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平衡針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平衡針灸

來自 京東網 的圖片

平衡針灸

中文名:平衡針灸

起源於:北京軍區總醫院

創立人:王文遠

治 療:頸肩腰腿痛 

類 型:針灸

平衡針灸學是以心理、生理、社會、自然相適應的整體醫學調節模式,充分利用人體的信息系統(即神經、經絡與體液系統) 和針刺技術的反饋效應原理,以針刺為手段,選擇人體的健側某一特定穴位,來激發調動病人的自身防衛系統依靠病人自己達到自我修復、自我完善自我調節。 平衡針灸學是由北京軍區總醫院王文遠教授成功創立的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在針灸領域相結合的一門現代針灸學。平衡針灸治療頸肩腰腿痛特色技術2005年被評為國家衛生部農村與社區適宜技術推廣項目,2006年被評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農村與社區適宜技術推廣項目, 2009年正式列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一期常見病適宜技術推廣項目。 平衡針灸學是研究人體生命科學發展的自然規律;通過針灸調節大腦中樞系統的平衡,達到對各臟器生理功能修復的科學。它所闡明的規律是通過研究發現針刺外周神經靶點,在大腦中樞靶位調控下,依靠病人自我修復的現代針灸學。[1]

理論來源

陰陽整體 中醫學認為人體自身是由多個系統組成的有機整體,維持着正常的陰陽動態平衡祖國醫學早在《 內經》 中就有「臟腑相關」、「形神合一」、「人體小天地」等論述,這就構成了人體自身的整體觀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當內因、外因、不內外因破壞了陰陽動態平衡所形成的病理過程,必然會出現「有諸內必形諸外」的整體反應原理,人體各個漸部的病變實際上是整體病變的一個局部表現。因為人體的體表與體內,髒與腑都有着必然的內在聯繫,在功能上相互協調,病理上相互影響。根據體表的各種變化,從中探索和掌握體內的病理變化,然後進行相應的平衡治療平衡針灸學就是將病理過程的形成和悄失歸結為把平衡失調達到重新恢復平衡的功能動態變化。 神經交叉 神經系統包括了周圍神經和中樞神經,是調節機體適應內外環境的最高組織結構,在功能和形態上是完全不可分割的整體。對人體的各個器官,系統功能的整體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兩者在機能上互相協調,相互依賴共同完成人體接受對側肢體的感覺衝動和管理對側肢體的運動.平衡針灸學主要取決於神經交叉支配原理和神經反饋信息原理,達到機體的自身調整、完善、修復、自我治癒疾病的目的。 生物全息 生物全息學是山東大學張穎清教授1980 年創立的一個生物學新學科。它的貢獻揭示了一個與經絡對等的一種穴位分布的普遍規律― 即穴位分布的全息律,因為「生物體每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在化學組成的模式上與整休相同,是整體成比例的縮小身體任何部分都是整體的全息單位,部分等於整體,在人體分布的全息律與經絡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它們交錯着支配穴位的分布在結構上互相聯繫,功能上互相協調,病理上相互影響,治療上相互效應這就是作者運用全息針刺療法達到整體平衡消除疾病的方法之一。 經絡 經絡是內連五臟六腑,外連肢節百骸,貫穿上下左右,溝通表里內外,將機體的各個組織器官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機體保持着協調統一,同時經絡具有運行氣血、調節陰陽、傳遞信息的功能。通過人體的經絡系統― 即為現代醫學的信息系統,達到陰陽動態平衡,取穴原則多為交叉取穴遠道取穴、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此源於《 內經》 的巨刺針法,遠道刺法與繆刺法。[2]

療法特點

自身平衡 自身平衡系統的實質就是人體內的自我調控功能。通過針灸來調整、完善、修復大腦高級神經中樞,從而激發、調動機體內的物質能量,促進機體在病理狀態下的良性轉歸,將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改為頭痛醫腳,腳痛醫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系統平衡 平衡針灸就是通過直接針刺神經干或神經支,將針刺神經的信息通過人體信息高速公路,反饋到大腦高級中樞,通過神經信息高速公路來完成對機體各系統的調控支配作用。 單穴療法 單穴療法原則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 以上的病症均可採用一個穴位。平衡針灸取穴總計38個平衡穴位。 快速針刺 整個針刺過程控制在3秒鐘之內。不同穴位有不同的針感要求,只要把要求的針感扎出來即可出針。但對一些慢性疾病、症狀較重的患者,可以給予留針。 即時效應 80%以上的病人3秒鐘即可見效。對發病時間短、症狀輕、體質好、年齡小的病人經一次性治療即可臨床治癒,即使發病時間長、症狀重、年齡大、體質差的病人不能達到預期效果,也可使症狀改善,減少病人痛苦。 針感效應 針感是反映平衡針灸療效的重要標誌。只要將要求的針感扎出來即可產生治療效果。此外平衡針灸在針刺手法中不過於強調針刺手法,也不要求採用補法、瀉法、平補平瀉,只強調一個提插手法。 離穴不離經 平衡針灸不過於強調穴位的定位,要求的是針刺神經干或神經支,因為神經分布有它一定的客觀規律,不可能是一個點,而是一條線。 穴 名 穴位名稱通俗易懂。其主要特點是以部位、功能、主治來命名。如治療頭部病變的平衡穴位叫頭痛穴,治療腰部病變的平衡穴位叫腰痛穴,治療糖尿病的平衡穴位叫降糖穴。 安全 安全無副作用是平衡針灸學最根本的要求: a 最長時間不超過3秒鐘,不易暈針。 b 平衡穴位均分布於四肢安全部位,不會刺傷臟器。 臨床 平衡針灸來源於臨床,先有臨床實踐,後有科學理論,再根據平衡針灸療法的調控理論指導運用於臨床。國內外已有4000多家醫院、萬餘名平衡針灸醫務人員採用平衡針灸療法醫治患者,是深受病人歡迎的簡單、方便的實用療法。[3] [4]

視頻

平衡針灸特點:所有靶點定位都在神經上

膝關節疼痛--呂曉峰平衡針灸

呂曉峰平衡針灸治療面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