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年味(梁衛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年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年味中國當代作家梁衛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年味

不管國際、國內新冠疫情怎樣肆虐, 牛年濃濃的年味啊已漸近。年味是什麼?年味是家鄉人準備過年忙碌的身影和開心的笑容,是家鄉臘月集市的喧鬧和繁榮;年味是家鄉的饊子和大肉的噴香,是家鄉紅芋粉絲的筋道;年味是紅紅火火的場景,紅紅的燈籠,紅紅的春聯,紅紅的蠟燭;年味是父母的殷殷期盼,是常回家看看的再三囑咐

年味啊是親朋好友團聚時的歡快氣氛,人氣旺盛,氣場和諧。年味是鄉里鄉親祝福吉祥,恭喜發財,憧憬未來;年味啊更是對幸福的虔誠叩拜,祈福天地,祈求豐年,祈盼安康;還有年味是對生活的莊嚴承諾,除舊布新,承上啟下,激勵自我。年味是對美德的竭力弘揚,尊老愛幼,平等互助,濟困扶貧;年味就是年俗,約定俗成,歷史悠久。年俗里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風情。年俗里飽含着人們對吉祥如意的嚮往,對和諧美滿的渴望,對至善至美的執着追求。

年味需要醞釀, 是啊, 就在當國內疫情的散點與重點爆發的時刻,年味依然是喜慶的氛圍,是積極向上的精神,是洋溢着人情味的文化傳統。留住濃濃的年味,就是留住我們的精神家園,留住我們的文化基因!有人說如今人忙了,年味被沖淡了。其實,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家鄉人常說,忙了一年了,過年得好好歇幾天,好好吃幾頓餃子。如今很多人只顧埋頭掙錢,一年四季天天忙,忙得忘了家,忘了生命的根,忘了生命之舟的港灣在哪裡,忘了心靈的驛站在何方,忘了調整後再輕裝上陣。一年有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人生有節奏,張弛有度養精蓄銳。

就有人說如今人錢多了,生活變得好了,年味卻淡了。其實啊年味的濃淡和物質條件關係不大。舊時農曆年底要結清一年的賬目,欠租借債的人把這一段時間當作難以度過的關口,就把年底叫做年關。但我的家鄉卻有規矩,在年三十貼上春聯後要賬的人就不能再上門了,這是對人最起碼的尊重,不能逼得太緊,不能耽誤任何人過年團聚。連在外躲債的窮人都知道回家過年,可見人們對過年的重視,對團聚的嚮往,對好日子的渴求。如今的人們平時、過年不愁沒錢花了,就有人比闊鬥富,鞭炮更長了,焰火更美了,壓歲錢更多了,更有人只顧夜以繼日地鏖戰在麻將桌旁,於是親戚朋友走動的少了,也就有了心靈的距離,使年味變淡了。如今啊手機機網絡普及了,就有了電話拜年、短信拜年、視頻拜年方便了,但這卻使心靈的距離疏遠!看吧,連拜年短信都是雷同的,都是抄襲的,還有幾分親情真誠?還有啊吃年夜飯時還在低頭玩手機,就與同席人的親情不夠濃了,這樣啊親情就淡了,年味也淡了。

家是父母居住的地方,是心靈的避風港,是遊子歸來的地方!家是溫暖的窩,是情的居所,是愛的巢穴。家啊,留得住青山綠水,留得住漠漠農田,留得住雞鴨牛羊的和鳴,留得住裊裊炊煙的繚繞,才留得住濃濃的鄉愁,才留得住濃濃的年味!願年味永遠飄香,成為人們心中美好的記憶,成為中民族的共同記憶…… 因此, 中華民族需要年味, 不管國際、國內新冠疫情怎樣肆虐都需要年味![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