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師傅「管得寬」(汪萬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師傅「管得寬」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師傅「管得寬」》中國當代作家汪萬英的散文。

作品欣賞

師傅「管得寬」

根據約定,周末由師傅帶我去採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藤章華。周六早上一打開手機,QQ就跳出師傅的留言:「我騎車摔了,要在醫院住一段時間,暫時幫不上你的忙了。」

我大吃一驚,問他怎麼啦?師傅說,周五晚上七點左右,他把報紙做完合版後騎電瓶車回家。在離家幾百米遠處,為了避讓一輛從路口衝出的小轎車摔傷了。我追問傷情,師傅發來一段拍片檢查視頻,見左小腿脛骨、腓骨、踝骨斷裂破碎,慘不忍睹。看着都疼啊!想起和師傅交往的點點滴滴,我不禁潸然淚下。

2017年一個薄霧瀰漫的秋天,我應邀參加「首屆方斗山采蜜節」。活動現場,養蜂人張仁華取蜜搖蜜,身邊圍滿了來自各地的遊客,很多人忍不住抓起割下的蜜塊往嘴裡塞。之後,張仁華將金黃透亮的蜂蜜裝進各種瓶瓶罐罐,大家紛紛掏現錢、掃微信,購買場面十分火爆。

突然,一個人滑稽的舉動吸引了我。只見他伸開雙臂抱住面前一大堆裝滿蜂蜜的蜜罐,誇張地張開大口似要吃蜜,說:「還有人要沒有?沒人要我都要了哈。」他中等身高,胖胖的,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縫,裝出饞涎欲滴的樣子,惹得眾人哈哈大笑。我不由自主地舉起相機,快門歡快地咔咔咔……

有一天我突發奇想,要為學校做點什麼,於是課餘就為學校拍照寫小稿發到媒體,由自媒體石柱生活網到官媒石柱手機台、石柱網、石柱報。

一天,一位網名「管得寬」的石柱報編輯加我QQ跟我說:「我看你平時愛寫稿,還比較勤奮,我就跟你講講新聞吧。」他說,新聞包括多種體裁,主要有消息、簡訊、通訊、特寫、專題報道等等。一條標準的新聞要具備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過和結果六個要素……最後,他語重心長地說:「提高新聞寫作能力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也很簡單,你可以先找一些類似的稿件模仿,多看看別人是怎麼寫的,注重學習稿件的標題、導語、結構和新聞角度。勤寫勤練勤看,用心去學去寫,一定會很快入門、不斷提高。」語氣如兄似父,我不由得叫了一聲「師父」。他卻開玩笑說,師父不敢當,大家互相學習。

在之後的聊天中,我一直稱他師父。他見拗不過,就改口說:「你實在要喊就喊師傅吧。」然後,他又說了一通「師傅」和「師父」的區別。

接下來我很努力地拍照寫稿。有一天我問師傅我現在寫得怎麼樣?師傅淡淡地說:「你是冷水發麵——長進不大喲。」接着師傅跟我講,好的新聞稿件有五新:標題新、時間新、內容新、角度新、寫法新。占到其中一個就好,兩個更佳,如果五個都占全了,那就是一篇非常好的新聞稿子。比如標題新穎,能一下子吸引眼球……

後來和師傅熟了,就問他網名的由來。師傅詼諧地說:「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寬撒。」原來當初石柱網搞了個「石柱論壇」,要他去當一個板塊的版主,版主就得有個名。他覺得當版主不是他的主業,有點管事管得寬,於是便取名「管得寬」。

2019年初,我被評為石柱手機台優秀通訊員。在頒獎現場,我意外見到了一年半前那個在采蜜節抱蜂蜜罐罐滑稽表演的人:穿着軍綠色衝鋒衣,頭髮濃密青黑,嘴一張就露出滿口潔白的牙齒。此時我才弄明白,他就是我的師傅!就是那個在網上教了我一年多的石柱報編輯梁德風老師。

晚餐時他憋住笑一本正經地對我說:「要想得到師傅真傳,首先要和師傅形似,然後才能和師傅神似。你瘦得弱不禁風,今後每頓要多吃點,長得和師傅一樣胖才行。」逗得同桌的通訊員們捧腹大笑。

後來師傅跟我說,為了提高你的閱讀和寫作水平,你來給我們報紙當審讀員吧。於是,我每周一三五晚上八點左右開始,審讀報紙的1-4版,讀完一版就發給師傅再審讀。全部讀完通常都是十一二點,特殊情況,還會讀到凌晨一兩點。一天晚上先生陪我去報社找師傅,在編輯部門口,我看見一個人捲縮在一張小躺椅上打鼾。我們進屋還沒開口,一個年輕的編輯用手指做了個「噓」的動作,然後指着門外輕聲說:「師傅中午沒休息,一直忙到現在,他實在是太累了,剛躺下就睡着了。」我們不禁對師傅產生一絲憐憫,不忍心打擾就悄悄退出來走了。

