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幽微的人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幽微的人性》取材自李玫瑾在電視談話節目中的訪談內容。她在書中以通俗的語言介紹了犯罪心理畫像理論,並通過近年來國內外轟動一時的惡性犯罪案件剖析了犯罪人的心理成因,闡釋了犯罪心理學在預防和懲治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呼籲全社會關愛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兒童,重視他們的成長環境,對他們加強心理教育。

作者簡介

李玫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專業技術二級警監,中國著名犯罪心理學家,被譽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剖析,深受大家歡迎。

原文摘錄

健康的人生需要養生,更需要養心。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撫養,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以下問題 1.是否有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如果夫妻二人亟須掙錢或者事業重要。如果母親沒有時間親自哺乳,那麼最好不要生孩子。否則,極有可能錢掙來時,孩子已成敗家子事業做大時,孩子已成陌路人。在準備懷孕和養育孩子時,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帶孩子。在孩子依戀期內(12歲之前),不讓他(她)離開你的身邊。 2.是否有足夠的耐心來陪伴孩子?如果一對年輕的夫婦仍然只需要別人的關心,卻不願意關心一個吃喝拉撒都要人幫忙的嬰兒;如果夫妻二人對生活事沒有耐心也極不情願傲這類事時,那麼最好不要選擇當父親或母親。在孩子12歲之前,依戀現象一直存在。依戀現象與年齡成反比,年齡越小越重要。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力與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掙錢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識,更不在父母的事業有多成功,只在你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你在他依戀時期的陪伴時間有多少。 3. 是否知道孩子心理發展的幾個基本階段,每個階段需要父母來做些什麼。心理撫育的內容哪些在先,哪些隨後,哪些是基礎性的理撫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撫育?如果完全不知道,有無學習的興趣?如果沒有或沒時間,建議最好不要當父母。如果認為孩子出生後會自然長大、會自然懂事,那麼人們一定失望。因為只要心理撫育不到位,那麼,電視、網絡就會教育他(她),當我們發現孩子身上出現種種「毛病」時再行動已晚。這就是心理發展是有關健期的。尤其是在獨生子女的時代,父母沒有實驗期,當父母終於明白心理撫育的道理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時期。所以,心理學尤其是發展心理學,應該作為欲為人父母者的必需知識,有條件者一定要閱讀《發展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各社區或醫院在進行孕期教育的時候,要增加父母如... 人的情緒修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和人之間是會有矛盾的,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你都要知道你的底線,就是你情緒再大,你什麼行為也絕對不能為。我認為法律也是這樣,其實它不是針對一個人的,它事實上是對一個社會的規則,雖然你有道理,但是你也不能任性。

書評

一個人的童年,造就了他的成年。——李玫瑾

過去看撒貝寧老師主持的《今日說法》,經常邀請曲新久教授和國內研究犯罪心理學的第一人的李玫瑾教授。


這些年,在各個媒體上和《鏗鏘三人行》 節目中,李玫瑾教授極力推薦和倡導對兒童進行心理撫養和人格教育。

這些舉措不僅僅能幫助人避免走入犯罪的道路,更能成長為一個心理健康的善良人

李玫瑾教授在書中從犯罪人的心理成因角度來探尋犯罪的動機,以及犯罪人犯罪的背景。書中大量的事例表面很多人在同年出現心理不健康的情況和缺乏心理撫養的過程,會導致在成年後走向犯罪的道路。

什麼人容易犯罪?

犯罪人群分為兩種:危險人格和危險情結。

這裡重點探討反社會人格、犯罪人格和缺陷人格。

反社會人格是一種偶發性和激情性事件,大多數時候防不勝防。如本月貴州安順的公交車墜湖時間。如果在犯罪實施的準備階段,有機會能給自己自救。

例如:劉德華主演的電影《解救吾先生》中,是以一起真實的演員綁架事件改編而成。在真實案件中,被綁架人也是通過一次次地對話和交流,才給了自己時間和機會。


如果遭遇綁架。其一,不要大喊大叫。因為喊叫會縱然提升環境給綁匪造成的壓力,此時應該先冷靜,避免有能讓引起綁匪情緒過激的行為。

其二,站在綁匪的角度與之平等對話。大多數綁架都只會是要錢才傷及人身。可以等找機會表達:「你是不是有什麼難處啊?我覺得這個社會大家都挺難的,你可以跟我說說嘛?能幫的我一定幫。」

