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底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底本,外文名:Dibon,基督教聖經地名。

基督教[1]」一詞在中國大陸的學術界使用時比較混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即包括了羅馬公教(Catholic)、正教(Orthodox)、新教(Protestant)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在內,也就是英語中的Christianity之意;狹義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2]

簡介

同名者有二:

1. 摩押地一古城

位於鹽海以東、亞嫩河北面約5公里處。原屬摩押人,亞摩利王西宏戰勝摩押人後據為己有。以色列人進軍迦南途中在此安營,向西宏借道遭拒絕後,打敗西宏,占領該地。分配地業時,劃歸迦得的子孫(民33-34 說,迦得支派建造了底本、亞他錄、雅謝等城市;書13:17則說劃給流便的子孫為業) ,所以底本又稱「底本迦得」。以色列南北分裂時代,國勢衰落,底本又為摩押控制。先知以賽亞等指斥底們是摩押諸惡城之首。「底們」與「底本」諧音,字根的意思是「血」,預言底本血腥的命運。(民21:30;32:3,33-34,45-46;賽15:2,9;耶48:18,22)今名「底班」,在約旦境內。

2. 猶大南地一城鎮

西元前6世紀末,以色列人從流放地巴比倫返回故鄉,居住於別是巴和欣嫩谷之間的底本、基列亞巴、洗革拉等城市和屬城的鄉村。(尼11:25-3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