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德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德橋即里橋 ,亦稱塔腳橋,在老城墟西300 米處,因建在澄邁縣出口內灘地段和北岸舊塔的塔腳下而得名。,建於北宋初期,明嘉靖38年(公元1559年)為知縣唐啟賓重修。蘇東坡的《澄邁驛通潮閣二首》中有 「眼明飛閣俯長橋」的詩句,其中 「長橋」指的就是里橋。現橋已荒廢,但結構還牢固,足見其當年雄姿。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里橋橋身猶在,從上游飛流直下的瀑布宏偉壯觀,很難想像在喧譁的鬧市里竟然有這樣一處水花飛濺的美麗瀑布。瀑布下,偌大一個菜園,勤勞的主人正在勞作,好不愜意。

介紹

廣德橋在《澄邁縣誌》里記載為里橋,因建在澄江出口內灘地段故稱為「里」。綿長的澄江河道流經此處來了一個近乎90度的華麗轉身,又在這裡出現了一個高達數米的斷崖,典型的火山岩石障峭立其上,儼然是一處巨石遍布的河灘。原本溫順的上遊河水經此折角及落差的突變,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裸露突兀的岩間撞擊奔涌,聚成一道道的瀑面沖灘入海。只見砥柱江水,懸流急墜,水簾飛掛而下,形成一道水花飛濺的瀑布奇景。雖然沒有「直下三千尺」的沖天豪氣,但寬達數十米,仍能以「勢歸海壑含千溜,景作蜃樓吐一奇」的壯麗,讓人感受到大自然所帶來的視覺震撼之美。

結構

現存的廣德橋是石拱橋,全由大大小小的青石壘成,南北向,橫跨澄江,六墩五孔,長30 米,寬2 . 95 米,高5 米。為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知縣唐啟賓所建。

據資料記載,當時澄江上有里、外二橋,按位置,廣德橋當時應該叫做里橋。據資料推測,當時的橋身可能是一半為拱橋一半為石板的混合結構。這種結構這種長度的大橋,在海南是獨一無二的,其結構可能與當時河床的地貌與工程的經濟等因素有關。

明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地震,塔毀而橋存,現橋已荒廢,但結構還牢固,老橋已只剩下一半,石板結構的一半不知何時被水沖毀,只留下另一半4孔半的拱板。

景觀

澄邁縣老城鎮原來是縣治所在地,這裡不僅有着厚重的人文積澱,而且由於大自然的造化,山、海、江、河在此處相互烘托,也誕生了不少奇特的自然景觀,著名古澄邁八景中的四大自然景觀就在老城。其中,廣德橋瀑布無疑是借景懷古的絕佳之地。

斷橋飛瀑:從上游奔流到此的澄江水,經過廣德橋時與橋墩巨石相激,飛瀉直下墜入深潭,形如湯沸,經久不息,水花如煙似霧,轟聲數里可聞。古老的殘橋、壯觀的瀑布、日新月異的城市,共同構成了一道和諧美麗的風景。*[1]

歷史

廣德橋,又稱里橋,也稱塔腳橋,系因其北岸邊有一座元代七層塔而得名。據歷史記載:澄江上有三座大橋,一為木橋,叫「長橋」;二為里橋,叫「廣德橋」;三為外橋,叫「廣濟橋」。關於「長橋」,始建於北宋。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宋代蘇軾    倦客愁聞歸路遙,眼明飛閣俯長橋。   貪看白鷺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晚潮。 餘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陽招我魂。   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髮是中原。

蘇東坡在《澄邁驛通潮閣二首》的詩句「眼明飛閣俯長橋」中曾提及過的,因是木橋,後被湍急的江水沖毀。明代中晚期又在江上選擇青石結構設計築起石拱二橋。據考證,今「廣德橋」的橋址即為先前的「長橋」橋址。相傳此橋為古代通往海南西部儋州等地的必經之路,蘇東坡貶謫海南,途經澄邁前去儋州,及後來北歸時,都曾經過此橋。在儋州,蘇東坡曾養過一條烏嘴狗,北歸時這條狗也隨他從儋州來到老城,經過澄江時,它「長橋不肯躡,徑渡清深浦」,上岸時還咆哮着將路人嚇了一跳。這條調皮可愛的烏嘴狗,不僅為歸途中的蘇東坡平添了幾許樂趣,也為老城長橋留下了一段趣聞傳說。

公元1097年,一葉孤舟把62歲的蘇東坡貶至 儋州 ,當踏上海南的土地,迎接他的就是廣德 橋和橋下捲起千堆雪的瀑布。倦客愁聞歸路遙,眼明飛閣俯長橋。貪看白鷺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晚潮。而這種情思的出現,正是由矗立在瀑布之上、多少顯得有些落魄孤寂的廣德橋而來。這座早在宋代即已存在的古橋,曾經是瓊北通往瓊西的交通要道,千年來經歷了無數風雨洗禮,見證了幾多世事滄桑。而今,廣德橋只剩下一截三個被綠色藤蔓纏繞的石拱,難見往日榮光。

在海南度過了三年時光之後,幸獲赦免的蘇東坡同樣是由澄邁渡海北歸。廣德橋作為古驛站的一部分,也曾留下過蘇東坡一來一往的足跡。在即將北歸前,蘇東坡在廣德橋旁邊的「通潮閣」驛站過夜候船,三更時分,詩人望着「 天容海色本澄清」的澄邁灣,或許是想起了這一方土地上熱情的人民,又聯想到這三年領略的異域風情,不由發出「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的千古佳句!現今的我們,雖然難以獲悉蘇東坡在峰迴路轉的時候究竟是何神情,但從其「倦客愁聞歸路遙」的詩句中,我們仍能隱約看出詩人流露出的急迫心情。而今,斷橋下,濁水橫流、白色垃圾遍地,難尋「天容海色本澄清」。

參考文獻

  1. 海南澄邁廣德橋瀑布 深藏荒郊一簾水幕. 13 四月 2016 [17 三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