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帕提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帕提亞,外文名:Parthia,基督教聖經地名。

《聖經[1]》是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共同經典,出於希伯來文kethubhim,意為「文章」,後衍意為「經」;希臘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漢譯作「經」。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新約》組成[2]

簡介

位於羅馬帝國東面疆界以外的一塊土地(約等於今日的伊朗),這土地幾乎是在新約世界的範圍之外。

然而,帕提亞也列於舊約地圖之上,因為舊約地圖一般會包括東部的土地。許多猶太人在亞述和巴比倫入侵時,被逐出巴勒斯坦,便居住在這區域內。在主前六世紀,這區域成為了古列治下的波斯帝國領土之一部分,雖然後來古列鼓勵猶太人回國,但仍有數以千計的猶太人留在帕提亞。兩個世紀之後,波斯帝國給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在其後100年,波斯帝國一些領土,包括帕提亞,脫離了希臘的統治,成為獨立的國家。

帕提亞後來成為了一個大帝國,從幼發拉底河伸展至印度河。在新約時代,就是羅馬也懼怕帕提亞會成為一個威脅的勢力。兩個帝國第一次交兵時,羅馬果然被擊敗(於卡哈,即聖經中的哈蘭,時為主前53)。到了主前二世紀,羅馬才轉占優勢。帕提亞雖然曾兩度被列為附庸國,卻能兩度掙脫而獨立。最後在主後226年,帕提亞終於被滅,卻並非亡於羅馬手下,而是落在帕提亞境內的一個新波斯突襲團手上。

帕提亞十分富裕,因為其位置橫跨亞洲貿易路線,她的軍事勢力也極其強大,以其持弓的騎兵而馳名,這些騎兵以「退馬射」(或作「回馬射」)的戰術贏取了許多戰役:他們裝作敗退,然後突然回頭還擊。帕提亞人似乎也是一個很能容納異己的民族,故能容納一個龐大的猶太群體一直住在他們中間。而奇怪地,在五旬節的時候(徒二),他們的巴比倫尼亞省居然出現一位猶太人的省長。更重要的是,在五旬節那劃時代的日子(徒二9),帕提亞的猶太人,甚至有進猶太教的帕提亞人,都一同來到耶路撒冷,很可能就是這些人在耶穌復活後數周之內,把福音一直傳到印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