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常常(多多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常常》是詩人多多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作品原文

常常她們占據公園的一把鐵椅

一如她們常常擁有許多衣服

她們擁有的房子裡也曾有過人生

這城市常常被她們夢着

這世界也是


一如她們度過的漫長歲月

常常她們在讀報時依舊感到飢餓

那來自遙遠國度的餓

讓她們覺得可以胖了,只是一種痛苦

雖然她們的生活不會因此而改變 她們讀報時,地圖確實變大了


她們做過情人、妻子、母親,到現在還是

只是沒有人願意記得她們

連她們跟誰一塊兒睡過的枕頭

也不再記得。所以

她們跟自己談話的時間越來越長

好像就是對着主。所以

她們現在是善良的,如果原來不是


她們願意傾聽了,無論對人

對動物,或對河流,常常

她們覺得自己就是等待船隻

離去或到來的同一個港口

她們不一定要到非洲去

只要坐在那把固定的鐵椅上

她們對面的流亡者就能蓋着蘋果樹葉

睡去,睡去並且夢着

夢到她們的子宮是一座明天的教堂。


1992

作者簡介

多多(粟世征,1951年-),是朦朧詩派代表詩人之一,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現代詩歌的探索者之一,被公認為當代中國最優秀的抒情詩人,曾獲得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等重要文學獎項,其代表作有《瑪格麗和我的旅行》《手藝》《致太陽》等。[1]

1951年生於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隊,後來調到《農民日報》工作。1972年開始寫詩,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獲得北京大學文化節詩歌獎,2000年曾獲首屆安高詩歌獎,2004年回國後被聘為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2010年獲得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2010年被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做駐校詩人。[2]

多多是一個真正的漢語詩人。他的詩歌以精湛的技藝、明晰的洞察力、義無反顧的寫作勇氣,近乎完美地承續了漢語在當代中國的艱難使命。[3]

他將自己對世界和生命的溫情理解,融於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的細緻雕刻,並在每一首詩歌的內部構造上,力圖實現他孤寂而堅定的美學抱負。他對漢語尊嚴的忠誠守護,使他的詩歌很早就形成了顯著的個性和風格:意象簡潔,節奏明快,語言準確、銳利而富有張力,對心靈細節有深切的敏感和痛苦的體認,對人類的精神困境有明確的藝術承擔。[4]

他發表的一系列詩作,以及他本人在母語國家的重新出場,照亮了那些美好而令人激動的文學記憶,同時也見證了漢語詩歌永不衰竭的豐富可能性。[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