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帕斯夏二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帕斯夏二世(?-1118年),外文名:Paschal II,本名拉涅羅(Raniero),於1099年8月13日當選羅馬主教,接替教宗烏爾班二世。他於翌日即位至1118年1月21日為止。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1],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2]

人物簡介

帕斯夏二世早年是克呂尼隱修院的一名修士。大約在1176年,拉涅羅在拉特朗聖克萊門聖殿被時任教宗格列高利七世授予司鐸級樞機。

拉涅羅於布萊達或加萊阿塔出生。在皇帝長時間的聖職授予鬥爭中,帕斯夏二世熱忱地延續和遵循教宗格列高利七世的政治理念,並且取得了部分成功。1104年,帕斯夏二世慫恿亨利四世的次子亨利反對自己的父親。帕斯夏二世不久發現亨利五世對國王保留聖職賦予權的強烈態度毫不遜色於其父。1106年1月在美因茨舉行的帝國會議邀請帕斯夏二世訪問帝國並出席,解決雙方之間的矛盾。同年10月,教宗在瓜斯塔拉召開宗教會議,會上帕斯夏二世單方面重申聖座對聖職授權的合法性,禁止世俗君主販賣聖職。同年,教宗結束了與英格蘭方面的聖職賦予之爭,通過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倫與亨利一世的接洽,國王放棄了賦予主教和修道院長權杖和權戒的權力,而保留了聖職空缺時的提名權和聖職接受者宣誓效忠國王的典禮以及典禮後從國王那裡獲得教會財產的儀式。同年末,帕斯夏二世前往法蘭西尋求調節國王腓力與王儲路易間的衝突。但是由教宗住持的談判會議沒能取得任何進展,所以教宗在1107年9月返回意大利。當亨利五世為加冕進軍羅馬時,教宗與國王於1111年2月達成和解。根據協議,教會放棄自查理曼時代所擁有帝國和意大利王國的財產所有權和一系列特權;國王則放棄主教任命權。原定於2月12日舉行的加冕,因羅馬市民的暴動而取消,亨利劫持了教宗和樞機後撤離羅馬。

在被監禁61天後,由卡普阿公爵羅傑一世率領一支諾曼人軍隊試圖營救教宗未果。攝於諾曼人的威脅,教宗在承認國王對主教的任命權後得到釋放。1111年4月13日,巴斯加二世在聖彼得大殿將亨利加冕為羅馬帝國皇帝,在教宗發誓遵守與皇帝的協定後,亨利翻越阿爾卑斯山返回德意志。在格列高利黨人的壓力下,教宗在1112年3月的拉特蘭宮宗教會議上宣布先前與皇帝的協定無效。教宗之後在維埃納宗教會議上宣布對皇帝實施絕罰。由於英格蘭的主教調任未經過聖座認可,帕斯夏二世威脅要對亨利一世絕罰。托斯卡納藩侯夫人瑪蒂爾達去世後,其生前要求將所有領地和財產捐贈於教會。瑪蒂爾達的饋贈未得到教會的公開承認也沒有任何記錄備案。亨利五世隨即宣布那些領土和財產屬於帝國,再次進軍羅馬,教宗被迫逃離羅馬。帕斯夏二世在亨利撤離後返回羅馬,不久於1118年1月21日去世。

參考文獻

  1. 中世紀風雲羅馬主教是如何成為天主教世界的「教皇」的(組圖) ,搜狐,2017-03-06
  2. 天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聖彼得堡總領事館,200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