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龐家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龐家鎮位於博興縣西北部,轄50個行政村,26141人(2017),總面積7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33萬畝。鎮政府駐龐家村,郵編256501。龐家鎮資源豐富,土地廣闊,盛產小麥、玉米、棉花等農副產品,具有蔬菜、速生豐產林、櫻桃谷鴨養殖基地的美譽。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803省道、濱博大道縱貫南北,廣青路(省道)橫穿東西,區位優勢明顯。[1]

簡介

龐家鎮位於博興縣西部,距縣城9.5千米。面積70.75平方公里,人口26141人(2017)。轄50個行政村,50個自然村。鎮政府駐龐家村。引黃濟青輸水河、北支新河、勝利河穿越全境。205國道、省道廣青路、縣新城二路和淄東鐵路穿境而過。

沿革

1952年屬通濱區,1956年屬通濱、安橋兩鄉,1958年並通濱鄉,同年改公社,1961年設區,1968年劃為龐家公社,1984年建鄉,1994年設鎮。1997年,面積75.6平方千米,人口2.7萬,轄龐家、東高、西高、韋家永革、劉寨、焦集、北王、王圖、羊橋、張莊、安家、通濱、高二青、高廟李、邢家、高廟劉、吳家、三合寺、赤李、晉家、欒王、永新、黎寨、衛東、九甲、皂李、二甲、赤張、李劉、欒李、紅星、鞏莊、李井、范廟、范王、官趙、繩耿、郭家、北楊、胡樓、興張、王廚、郝家、祁家、楊集、興馬、太平、大寧、小寧5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龐家。[2]

經濟狀況

該鎮注重加強黨委自身建設和機關規範化建設,以作風建設促進各項工作。自2006年大力實施"122"工程(突出招商引資一個中心,搞好經濟項目園區和小城鎮建設"兩個規劃",冬棗生產和櫻桃谷鴨養殖"兩大產業")以來,截至2006年11月底,完成工業投入4.3億元,實現規模以上企業5個,規模以上工業投入2.3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7.9億元。高標準規劃了"廣青"和"鎮域"兩處經濟項目區,實現了南連博興縣城,北與濱州新區渤海十一路對接的濱博大道、205國道相連的"四通一平"。

各項工作都穩步、快速、健康、和諧發展。特別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廣大黨員幹部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宗旨意識進一步增強,思想境界、工作作風有了明顯轉變,全鎮上下一心一意幹事業、齊心協力謀發展,攻堅破難、幹事創業、奮發有為的氣氛空前濃厚。2006年實現社會生產總值2.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4300元。先後獲得濱州市"平安龐家"建設先進鄉鎮,水產、林業、計生先進鄉鎮,市、縣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50餘項榮譽稱號。

2007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3.5億元,財政總收入138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59元。全鎮新建過千萬元的項目11個,規模以上企業達13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年增加值2.7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1億元;民營企業發展到42家,其中板材加工企業達11家,新型牆體企業9家,手工織造6家,初步形成了化工、建築建材、板材、手工織造四大特色產業板塊。

農業發展

該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服務、發展、穩定"的工作思路,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積極服務園區建設,大力提升工業經濟,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全力做好"三農"工作,全面推進社會事業,努力維護社會穩定,不斷深化精神文明建設,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又快又好地發展。

種植業方面有冬棗23000餘畝,蔬菜生產基地3處,形成了芹菜、辣椒等蔬菜專業村10餘個,"七仙女"牌冬棗,辣椒成功註冊了省級無公害農產品。依託華康食品有限公司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櫻桃谷鴨養殖,並已初具規模。冬棗生產,櫻桃谷鴨養殖成為該鎮農業生產的兩項主導產業。工業興鎮:全鎮現有總占地5000餘畝,高標準規劃的廣青和鎮域兩處經濟項目區,已有工業企業20餘家落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家。建設面積4.21萬平方米小城鎮規劃建設已具雛形,完善的優惠政策,良好的投資環境,為各方有識之士投資興業,提供了舞台。鎮財政稅收、農民人均純收入等經濟指標,大幅度提高,綜合治理、計劃生育等工作也取得了很大進步。社會各業健康協調快速發展,全鎮目前呈現出了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資源優勢

交通便利。境內淄東(淄博--東營)鐵路。山廣(山海關--廣州)205國道和省道廣青路穿越全境,博興縣新城二路貫穿南北。博興縣新城開發區占地13000畝,坐落於龐家鎮。96年已實現村村通柏油路。