其三,在綁匪冷靜之後,跟他分析他綁架人讓他又危險。他需要什麼,你都可以配合他。

如果人性尚存,綁匪就不會再過多的傷害人身。

其次犯罪人格的特徵是家庭有殘缺,有着各種各樣的不幸。父母雙方或者吸毒或者酗酒,或者患有精神疾病、或者根本不負責任。

犯罪人格的動機簡單,手段殘忍。心中沒有生命的概念,沒有善良和道義。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為了自己幾分鐘的快樂,就把一家人從小到老全部殺掉,也有犯罪人曾經談到殺人和殺雞沒有區別。2014年河南焦作滅門案。

最後,缺陷人格的特徵是人格的缺失或者不健全,這種類型也是近些年逐步上升的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類型。

過於寵溺的家庭背景,在外表看來很好。但是是非判斷的能力差,比較任性。寵溺撫養恰恰是沒有是非觀的撫養。

就是想要什麼給什麼、愛聽什麼說什麼、怎麼高興怎麼來。例如2019年震驚全國的大連13歲男童殺10歲女童案、以及藥家鑫案等等等等。

性侵和性教育

性侵中侵害者與被侵害者具有某種自然或社會的優勢。男性對女性的體力優勢、成年人對未成年人的年齡優勢、領導從屬關係之間的社會地位優勢。

實施性侵害的人員心理分為以下幾類:

機會型性侵。因為對方不具有相應的性知識和性意識,在毫無防備的狀態下極易容易被侵害。這種情形主要體現在成年人對未成年人。


優勢地位型性侵。對某種權力的控制和對資源的限制而對對方進行侵害。

報復型性侵。這些人在性生活上有過壓抑和挫折的背景。在實施性侵的過程中會有性虐待的行為,這類過程中往往夾雜着暴力手段,並具有嚴重的傷害行為和殺人後果。

性滿足型性侵。只為了性體驗和性滿足,大多具有沉泥黃色錄像的背景,且沒有途徑滿足自己的欲望。

人的心理過程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性心理發展過程。

6歲之前的性教育在於灌輸性別的觀念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12歲前後的性教育在在於讓青少年懂得性別的魅力與修養。此時的青少年已經初具性意識,懂得對性的表達和理解的方式。

16左右開始引導青少年關注性道德和性法律。不做違背異性意願的事情,要尊重異性和不要取笑異性。

心理撫養

1、 人性是依靠同年的撫養出來的。12歲之前兒童對撫養人有着濃厚的依戀,此時如果撫養的缺失會導致兒童心理的缺位。

2、 人的養育過程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撫養人,最好有多個撫養人參與,這樣有情感的撫養可以增加肌體接觸和愛語氛圍,影響孩子的情感和語言能力。

缺少言語的環境,會導致兒童進入幼兒期後、不愛出聲、不愛表達、說話遲鈍。

3、 撫養的方式影響兒童認知的發展。當兒童身邊撫養人情感豐富、語言豐富的時候。這些孩子更愛說話,同時更會觀察別人的反應。

4、孩子的撫養需要一個穩定的撫養期,至少要六年,最好延伸到12歲。尤其是在最重要的頭六年,如果父母陪伴時間少、成長環境被破壞,人性就亂了,後來再去教育是沒用的。

5、心理撫養必須親自撫養,社會和學校是不可代替的。在撫養過程中,孩子會不自覺地複製撫養者的觀念和性格特徵,所以做父母的修好自己很重要。

6、如果一個人童年老是被教育當乖孩子,他其實會有情緒的,這種情緒沒表達出來,就會往心裡積攢。罪犯中玩陰的、變態的,小時就是聽話的乖孩子。

8、30歲以後的人,最基本的心理營養就是組建自己的家庭並形成親情力量。人到中年的情感生活,尤其是婚後的家庭狀況,決定了一個中年人的生活質量。


最後選個人性幽微的案例吧

善待他人是救命的東西,2003年有個案件就是黃某採用自製的「木馬床」殺害了很多青少年,最後那個孩子沒被殺,為什麼呢?

黃某在折磨他的時候把他捆上,勒暈過去醒過來後他一直哭求:「你別殺我,我是獨生子,我有爸爸媽媽,我還有沒有胳膊和腿的大爹,還有個奶奶,你要是殺了我,他們以後怎麼辦呢?你也有媽媽,你如果就這麼沒了,你媽媽回來找不到你他會怎麼樣呀?」

結果說的黃某大哭,黃某哭道:「我媽才不管我死活呢,我在與不在他們都不管我。

」然後這個少年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是這樣的話,你要是不嫌棄我,等你老了,你把我認做乾兒子,我陪你,我把你接過來,為你養老。」

黃某最後把它放了。這是天性,這個孩子就是特別善良,所以我覺得做母親的要教會孩子,善待別人,善良能救命,一念之仁能救命。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