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平潭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平潭縣,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縣,簡稱「嵐」,俗稱海壇。位於福建省東部,與台灣隔台灣海峽相望,是中國大陸距離台灣島最近的地方,主島海壇島也是著名的漁業基地。平潭縣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實行「政區合一」(行政區和實驗區)的管理體制 。

平潭縣東臨台灣海峽,西隔海壇海峽與福清市為鄰,南近莆田市。平潭縣由126個島嶼組成,陸地面積371.9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99.82公里。

2018年,對台三通往來方面。海上直航貨運量469117噸,下降13.7%;集裝箱運量27193標箱,比增58.7%。赴台旅遊76241人次,增長31.5% 。

2018年12月,平潭縣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

2019年末,全區總戶數128393戶,總人口451700人。[1]<

地理位置

平潭位於北緯25°15′—25°45′,東經119°32′—120°10′。東臨台灣海峽,西隔海壇海峽,與長樂、福清市、莆田市為鄰,南近莆田市的南日島,北望白犬列島。平潭縣由126個島嶼組成,陸地面積371.91平方公里,灘涂6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99.82公里。

氣候特徵

平潭縣夏長冬短,溫熱濕潤,夏涼冬暖、霜雪罕見。春溫低於秋溫。多年平均氣溫19.6℃,最冷日平均氣溫10.2℃;最熱日平均氣溫27.9℃。全年≥10℃的活動積溫有6563度日,多年平均日照1919.7小時。雨熱同季,旱雨季節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發量1300毫米,為福建省少雨區之一。

季風明顯,夏季以偏南風為主,其餘季節多為東北風。風力年平均風速6.9米/秒,灣海地區全年大風(7級以上)日數為125天,是福建省強風區之一。7—9月高溫乾旱,常受熱帶風暴影響,年平均6.3次。氣象災害主要是颱風、大風、暴雨、乾旱等。夏季大旱出現機率高達54%,為福建全省之冠。

地貌

平潭縣島嶼多,海岸線蜿蜒曲折,其類型有基岩侵蝕海岸、紅土侵蝕海岸、沙質塘積海岸、沙泥質和混沙質塘積海岸。沿岸海域廣闊,其中0—10米等深線的淺海面積240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線的沿岸水域面積1129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線的海域面積256.4平方公里,40—80米等深線的近海水域面積4630平方公里。

境內地勢低平,中部略高,地形以海積平原為主,南北有孤丘,海岸曲折蜿蜒。有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腳湖,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年降水量1196.2毫米,年均溫19.5℃。主要礦藏資源有花崗岩、石英砂。縣道經娘宮渡口和全省公路相連。牛山漁場為全省三大漁場之一。有大小碼頭35座,主要漁港有澳前、流水。名勝有國家級海島森林公園、海壇風景名勝區。南壟村的殼丘頭新石器時代遺址、田美村的江繼芸墓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0年,平潭縣境內礦產有花崗岩、石英砂、明礬、黃鐵、銅、高嶺土礦等,花崗岩儲量約8億立方米;石英砂儲量16億噸,含硅量高達96%以上。

生物資源

截至2010年,水生動物有魚、蝦、蟹等679種,其中海洋魚類242種,海水蝦、蟹類73種,海水軟體動物(貝類)有169種,漂游生物266種。

砂地資源

平潭砂地面積82.3309平方公里。由于波浪、風力的自然分選,顆粒適中,石英晶粒潔白,含硅量96%,顆粒0.1—0.8毫米,成為電子工業和建築業的重要原料。截至2012年,平潭已探明石英砂儲量約16億噸。主要有兩種類型,即鹹水砂和淡水砂。鹹水砂分布於潮間帶的濱海地區,面積21.1881平方公里。淡水砂按成因分為海積砂和風積砂兩種,風積砂多覆蓋在海積砂上部。平潭縣砂礦分布較集中,主要有北部的蘆洋埔、東部的流水—龍王頭和南部的七里埔—洋中澳。這三大片砂礦占平潭縣砂礦分布面積的93%以上。