電力通訊條件優越。境內建有大型220KV變電站一處。全鎮已村村通電話並初步實現了"三電聯網"。

水源充足。國家大型引水工程--引黃濟青輸水河、北支新河、勝利河穿越全境,生活用水和農業,工作生產用水均有可靠保障。

油田資源豐富,具有充足的石油化工原料,提供經濟發展需要。

城鎮建設

龐家鎮以創建省級文明城鎮為契機,引導農民在村莊四旁、庭前院後種植各類林木,大力推進"村莊生態化、道路林蔭化、庭院全綠化",構建鎮村"綠色生態鏈"。在實施過程中,堅持綠化規劃與村莊規劃同步設計,以"三清三改"為突破口,掀起村莊美化綠化的新高潮,引導和鼓勵農民在房前屋後、路旁廣泛種植既具生態觀賞價值、又有經濟效益的地方鄉土樹種,大力營造風景經濟林。同時,該鎮根據各村綠色資源進行調整布局,努力形成林木協調的綠色產業發展模式。為加快建設綠色生態村莊,該鎮還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從協調資金、苗木引進、技術指導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村莊綠化,推動綠化美化由單一政府投資向多元化投資轉變。目前,該鎮已有30多個村完成詳細的綠化規劃並已付諸實施,僅2008年以來種植樹木60萬株,"綠色生態鏈"效應初見端倪。

畜牧業發展

龐家鎮高廟李村村民李建成經過外出考察學習,引進了最新型養豬技術--零排放環保生物發酵舍養豬技術。他投資1.5萬元,建起了豬舍面積100多平方米的養豬場,現存欄豬58頭。隨着養殖業的不斷發展,畜禽糞尿的排放量也在急劇增加,傳統使用的各種排放淨化處理方法難以解決畜禽糞尿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因此,新型的養豬技術--零排放環保生物發酵舍養豬技術受到了廣大養豬戶的歡迎。使用這種新技術,豬排出的糞尿經微生物完全發酵並被迅速降解、消化,從而實現豬糞尿的零排放,不但可以解決養豬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還可以降低養殖成本,提高豬肉品質。

2007年以來,博興縣龐家鎮鎮黨委、政府根據各村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實際,把畜牧業發展基礎好、群眾養殖積極性較高的繩耿村、吳家村作為重點村予以扶持,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發展櫻桃谷鴨養殖的優惠政策,聘請專家對養殖區進行了合理規劃。再繩耿村,鎮黨委、政府協調銀行採取五戶聯保貸款的辦法,解決了養殖戶的啟動資金;採取土地調換辦法,動員非養殖戶與養殖戶將土地進行調換,形成規模養殖小區。針對吳家村集體經濟條件好的實際,發動村集體投資建設鴨棚,採取租賃的形式,租賃期6年減收1年租賃費用,為養殖戶分擔資金投入,極大地調動起了農民參與養殖的積極性。同時,市、縣畜牧部門緊密聯繫解決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協調華康公司做好市場行情和信息發布,成立了農民養鴨合作社。目前,全鎮共有標準化養殖小區8個,養殖大棚600餘個,年出欄成品鴨可達1200萬隻,實現效益2400餘萬元。

林業發展

龐家鎮"千里雙百"工程量大面廣,涉及一條國道、一條省道、三條縣鄉路。為儘快轉變農民以糧為主的傳統習慣,鎮黨委、政府多次召開村兩委班子座談會,具體工作中,鎮黨委、政府採用了"三三制",即:三個模式、三項資金;三項原則、三個不栽;三項措施、三次檢查。(一)三個模式,三項資金。該鎮從林權制度改革入手,積極探索林業經營機制,按照"自願、有償、依法、規範"的原則,積極搞好土地流轉,實現土地化整為零,規模經營,形成了三個模式:一是大戶承包或聯戶承包;二是實行"兩田分離",村里將土地劃成兩塊,一塊為發展豐產林、經濟林的土地,另一塊是糧田;三是統一規劃,統一栽植,放活使用權和經營權,保證受益權。在資金投入上,實行多元化投入:一是鎮裡拿出60多萬元作為豐產林、經濟林建設基金,統一採購優質苗木;二是對完成任務的村實行以獎代補,每種一棵樹補償1.0一0.15元;三是村里拿出一部分土地承包費再投入到林業建設中去。(二)三個原則,三個不栽。三個原則:一是規模發展成片栽植;二是設立樣本示範工程,在綠色通道上重點抓了廣青路、205國道示範段,在種苗上推廣良種107、172旱柳、冬棗等優良品種;三是實行高效立體開發種植,在豐產林中種植矮杆經濟作物,提高複種指數,增加經濟效益。在栽植上,做到三個不栽:穴不大不栽,苗不壯不栽,無水源不栽。嚴格栽培質量,達到樹梢一條線,塗白一條線,地下條帶一條線"三個一條線"標準。(三)三項措施,三次檢查。一是成立了由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林業會戰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各管區也成立了相應的機制,分片包村;二是層層簽訂責任狀,把林業會戰納入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三是兌現獎懲,鎮裡制定了獎懲辦法,驗收合格後,按規定兌現獎勵,對完不成的村隊,進行通報,限期完成。為確保植樹造林任務保質保量全面完成,鎮綠色通道建設領導小組對林業生產進行三次檢查:第一次在造林過程中,檢查樹穴標準和苗木規格;第二次在造林結束後,主要檢查造林面積和造林質量;第三次在次年春,主要檢查造林成活率和撫育管理情況。[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