《 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對合作社內部的經營管理作了詳細明確規定,並代表起草小組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作了說明,獲得通過,推動了合作化的順利發展,農村出現一片興旺景象。

1961年5月,他到山西長治調查回京,向黨中央、毛主席匯報時,主張"在偏僻山區,應該允許分散的住戶設立獨立包產組,應該允許山莊獨立戶作為獨立包產戶"。1964年2月,全國掀起了農業學大寨的高潮。周總理指派廖魯言帶工作組到山西大寨蹲點調查,實事求是總結大寨經驗。一個月後,他向總理遞交《調查報告》 ,實事求是總結大寨經驗的同時,也如實指出:到大寨參觀訪問的人太多,必須由中央和省、縣加以控制。他認為,民兵部門要求射擊比賽第一,文化部門要求培養歌手等等,也非控制不可。要求一個先進單位什麼都第一,這是不可能的。表現了他大膽直言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1964年,我國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剛剛完成,工農業生產開始全面高漲,整個國民經濟將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然而,此時國內政治風雲卻悄然發生變化,以階級鬥爭為中心的'五反"和'四清"運動逐漸升溫。"五反"在城市開展,"四清"在農村進行。按中央要求,兩個運動'都是打擊和粉碎資本主義勢力猖狂進攻的社會主義革命鬥爭"。中央指示下達後,國家機關轟轟烈烈掀起'反貪污盜竊、反投機倒把、反鋪張浪費、反分散主義、反官僚主義"的運動,農業部的幹部也發動起來了。身為部長的廖魯言,有思想、有智慧、有水平、有能力、有才氣,但他工作要求嚴,為人自負,也有傲氣、有脾氣、有官氣,尤其對領導幹部態度嚴厲。稍不如意就發火、訓人、罵人,司局長都怕他,敢怒不敢言。有些問題處理有偏差,得罪了一些人。加之,他平時生活方式比較講究,運動中許多人就貼大字報,主攻鋪張浪費和官僚主義,形成了聲勢和氣氛,引起中央重視,中監委派出調查組進行調查。 當年9 月,黨中央決定廖魯言帶職下放河北石家莊,兼任地委書記。昔日在政治舞台上有過輝煌歷史的耀眼明星,從此逐漸離開中央決策圈。

1966年國慶節上午,他剛從天安門城樓觀禮下來,農業部的紅衛兵就緊急出動,打着" 造反有理"和" 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旗號,把他揪回部機關大樓掛上牌子,開始批鬥。他是經過鐵窗烈火、戰火風雲和歷次政治運動考驗的堅強戰士,當然堅決抗爭。

1971 年春,原農業部留守處幹部到秦城監獄,給他送衣服、糧票、家信等。次年11 月廖魯言離開人世,年僅59歲。1978年底,黨中央決定為廖魯言平反昭雪,並舉行追悼大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