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校園美景)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教育在線 的圖片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成立於2000年7月。原由中文系、歷史系、新聞系組成。2003年增設秘書學系,新聞系獨立組建新聞學院。人文學院以高等師範教育為主,以非師範教育為輔,現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多層次辦學體系,教學設備先進,有電教室、語音室等。學院現有碩士點4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門史、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並有教師教育碩士點語文教育碩士方向1個。廣州市重點學科2個:中國古代文學(A級)、專門史(B級);廣州市重點學科預備站點1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廣東省重點課程2個:現代漢語、寫作與文選;廣州市重點課程6個:古代文學、外國文學、古代漢語、中國近代史、世界史、中國古代史。目前在校研究生73人、本科生1687人;教職工10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8人,在讀博士生11人。

重點學科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學科是廣州市重點學科,現有教師13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5名,帶頭人劉曉明教授。本學科現有穩定的研究方向三個:中國古代戲劇學(帶頭人劉曉明),中國古代詩學(帶頭人吳晟),中國古代小說學(帶頭人紀德君),每個方向都形成了比較合理的梯隊。

科研成果

近五年來,本學科在《中國社會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兩篇:《雜劇起源新論》(2000年3期)、《語文的離合與中國文學思維特徵的演進》(2002年1 期),全部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此外,還在《文史》、《文學遺產》、《世界宗教研究》、《文藝理論研究》、《文獻》等國內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 150多篇,其中核心刊物90篇,並有20餘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光明日報》、人大複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中華讀書報》轉載或轉摘。

出版專著12部,編著5部,譯著4部。如專著《瓦舍文化與宋元戲劇》、《中國歷史小說的藝術流變》、《江西禪宗文化研究》、《黃庭堅詩歌創作論》[1]、《視角與方法:中國古代文學新論》、《英雄崇拜與美人崇拜》、《明清歷史演義藝術論》等,其中不少著作獲獎。

本學科2001年以來獲得廣東省政府哲學社學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廣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共10項。

==學院管理==  

學院定位

人文學院的定位是:以漢語言文學[2]和歷史學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材,把人文學院建設成為教學研究型的學院。

學院目標

以大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作為培養人才的核心,以提高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目標,大力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視頻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 相關視頻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微電影大賽宣傳片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11屆畢業晚會

參考文獻

  1. 江西詩派一代詩宗黃庭堅的藝術成就,搜狐,2018-03-09
  2. 漢語言文學,中國教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