蘆洋埔砂礦區:分布於整個蘆洋埔平原,東北起於長江口,西南達于海壇海峽,面積30.23平方公里,占平潭縣砂礦總面積的43.6%。砂礦分布範圍廣、礦層深、儲量大,最深達30米以上。其厚度:竹嶼標準砂廠礦區在10米左右,中樓砂礦區達12米,長江澳內側達35米。據礦產部門測算,竹嶼—長江澳型砂儲量29928萬噸,竹嶼砂區原砂儲量957萬噸,中樓砂區原砂儲量9232萬噸。

龍鳳頭砂礦區:分布於流水半島至潭城鎮龍鳳頭一帶,面積22.3625平方公里,占平潭砂區總面積27.16%。礦區由於延伸範圍廣,下伏地形及動力環境差別較大,因此厚度與粒度等差別也較大。流水半島北岸,位於北—北北東主風向上,動力條件強,西段山門前澳兩端岬角突出,灣澳較深,有一定的砂質沉積,加上風力作用,內側風積砂礦的厚度也較大;東段大澳,為侵蝕性紅土台地岸,侵蝕明顯,沉積較少,砂礦分布斷續且厚度小;龍鳳頭地區沙灘平緩寬闊,潮間帶長,砂礦粒徑較小,林帶前沿分布着高度1~2米左右的砂堤。

洋中澳砂礦區:位于海壇島南部,面積10.4196平方公里,占平潭縣砂礦總面積12.66%。由於潮灘沉積明顯,加上朝向東南,受東南風的作用,內側風積砂礦堆積較快,七里埔淡水砂已延伸至三十六腳湖南岸。洋中澳南段為一連島砂壩,北段有高度2米以上的砂堤。

人口民族

2000年,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3]

口岸

設立口岸作業區4處,分別為金井、澳前、嵐城和中原口岸作業區。

教育

明代,平潭辦義學、私塾。清雍正年間,始設書院。民國以前,歷代科舉選士,有舉人13名,進士6名。清末,歐美傳教士在縣內倡新學、辦學校,特別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縣內出現改良私塾、興辦國民學校的熱潮。至民國10年,有國民小學24所。然因時局動盪,戰事迭起,經濟落後,教育事業舉步維艱。民國38年,平潭縣僅有初中1所,小學91所,教職員171名,在校學生4141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城鄉小學迅速普及,各類掃盲班也相繼興辦。1957年,縣內有中學3所,小學118所,教職員410名,在校學生14588人。「文化大革命」期間,教育事業備受摧殘,不少知識分子受到迫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恢復升學考試制度,調整學校布局,加強校園建設。1994年,平潭縣有完中4所,初中16所,職業高中2所,完小139所,初小49所,教師2270人,在校學生42575人。

截止2018年底,全區共有小學40所,小學在校生29588人;全區共有中學24所,中學在校生20580人,其中高中9所,在校人數7173人。2018年末,全區中小學教師數3718人,分地區看,城鎮2892人,農村826人。其中專任教師3251人,分地區看,城鎮2633人,農村618人。2018年區財政教育經費投入達9.58億元。

衛生

平潭長期以來,鼠疫、霍亂、天花等烈性傳染病和血吸蟲、恙蟲等疫病,嚴重威脅民眾的生命健康。由於醫療條件落後,城鄉環境衛生差,人民群眾無法擺脫缺醫少藥的窘境。民國元年至37年,平潭縣鼠疫患者4884人,死亡4727人,死亡率達96.78%。平潭縣人均壽命35歲左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力開展全民除害滅病愛國衛生運動,並逐步建立健平潭縣、鄉、村三級醫療防疫網絡。至60年代消滅了血吸蟲、血絲蟲、恙蟲等地方性疾病,根除了鼠疫、天花、霍亂等瘟疫。

