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庫不齊沙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庫布齊沙漠位於河套平原黃河「幾」字彎里的黃河南岸(有的人稱為河套沙漠),其北是黃河,往北是陰山西段狼山地區。據《詩經》記載,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期,庫布其草原上就出現了朔方古城。當時,這裡森林茂密、水草豐美、綠茵冉冉、牛羊成群。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儼猶戎狄匈奴都曾在這裡繁衍生息

氣候特徵

庫布齊沙漠氣候類型屬於中溫帶乾旱、半乾旱區,氣溫高,晝夜溫差大,氣候乾燥,年大風天數為25~35天。東部屬於半乾旱區,雨量相對較多;西部屬於乾旱區,熱量豐富。[1]

地理環境

庫布齊沙漠東部水分條件較好,屬半乾旱區;中東部有發源於高原脊線北側的季節性川溝十餘條,沿岸土壤肥力較高;西部地表水少,水源缺乏,僅有內陸河沙日摩林河向西北消失於沙漠之中。西部降水少,跨入了乾旱區。該沙漠區有較好的光、熱、水,宜於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該沙漠東、中、西部各具特色,中、東部雨量較多,西部熱量豐富。中、東部有發源於高原脊線北側的季節性溝川約10餘條,縱流其間,並具有溝長、夏汛冬枯、含沙量大等特點。

在流經沙漠的溝川兩岸,常有面積不等的溝谷階地。地下水埋深1~3米,土壤肥力也較高,出現了星羅棋布的綠洲景觀,形成較優越的小氣候條件。西部地表水很少,水源缺乏,僅有沙日摩林河流向西北消失於沙漠中。沙漠西端和北部的地下水受黃河影響,埋深1~3米,水質較好,也在黃河灌區之內。

地形

庫布齊沙漠地勢平坦,多為河漫灘地和黃河階地,宜於發展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中、西部條件較差地區可植樹造林、封沙育草,發展小畜。沙漠北部和東西兩端緊靠黃河,條件優越。一級階地與河漫灘高差很小,有的地段黃河水位高出地面約10餘米。近50年以來該區內已建黃河南乾渠250公里,引黃灌溉,已建設成為內蒙古重點產糧基地之一。沙漠東部條件較好,當前是防止流沙南侵、北擴和東移,今後應以林為主,採取喬、灌、草結合,以灌為主;帶網結合以帶為主;帶間空地進行育草種草;對半固定沙地,可採取飛播牧草,縮小沙丘流動範圍。

畜牧業生產要以小畜為主,嚴格控制牲畜數量,做好天然草場的保護,適度利用,重點建設,提高草地的產量和質量。把封沙育林、種草和提高植被覆蓋率,作為該地區長期的發展方向和建設途徑。對南緣北坡產生徑流地區,要全面合理安排,引水入沙,治理沙漠,開溝引水穿越沙帶進入北部開闊平原區。對溝川水資源的利用,要採取:上游注意水土保持;中游攔蓄分洪;下游分洪引洪灌溉。

自然資源

東部地帶性土壤為栗鈣土,西部則為棕鈣土,西北部有部分灰漠土。河漫灘上,分布着不同程度的鹽化淺色草甸土。由於乾旱缺水,境內以流動、半流動沙丘為主。區內地帶性植被,東部為乾草原類型,西部為荒漠草原植被類型,西北部為草原化荒漠植被類型。乾草原植被類型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占優勢,伴生有小半灌木百里香等,也有一定數量的達烏里胡枝子、阿爾泰紫菀等;西部與西北部半灌木成分增加,建群種為狹葉錦雞兒、藏錦雞兒、紅沙以及沙生針矛、多根蔥等。北部河漫灘地生長着大面積的鹽生草甸和零星的白刺沙堆。

沙生植被為:流動沙丘上很少有植物生長,僅在沙丘下部和丘間地生長有籽蒿、楊柴、木蓼、沙米、沙竹等;流沙上有沙拐棗。半固定沙丘表現為:東部以油蒿、檸條、沙米、沙竹為主;西部以油蒿、檸條、霸王、沙冬青為主,伴生有刺蓬、蟲實、沙米、沙竹等。固沙丘表現為:東、西部都以油蒿為建群種;東部還有冷蒿、阿爾泰紫菀、白草等,牛心朴子也有一定數量。

景點特色

庫布齊沙漠景觀壯美,風光獨特。700里黃河宛如弓背,迤邐東去的茫茫沙漠宛如一束弓弦,組成了巨大的金弓形。庫布齊的響沙灣景區以浩瀚的特大響沙帶堪稱天下一絕,在乾燥條件下,沙子只要受到外界觸動就會發出一種像飛機掠頂而過的「嗡嗡嗡」的轟鳴聲,四季皆響,十分奇妙;而神光響沙旅遊景區夜間有熒光顯現,格外神奇;美麗的七星湖景區碧波蕩漾,在滾滾黃沙中倒映出澄淨的天空,動人心魄。

從包頭往南,經過黃河大橋,穿行鄂爾多斯高原,南行約50公里,便到庫布齊沙漠。 著名的「銀肯」響沙面臨大川,背依茫茫大漠,處於背風坡,形似月牙,面積只有畝許大。 「銀肯」是蒙語,漢譯「永久」之意,當地群眾叫它「響沙灣」。該處的沙子,只要受到外界撞擊,或腳踏、或以物碰打,都會發出雄渾而奇妙的「空-空-」聲。人走聲起,人止聲停。因此,人們風趣的將響沙稱作「會唱歌的沙子」。但是,陰天下雨或搬運到異地,沙子就不響了。

響沙是一種自然現象,但目前尚未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一些科學工作者進行過考察。有人認為,由於這裡氣候乾燥、陽光長久照射,使沙粒帶了靜電。一遇外力,就會發出放電的聲音。有人曾把這裡的部分沙子搬移到其他地方,結果沙子就「啞巴」了。也有人分析,由于晴天陽光照射,水汽蒸發,河面上空可能會形成一道人眼看不到的蒸汽牆。這種「蒸汽牆」與月牙形的沙丘向陽坡正好構成一種天然的「共鳴箱」,產生出共鳴聲響。

中國發現的響沙有三處,除「銀肯」外,還有寧夏中衛沙坡頭響沙和甘肅敦煌響沙。這三處響沙,都位於內陸區。沙丘高大,沙坡背風向陽,沙丘前有水滲出或有流水途經。因此,響沙是沙丘處在特殊地理環境下出現的一種自然現象。

沙漠徒步注意事項

1、沙漠溫差很大,沙漠探險中,冬季、夏季服裝應一一具備,白天沙漠的陽光會灼傷皮膚,你可以選擇長衫、長褲,但長褲在艱難的行進中會大大消耗你的體力,因而建議選擇短褲,但是必須做好防曬。最難忍的灼傷皮膚情況可能會出現在後脖頸上,你的衣領摩擦在脖子上會疼痛無比,最簡易的辦法是帶頂遮陽帽,並在帽子的後面壓一塊白手帕以阻擋強烈的陽光。

2、一雙合腳的中高幫鞋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高腰、柔軟,如果是新鞋,最好在進入沙漠前,先在城市中穿一兩個星期,「磨合」好了再穿進沙漠。

3、太陽鏡最好有兩副,一副是平時使用,另一種是防風沙的,可用摩托鏡或滑雪鏡。

4、一個大號水壺、爽身粉、手電筒、寬膠帶、小圓鏡、塑料袋等小物品都會在沙漠中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方便。比如,爽身粉可以擦在你運動時經常被摩擦身體部位;小圓鏡用於求生時反射信號;塑料袋用於防塵。[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