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應急轉貸主要為實體經濟領域生產經營基本正常、具有持續經營能力、信用信息記錄良好、符合流動資金貸款發放條件、資金周轉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中小微企業,提供短期資金融通服務,幫助企業按期還貸、續貸。對於企業挪用於違規領域或限制性行業的到期貸款,不予支持。

堅持政策指導、市場運作,專款專用、封閉運行的原則,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吸引各類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通過市場化配置資源,實現商業化可持續發展。

目錄

作用

一、是為民營中小微企業解決到期還款資金不足的問題,幫助和支持生產經營正常的企業「過橋」倒貸,防止出現抽貸和斷貸。

二、是有效降低資金使用費率和資金占用時間,企業轉貸成本可降至原社會平均轉貸成本的1/5,大大減輕企業負擔,讓企業降低成本和穩定生產。三是為金融機構按時收回貸款提供保障,有效降低銀行不良貸款率。

構成與募集

由省級引導資金、社會募集資金基金運營收益風險準備金等構成。

省級轉貸引導基金本着持續平穩運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效率的原則,合理確定基金規模;可根據社會資本供給主體認繳額度和實際業務開展情況,按比例分期到位。

省級引導資金主要發揮引導放大和保證增信作用。社會募集資金主要面向大型國有企業、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經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小額貸款公司、民間資本管理公司,以及經營規範的投資公司等社會資本供給主體進行募集,根據企業應急轉貸實際需要穩步增加。

社會資本供給主體提供的資金必須為自有、合法資金,不得從其他市場主體籌集資金,不得面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不得通過變相貸款、股權抵(質)押等方式從金融機構募集資金。

轉貸機構備案條件

1.在當地註冊成立,符合法律法規具有法人資格的實體企業、從事過相關業務的類金融機構、受職能部門指導管理的服務機構。

2.有規範的管理體系和風險管理制度,配有專業運作團隊。

3.以自有資金合法經營,有可靠的信用能力,債權、債務關係明晰,無對外擔保和不良信用記錄,沒有社會吸儲等違法違規行為。

4.具有一定資金規模、實力和風險化解能力,縣級轉貸運營機構註冊實繳資本或實有資金原則不少於3000萬,市級轉貸運營機構不少於5000萬。由財政出資和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推薦的可協商約定,簽定責任承擔、損失分擔和風險補償協議。備案市縣轉貸運營機構堅持以實力強、信譽好的企業和投資主體參股為主。

具備條件

在山東省行政區域內註冊登記,財務管理規範,會計制度健全,依法合規經營;

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安全生產達標,依法合規經營,生產經營基本正常,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信用信息記錄良好,還款能力與還款意願強,沒有挪用貸款資金違規行為,無不良信用記錄;

流動資金貸款符合[[《中國銀監會關於印發<貸款風險分類指引>的通知》]](銀監發〔2007〕54號)等有關規定為正常類,且符合新發放流動資金貸款條件和標準。

對於技術創新能力強、產業轉型發展引領作用突出、符合新舊動能轉換方向、註冊地市縣相關部門推薦、市縣轉貸引導基金運營機構申請配資的民營骨幹中小企業,省級轉貸引導基金優先給予支持。[1]

申請服務

可向當地備案的轉貸機構申請,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會及時向社會公布備案機構名單和聯繫方式,也可向貸款銀行申請。

山東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應急轉貸服務納入山東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為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發揮民營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決定2020-2022年在全省開展六個專項行動。

一、政策落實專項行動

1.推動惠企政策精準落實。通過大數據技術,匯聚各級惠企政策信息和市場主體數據,實現政策整合、數據挖掘、企業畫像,三位一體推進惠企政策精準匹配、精準服務、精準落實。(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各責任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負責,下同)

2.建立政策輔導制度。各級各部門出台涉企政策時,及時發布實施細則,明確政策聯絡員,受理企業政策諮詢、投訴建議。對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雙招雙引項目,縣級實行主動對接,動態跟蹤,全程服務。(責任單位:各級各部門)

3.提升服務保障能力。出台實施《山東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完善法規制度保障。落實各級黨政領導幹部聯繫服務民營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制度,完善政企溝通協商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實現企業開辦全程網辦、企業註銷一網通辦。依託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開展大數據創新應用,提升服務水平。(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司法廳、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省市場監管局、省大數據局)

二、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

4.梯級培育數字化平台。綜合運用財政獎補、股權投資、引導基金等方式,支持加快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展。到2022年,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連接工業設備3000萬台以上,推出工業APP應用程序2萬個以上。(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5.全面推動企業上雲用數。持續開展「企業上雲」,重點推動工業設備上雲,打造「雲行齊魯」升級版。到2022年,全省上雲企業30萬家以上。(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6.建設數字化賦能服務超市。徵集穩就業促就業、產融對接、工業互聯網、智能化工廠(車間)、供應鏈對接等數字化賦能服務產品,分行業分區域組織線上線下對接。(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三、產業升級專項行動