師傅的徒弟很多,編內編外的都有,遍布石柱各單位。一天我問師傅,您為什麼要這麼盡心盡力地教徒弟呢?師傅笑着說,我其實是懷有私心的,把徒弟培養優秀了,自己就可以輕鬆點撒。我又問,您都這麼大年紀了,為什麼還不退居二線休息休息呢?師傅嘆口氣,無奈地說,月亮壩曬筍葉殼——將就不起喲。我把徒弟培養優秀了,就被組織安排到其他部門。我就像一隻母貓,生崽後教它捕捉老鼠,當它成了捕鼠高手就被人抱走了。我就這樣不斷地生崽,不斷地培養,不斷地被抱走。生了百多隻崽,到老了還只剩我自己這隻老貓守在窩裡,我不干啷個行呢?我被師傅風趣的比方逗笑了,笑得有些酸澀。「他們能到黨和國家更需要的地方作貢獻,越來越有出息,我雖然捨不得,心裡還是很高興。」師傅這句話又讓我釋然。

一天我去鄉下採訪,偶遇師傅以前的徒弟金山。談到師傅,他豎起大拇指欽佩地說,師傅就像一頭任勞任怨的「老黃牛」,一輩子都在為他人做「嫁衣」,卻心甘情願,樂此不疲。

後來,我陸續寫了幾篇現場速寫,讀者反應熱烈。一天師傅對我說:「我發現你散文寫得不錯,介紹你加入縣作協吧。」說完發給我一張表格讓我填寫。我就這樣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每次寫了稿子,都發給師傅過目,讓他幫忙修改、指正。

不久後的一天我又把稿件發給師傅卻被拒收。他嚴肅地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各人。教你讀個幼兒園、小學,我還是可以。但你要讀中學、大學,甚至讀研讀博,我就奈不和了。現在我要給你『斷奶』了,今後的路靠你自己走了哈。」我聽了心裡惶恐,對未來一片迷茫。

過了一段時間,師傅突然問我:這麼久沒見你「冒泡」,在孕育「幺兒」呀?我開始沒聽懂,師傅說,「幺兒」就是你寫的文章撒,雖然自己的幺兒自己怎麼看都是最乖的,但我們還是要靜下心來精雕細琢力圖讓她更完美。師傅這句話讓我深受啟發。

2019年一個春暖花開的上午,我們到王場鎮蛟魚村採風,在那裡,我認識了師傅的夫人張老師。她少女般苗條的身材,恰到好處的淡妝面容姣好,青黑油亮的披肩發,一襲長長的連衣裙,知性優雅,笑聲如鈴,陽光燦爛。她歡快地拿出手機拍照,花草樹木都爭相入鏡,她和師傅的恩愛也爭相入了我的鏡頭。

我們參觀了村裡的蜜蜂產業基地,拍了很多照片。採風回來後,我還在思考寫什麼、怎麼寫,師傅寫的《「坐地蜂」大搬家》卻已經在石柱網、重慶視界發出來了。「師傅就是師傅,才思敏捷,倚馬可待,不服都不行。」我在心裡由衷欽佩。

去年盛夏,一籠四川樂山的竹子隨洪水漂流到西沱,被友好的市民們打撈並栽植在江邊。我便寫了一篇題為《「網紅竹」漂流千里西沱安新家》的消息發到石柱報,師傅看了大為讚賞。這篇消息迅速被全國多家媒體轉載,影響很大。今年夏天,該消息被評為第十屆重慶市區縣好新聞一等獎和第二十四屆重慶新聞三等獎。師傅說,他干新聞幾十年,沒有得幾個省級政府新聞獎,我這麼短時間就獲得了。「師傅『偷豬』,徒弟『偷牛』,一代更比一代牛啊!」

紅脆李成熟的時節,我們到橋頭鎮瓦屋村採風。吃過紅脆李,賞過旖旎風光,張老師的鞋子突然脫膠鞋底掉落,師傅幸福地把她背下山,引來無數艷羨的目光。我先生趕忙去車裡找了雙水鞋,讓張老師穿上,採風活動才繼續進行。

「他這回摔得很嚴重!說不定要拖個一年半載喲。」一向陽光自信的張老師一臉憔悴、滿面愁容。「他總是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還重,我叫他不要太拼,要注意休息,保重身體,每次一說就吵架。他說:『要是大家都像你說的那樣,工作還啷個干起走?!』哎,前不久我們還約好國慶節一起去爬廬山,他現在這個樣子……」因為疫情防控禁止探視病人,我和先生被保安擋在住院大樓下,張老師下樓接過我們送的鮮花,淚花閃動,聲音哽咽,難過地說。

我不知道怎麼安慰她,只能在心裡為師傅祈禱:好人一生平安! [1]

作者簡介

汪萬英,重慶市石柱縣西沱中學高級教師,重慶市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