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波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底波拉,外文名:DEBORAH,基督教聖經人名。
基督教[1]一般認為,其基本教義都是出自於《聖經》。歷史上的教會以信經、信條、認信文等多種形式對基督教的基本教義作出了很多精要的概括,也被今天研究教義學的學者視為教義的淵源。此外,歷代神學家企圖結合其時代的觀念闡釋和辨明基督教的信仰要理。很多神學家[2]的著作也是闡發基督教基本教義的寶貴資源。
簡介
1. 利百加的奶母,創卅五8記載她死於伯特利;她葬在一棵樹下,那棵樹名叫亞倫巴古,就是「哭泣的橡樹〔或篤耨香樹〕」。
2. 以色列眾士師名單中的一個女先知(約主前1125)。根據士四4起,她的總部在拉瑪和伯特利中間,在「底波拉的棕樹」下。不同支派的以色列人,都到那裡請教她,希望她調停他們的爭執。這些爭執,可能是他們的地方法官解決不來的,或者是支派間的爭執。因此,就「士師」的一般性及非軍事性的涵義來說,底波拉是個士師。可能是由於她在判斷案件方面的聲譽,並因她以擁有神賜的能力馳名,以致以色列人在受到西西拉壓迫,身陷窘境的時候,會前來向她求助。她吩咐*巴拉在攻擊西西拉的戰役中上陣作以色列人的統帥,又在巴拉的堅持下,同意與他同行。結果,在基順河的戰役中,以色列人得到了壓倒性的勝利,將西西拉擊敗(士四15,五19起)。
聖經稱底波拉為(士四4)拉比多(直譯「火炬」)的妻子,又形容她是「以色列的母」(士五7)。有人將這片語解作「以色列的一個大城市」(參:撒下廿19),而且認為這個城市是指大比拉城(書廿一28;代上六72),即今日的底布里耶(Debu^riyeh),在他泊山的西麓;但在有關的記載或底波拉之歌中,均無跡象顯示這本來是那麼偏僻的地方,會因此而忽然變得這麼重要。
底波拉之歌(士五2-31上)是從主前十二世紀保存下來的,其用語差不多從未獲後代人「現代化」處理,故是舊約中最古老的一段經文之一。這首歌顯然是在所慶祝的勝利後的翌日作的,是重要的資料來源,讓我們曉得在那個時代,以色列支派之間的關係。這首歌可以分為八段:讚美作為序言(2-3節);向耶和華祈禱(4-5節);在壓迫者手下的荒涼(6-8節);集合各個支派(9-18 節);基順戰役(19-23 節);西西拉之死(24-27節);西西拉母親等待他歸回的描述(28-30節);及結語(31節上)。其實我們是從底波拉之歌的描述,不是從第四章的敘述中,知道西西拉失敗的真正原因的:一場暴雨,使基順的河道泛濫,沖走了迦南的戰車(21節),使軍隊大大混亂,以致巴拉的人輕易將他們殲滅。
有人認為,這首歌描寫西西拉母親的部分生動感人(28節起),證明作歌的人是個女性。不過,這首歌如果流露出一點同情,那份同情亦非出於憐憫之心。
這首歌不單在第12節用呼語法稱呼底波拉,在第7節大概也是如此。在第7節經文中,重複出現的希伯來字 qamti^,不一定要解釋為平常用的第一身單數(「我曾興起」),可視為古文體的第二身單數(「你曾興起」);
參考文獻
- ↑ 基督教歷史,搜狐,2021-03-03
- ↑ 神學家是什麼意思?宗教中的科學家?,第一星座網,20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