7.開展智能化技術改造計劃。設立「山東技改在線」,打造「技改視頻庫」,舉辦技術改造供需對接會,開展診斷諮詢,重點推進電子、機械、汽車等十大行業技術改造。支持自主可控BIM技術在建築、交通等行業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深度應用。(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

8.開展科技創新攻關。支持民營企業實施或參與重大科技項目、平台,集智聚力、聯合攻關。舉辦「創客中國」、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工業設計大賽等競賽活動,不斷推出創新成果。(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9.開展重點行業對標提升活動。圍繞「十強」產業和「四基」領域,選樹一批高質量發展典型,省市每年分領域組織20場左右對標學習促提升活動,三年內帶動1萬家企業「學標杆、做標杆、超標杆」。(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0.建設人才隊伍。加強產業領軍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引進培養。大力培育優秀企業家,組織舉辦中青年企業家培訓班和專題培訓班,每年省里培訓企業家1500人左右。加大人才培養的改革力度,研究探索專業人才跨體制、跨行業交流任職的有效途徑。(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四、市場主體培育專項行動

11.實施創業創新「孕育萌生」計劃。落實「個轉企」優惠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個體工商戶轉企。打造一批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創業孵化基地等載體,為創業者和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2.實施小微企業「春筍拔節」計劃。按1.2倍比例調整補充全省「小升規」重點企業培育庫,實施激勵引導、融資支持、「一對一」精準服務,推動企業規範化公司制改制,力爭每年4000家企業升規納統。(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統計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13.實施高成長企業「熱帶雨林」計劃。實施新一輪專精特新、瞪羚、獨角獸企業培育計劃,強化動態管理、精準服務和全鏈條培育,力爭每年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00家左右、瞪羚企業150家左右、獨角獸企業5家左右。到2022年,培育2-3個高成長企業「熱帶雨林型」縣(市、區)。(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4.實施骨幹企業「跨越登峰」計劃。突出發展基礎好、成長潛力大的骨幹企業,建立新跨越民營企業儲備庫,加強分類指導和政策引導,支持其通過上市、併購、聯合等做大做強。到2022年,儲備庫企業達到50家,新增新跨越民營企業15家左右。(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五、供應鏈提升專項行動

15.打造產業鏈生態圈。實施產業鏈固基強基工程,推動強鏈、補鏈、延鏈,進一步實現「領航型」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協調融通發展。到2022年,圍繞化工、冶金、裝備等重點產業鏈,初步打造形成以我為主、合作開放、安全高效的產業鏈和生態圈。(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6.強化供應鏈產業支撐。圍繞「海爾卡奧斯」「浪潮雲洲」工業互聯網平台以及青島「檸檬豆」供應鏈等平台,支持中小企業快速融入,借力實現供應鏈對接。到2022年,圍繞重點產業鏈,搭建形成5個左右影響力大、帶動力強的供應鏈平台。(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7.搭建「互聯網+」外貿平台。圍繞3-5家實力強、服務好的外貿綜合服務平台,支持民營製造和外貿企業進入,共享通關、物流、結匯退稅等「一站式」服務和境內外市場資源,攜手開拓境外市場。(責任單位:省商務廳)

18.穩妥有序「走出去」。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重點在東亞、東南亞、非洲等地區建設境外各類園區,扶持有能力的中小企業布局集倉儲物流、營銷推廣、金融保險、售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公共海外倉」和「國際營銷服務公共平台」。(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

六、融資促進專項行動

19.健全多層次信貸服務體系。推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鼓勵金融機構發展便利續貸業務和信用貸款,提高民營企業融資授信額度,增加小微企業首貸、中長期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無還本續貸等。完善省「銀稅互動」融資服務平台功能,提升銀行信貸產品與企業需求匹配度。(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省大數據局、山東銀保監局、省市場監管局、省稅務局)

20.強化基金支撐。重點圍繞「十強」產業、高成長中小企業和科技初創小微企業,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基金)持續投入。(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1.開展應急轉貸服務。增加省級企業應急轉貸引導基金規模,擴大應急轉貸服務範圍,規範應急轉貸機構運營。到2022年,省級應急轉貸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健全,全省每年應急轉貸服務企業4000家次以上,轉貸資金規模600億元左右。(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2]

22.發展供應鏈金融。圍繞「十強」產業,支持金融機構與行業龍頭企業加強信息共享和協同,提升產業鏈整體金融服務水平,提高供應鏈融資結算線上化和數字化水平。推動應收賬款的標準化和透明化,鼓勵跨行業、跨領域互認,擴大流通範圍,提高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效率。(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銀保監局)

充分發揮各級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加強統籌組織,明確責任分工,定期督促檢查,確保專項行動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