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康矛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康矛召

康矛召(1919一1994),湖北武昌人,中共黨員。1938年赴延安參加革命,同年由八路軍總政治部派往115師當新聞記者,1941年起任115師政治部宣傳幹事、科長,1942年開始攝影活動,1943年參與創辦《山東畫報》,兼任社長、主編。解放戰爭時期任新華社華東野戰軍前線分社社長,1948年任華東炮兵第三團政委,1949年任華東野戰軍第八兵團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建國後作外交工作,歷任駐印度大使館、阿富汗大使館參贊,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駐南斯拉夫臨時代辦,駐柬埔寨、毛里塔尼亞大使,駐比利時大使兼駐歐洲經濟共同體使團團長和駐盧森堡大使。他在戰爭年代拍攝了數百幅新聞性和藝術性具佳的珍貴歷史圖片,建國後全部送給中國軍事博物館。在外交工作崗位上仍堅持攝影實踐,手不離相機,拍攝彩色照片兩千餘幅,對中國解放區和新中國的攝影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基本內容

中文名:康矛召

出生日期:1919年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肄業

出生地:湖北武漢人

入黨時間: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國籍:中國

逝世日期:1994年

職業:戰地記者

代表作品:創辦《山東畫報》《粟裕將軍在指揮所》《軍民勝似一家人》

人物評價

外交工作實踐中,矛召同志憑藉自己的政治覺悟、思想水平和工作經驗,不負國家重託。把外交工作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維護了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打開外交工作局面、加強我國的國際地位、加強或緩和我國同有關國家的關係,加強我國人民和有關國家人民的友誼,作出了貢獻。而在這本回憶錄中,他卻用大量筆墨描述了我們國家領導人和外交部領導的正確決策和領導藝術,描述了外交戰線廣大幹部艱辛勤奮的工作,描述了各階層幹部群眾對外工作的支持,描述了各國領導人和人民對中國的友好感情,卻很少展現他自己的聰明才智,這也反映他謙遜的品格。

主要作品

攝影作品《粟裕將軍在指揮所》

《尖兵》(1942年於山東)

《軍民勝似一家人》(1943年,八路軍戰士為房東老大娘挑水)

《警戒》(1944年)

《肖家窯之戰》(1944年)

《愛惜民力,自運軍糧》(l944年)

《日軍投降》(在山東軍民大反攻的威逼下,山東鄒縣附近的日本侵略軍,放下武器,舉手投降)

《戰士河邊洗衣裳》(1945年)

《殲滅蔣軍快速縱隊》組照(1947年1月)

《聯合國救濟總署代表與山東群眾一起聯歡》(1947年2月於山東臨沂,踩高蹺場面)

《陳毅司令員和華東野戰軍的將領們》(1947年2月)

《粟裕將軍在前線指揮所》(1948年6月於豫東戰役)

《威武強大的華東野戰軍炮兵陣容》(1948年)

《淮海大戰炮兵陣地》(1948年)

《炮兵開赴淮海前線》(1948年11月)

《大軍向前進俘虜往後送-淮海戰場一鏡頭》(1948年12月)

《華東野戰軍新聞工作會議》(1948年11月於淮海戰役前線)

《被我擊傷的"紫石英"號英國軍艦》(1949年4月20日,英國軍艦4艘,公然炮擊我江北炮兵陣地,[1]妄圖阻擾我軍渡江。我軍炮兵奮起還擊.英艦"紫石英"號當即被重創,四艘英艦倉惶逃跑。這幅照片是作者用炮鏡代望遠鏡頭拍攝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