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庫姆塔格荒漠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庫姆塔格荒漠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庫姆塔格站)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觀測研究區涵蓋了庫姆塔格沙漠、敦煌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境內的阿爾金山東段及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祁連山西段區域,面積約100000 km2。該區域位於青藏高原與蒙古高原的過渡帶,是「絲綢之路[1]經濟帶」建設與西北生態屏障穩定的動力源,唯一完整的極乾旱區綠洲演變活化石,另外這裡地貌類型齊全、水文循環路徑清晰、動植物資源豐富、對氣候變化相應敏感,是獨一無二的極乾旱區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天然實驗室。

目錄

機構簡介

庫姆塔格站2007年建站,2009年獲國家林草局批准成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外台站。作為極乾旱區生態監測和研究平台,庫姆塔格站採用一站多點布局,開展野外生態系統監測、評估與過程和機理研究;面向國家和地方發展需求,立足於敦煌、庫姆塔格沙漠及周邊區域生態建設;結合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工程,監測和評估觀測研究區生態系統穩定及變化,為敦煌及周邊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庫姆塔格站生態站主要研究方向有極乾旱區水文循環及水資源動態演化規律研究,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驅動機制研究,動植物種群逆境生存適應策略研究,風沙過程、危害及防沙治沙技術開發、集成與示範研究,構建旱地可持續利用與管理綜合技術體系。

科研成果

生態站具有科研用房500m2,在庫姆塔格沙漠、敦煌等地設立15個固定觀測場。配有儀器設備132台/套,價值600萬元。近五年來,生態站承擔國際合作項目2項,國家基礎研究項目6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8項,重大橫向課題1項,行業其他項目18項,共計35餘項,項目經費7443.4萬元。近5年發表論文78篇,其中SCI 23篇,出版6部專著,獲各類獎項6項。其中低覆蓋度治沙成果技術創新性強,成果應用效益顯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科研團隊

生態站施行站長責任制,現任站長盧琦,固定研究人員27人,流動人員28人。其中管理人員7人,野外觀測和數據管理2人,研究生21人;副高級以上職稱20人,有博士學位的19人。現有研究人員專業涵蓋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學、地質學、生態學、林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林學等8大一級學科。近年來,生態站共組織或承辦了第十二屆國際生態學大會、第四屆世界人工林大會三北防護林平行會議、「一帶一路[2]」生態治理民間合作國際論壇等國際會議3次。組織重要出訪6團次,派出專家出國21人次,接待來訪14人次,促進了美洲、歐洲、非洲、亞洲等地合作交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