80年代後,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工作得到加強,愛國衛生工作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範疇,並逐步制度化與經常化。1994年,平潭縣共有縣級醫院3個,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所1個,鄉鎮衛生院14個,村衛生所155個,個體診所87個。縣醫院榮獲國際衛生組織和國家衛生部命名的「愛嬰醫院」稱號。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人口死亡率由50年代初的25‰降至1994年的4.01‰,1994年人口自然增長率23.57‰,出生率19.0‰。人均壽命近72歲。 2011年末全區醫療機構數20個,實際病床床位747張,衛生技術人員903人,醫生319人。 2018年末全區醫療機構數20個,其中醫院5個,衛生院15個。年末共有衛生機構床位1132張。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446人,其中執業醫師362人,執業助理醫師75人,註冊護士640人。

交通、郵電

2018年,全區各種運輸方式完成交通貨運量2675.14萬噸,比增49.7%,貨運周轉量432.29億噸公里,比增55.9%;客運量812.09萬人,下降2.1%,旅客周轉量4.19億人公里,比增4.2%。

車輛保有量方面。年末全區各種機動車保有量56819輛,其中:汽車保有量39112輛;摩托車保有量17549輛;掛車保有量30輛。按用途分:客運車保有量35948輛;貨運車保有量3038輛。

對台三通往來方面。海上直航貨運量469117噸,下降13.7%;集裝箱運量27193標箱,比增58.7%。赴台旅遊76241人次,增長31.5%(其中個人游44329人次,增長8.5%;團組游31912人次,增長86.3%),其中外省居民經平潭口岸赴台灣本島旅遊的團組64個,增長166.7%,共3595人次,增長508.3%。兩岸往來包裹123701件,增長13.6%。經平潭口岸出入境台胞總數達91333人次,比增84.75%;其中出境44493人次,比增84.2%;入境46840人次,比增85.3%。

全區郵電業務總收入4.86元,比增8.7%。其中:郵政業務收入9295萬元,增長34.8%;電信業務收入3.93億元,比增4.0%。全區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9.03萬戶,比增12.1%,其中:年末住宅電話用戶6.1萬戶,下降7.7%。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4.8萬戶,比增29.4%。

體育

明清時期,民間就有武術、划龍舟、游泳、放風箏、演練藤牌操等體育活動。隨着社會的發展,近代體育項目陸續傳入平潭。民國初年,籃球首先傳入,隨後排球、乒乓球、田徑等相繼傳入。學校開設體育課,培養一些優秀運動員,如林仰秀等。30年代初,城鄉興建體育設施,推動近代體育發展。40年代,籃球、排球、田徑等運動比較活躍,民眾時常自辦比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體育運動迅速發展。體育課也逐步納入學校正常的教學軌道。各類體育設施得以修復、興建。同時開展國防體育教育。1956年,平潭縣共建立基層體協203個,體育隊伍273支。至1965年共舉行5屆運動會,4次綜合性運動會。縣運動員參加1~5屆省運動會,獲前6名有7人次。7名運動員選入省體工隊、福州軍區隊。「文化大革命」期間,傳統體育視為舊習俗被取締。

進入80年代,基層體育更加活躍,學校體育教學走上正軌,體育師資隊伍不斷壯大,體育設施也進一步改善。1994年平潭縣中小學校平均達標率為95.63%。1970~1994年,平潭縣有35人次參加省以上各級比賽,獲國家級獎項2人次,獲前6名18人次,創1項省紀錄,破7項省成年、青少年最高紀錄,創1項省最好成績。平潭縣共有體育場1個,運動場3個,少體校綜合樓1座,其他體育活動場所20多處。

2011年,平潭首次組團參加全省農民運動會,獲得4金2銀3銅和2項道德風尚獎的好成績。全民健身日活動引發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相繼舉辦了乒乓球賽、門球賽、羽毛球賽、籃球賽、戶外自行車賽、區內馬拉松賽等不同類型、不同項目的2000多場群體活動,從而推動了平潭全民健身活動再譜新篇。

榮獲2018全國沙灘排球巡迴賽最佳賽區獎、2018全國沙灘排球賽事貢獻獎、中國體育旅遊精品目的地、全國軟式棒壘球試驗基地、中國風箏衝浪基地等稱號。 [2]

