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蟹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廣西蟹蛛 |
中文學名:廣西蟹蛛 拉丁學名:Thomisus guangxicus (Song & Zhu, 1995)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 門:螯肢亞門 綱:蛛形綱 亞 綱:柄腹亞綱 目:蜘蛛目 亞 目:新蛛亞目 科:蟹蛛科 亞 科:蟹蛛亞科 屬:蟹蛛屬 種:廣西蟹蛛 |
廣西蟹蛛,Thomisus guangxicus (Song & Zhu, 1995),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蜘蛛目,蟹蛛科,蟹蛛亞科,蟹蛛屬的一種蜘蛛。[1]
廣西蟹蛛形態特徵
雌蛛長5.00~7.80毫米。正模長7.80毫米。頭胸部長3.20,寬2.80;腹部長4.60,寬5.20。背甲長大於寬,杏黃色,中窩之前有一「U」字形黃白色斑,後中眼之後有一黃白色橫條斑,左右與後側眼基相接。眼域及額部中央呈黃褐色,黃褐色區外圍有黃白色細邊,形似三角形,前中眼周圍呈褐色,頭部左右側突之下各有一褐色斑。兩眼列均後凹,前中眼間距小於前中側眼間距,後中眼間距大於後中側眼間距。中眼域長小於寬,前邊小於後邊。前側眼>前中眼>後中眼=後側眼。額高約等於前中眼間距。觸肢黃色。螯肢基部為黃色,端部呈白色。顎葉、下唇淺黃褐色,顎葉外側及下唇端部為白色。胸板杏黃色,前半部兩側緣為白色。步足杏黃色,但具有白色塊狀斑。前兩對步足顯着較後兩對步足長且粗壯。第1對步足脛節有3—4根腹刺,後跗節有4—5對腹刺;第2對步足脛節有1對腹刺,後跗節有4對腹刺。步足測量:Ⅰ 10.40(3.50,3.80,1.80,1.30);Ⅱ 10.10(3.40,3.60,1.80,1.30);Ⅲ 5.50(1.80,2.10,1.00,0.60);Ⅳ 6.30(2.20,2.30,1.20,0.60)。足式:1,2,4,3。腹部前窄後寬,後方左右後側角略向上隆起。背面黃白色,前半部具5個肌痕,左右後側角位置各具2個棕色斑點。腹部側面有兩塊棕色斑,一塊位於左右後側角之下,另一塊位於前端前緣。腹部腹面白色,具數對棕色肌痕。紡器淺褐色。外雌器橙黃色,中央具一對圓形陷窩,每個陷窩的中央具一黑色細線條,縱向。
雄蛛長2.10—2.40毫米。配模長2.40毫米。頭胸部長1.20,寬1.25;腹部長1.60,寬1.60。體色較雌蛛濃,背甲具很多圓形小刻點,腹部背面骨化。觸肢器無護器,脛節腹突呈彎鈎狀,側突伸向外下方,側面觀呈三角形。第1、2步足的後跗節、跗節為黃褐色,余各節呈棕色。第3、4步足的脛節、膝節及腿節端半部為淺棕色,余各節為杏黃色。步足測量:Ⅰ 3.50(1.10,1.20,0.70,0.50),Ⅱ 3.30(1.10,1.20,0.60,0.40),Ⅲ 1.70(0.60,0.60,0.30,0.20),Ⅳ 1.90,(0.70,0.70,0.30,0.20)。足式: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