文化

截止2018年底,「藤牌操」列入省非遺項目;重點推進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及殼丘頭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以殼丘頭遺址為核心,平潭石頭厝特色傳統建築等為載體,成立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並召開「中國•平潭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國際學術論壇籌備會」、「2018年南方基建考古協作會議」,吸引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商基地發展規劃、探討南島語族學術研究課題,組織參加「第八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等,宣傳與展示平潭文化遺產保護與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成果;廈門大學考古實習基地於4月在研究基地掛牌,並於9月開展榕山遺址挖掘工作;殼丘頭文化遺址聯合東花丘遺址、龜山遺址共同申報第八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制全區全域文物保護規劃,委託有資質單位編制殼丘頭遺址保護、考古遺址公園規劃,並申報第一批福建省級考古遺址公園;海壇海峽水下文物遺存是我國目前大陸沿海唯一的國家級水下遺址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委託有資質單位編制水下遺址保護、水下遺址公園規劃,並申報考古遺址公園項目。

節慶

拗九節:正月二十九日,是新年正月中最後一個逢九的日子,故叫「拗九節」,「後九」也叫「拗九」、「孝九」。

立夏:是小麥上場時節,群眾有製作麵食過節的習俗,意在慶祝豐收。

中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俗稱「七月半節」,又稱鬼節,是祭祖的節日。

尾中元:農曆七月二十九日,正逢漁區夏汛結束,舊時漁民多備香燭供品到媽祖廟、龍王廟拜謝海神。50年代後,此習漸除。

重陽節:九月初九重陽節,也叫重九節。舊時重陽登高,有避邪去禍之意。兒童多在這天競放風箏。1988年福建省政府將此日定為「敬老日」、「老人節」。

冬至:也叫冬節。平潭民間有兩項主要活動,一是祭拜祖先,一是「搓圓」(做冬節塒)。兩項活動都在冬至前一天進行。

除上述節日外,民間尚有許多宗教節日,如佛教徒要過農曆四月初八的浴佛節、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節、十二月初八的臘八節等;基督教、天主教徒要過復活節、聖誕節等。 平潭有很多民間故事流傳至今。如:啞巴皇帝、活石獅、牛山王——海鹽的傳說、碧湖說奇、平潭潭紫菜的傳說等。

旅遊景點

平潭素有「千礁島縣」之稱,平潭縣境內有名稱的島嶼126個,岩礁702個。寬闊的海域與外海大洋相連,眾多的島礁點綴其間,使海島自然擁有秀麗迷人的海域風光。由於地質構造和海水侵蝕的影響,發育眾多奇特壯觀的海蝕地貌形態,既有平坦寬闊的海濱沙灘,又有數不勝數的象形奇異岩石。湖、海、沙、石相映成趣,奇、幽、險、俏引人入勝,構成獨具特色的海島風景線,博得文人墨客的吟詠讚嘆。

1984年創辦龍鳳頭度假村,接待海內外遊客。1991年提出經濟建設新構想,視旅遊業為與傳統漁業並重的「兩翼」之一,對旅遊資源進行全面普查,平潭縣旅遊資源6大類、36種基本類型,擁有景物217個。1994年1月10日,國務院批准平潭的「半洋石帆」、君山、「東海仙境」、壇南灣、南寨石景、鳳凰山黃金海岸、瑗風頂(「一片瓦」)、「海壇天神」等八大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境內還有新石器時代殼丘頭遺址、1840年抗英殉國的金門鎮總兵江繼芸墓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三十六腳湖等名勝古蹟。

主要景點:龍王頭海濱浴場、壇南灣、三十六腳湖、崇台觀日、海蝕拱門觀潮、片瓦仙蹤、指動石、南寨石林、琉球國駙馬墓、新石器時代遺址3處、半洋石帆、東海仙境、王爺山、君山、將軍山、海壇天神、長江澳風力發電站。

特產

白沙蝴蝶干、平潭貝雕、平潭對蝦、塘嶼磹、紫菜等,富有名貴的黑、墨綠、芝麻等品種。另外,飲食方面的特產還有春卷、咸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